2025-04-05 15:19:24
三分鐘講透一個科學知識,六十秒掀起一座城市文旅熱潮——微短劇正以“以小博大”的敘事魔力,撕開內容產業的新格局。
6.62億用戶、日均101分鐘使用時長、單月分賬超3億元。當《家里家外》用川渝方言點燃10億播放量,帶動成都旅游熱,這場由“短”引發的革命早已超越流量爭奪戰。從“微短劇+文旅”到“微短劇+科普”,從傳統影視巨頭入局到各省市拍攝基地崛起,微短劇正以驚人的速度連接千行百業,不僅表現出極強的商業價值,還在拉動就業、文化傳播、社會價值傳遞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
在前不久舉行的網絡視聽大會上,微短劇成為熱門話題,不僅在主論壇中被反復提及,在平臺主辦的多個相關分論壇上,也是人頭攢動,前來聽會的從業者擠滿了整個會場。
抖音集團副總裁、總編輯張輔評在紅果短劇主辦的“千行百業入‘劇’來,網絡視聽大會微短劇分論壇”上表示,微短劇從拼流量進入拼內容的嶄新時代,未來將與更多行業深度交融碰撞,解鎖出無限的創新可能。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 (2025)》顯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微短劇用戶規模高達 6.62 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到 101 分鐘,幾乎與即時通訊的時長不相上下。這一數據直觀地反映出微短劇已成為網絡視聽領域的熱門內容。
這一誕生僅三年的新興業態正經歷著爆發式增長,尤其在去年“免費短劇”商業模式興起后,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免費短劇通過“內容免費+廣告分發”的模式,讓制作方能夠直接參與分賬,提升了行業的吸引力。抖音集團副總裁、總編輯張輔評表示,“免費模式通過分賬機制,為廣大合作方帶來了創作的信心與可觀的收益,同時也延長了微短劇的生命周期,助力微短劇從拼流量進入拼內容的嶄新時代。”
作為免費短劇的行業標桿,紅果短劇在一年多的發展中用戶量增長6倍。為鼓勵優質微短劇創作,紅果短劇推出“果燃計劃”,通過“投資扶持+精品推廣”雙管齊下。目前,紅果短劇單月分賬已突破3億元,與超過 400 家版權方達成合作,加上承制公司等,合作方超過 600 家。多方協同下,推出《重回永樂大典》《墻外桃花墻內血》《家里家外》等多部爆款微短劇。
隨著行業規模擴大,商業價值之外,更多專業力量開始探索微短劇的社會價值外延。今年1月,國家廣電總局"微短劇+"行動計劃的出臺,為這種探索注入政策動能。
眾多地方政府和地方文旅品牌也紛紛加入微短劇行業,通過投資和定制微短劇進行定向宣傳。陜文投藝達影視總經理賈軼群以陜西為例介紹說:“陜西政府非常大力支持微短劇的拍攝,現在大家只要提到微短劇都說有一個陜西幫。去西安拍攝,不管是從場景、場地、人才、政策,還是后續資金扶持,都有一系列非常完整的扶持辦法。” 在她看來,微短劇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商業閉環。
在網絡視聽大會現場,微短劇《家里家外》被頻繁提及,成為“微短劇+文旅”以及微短劇精品化的標桿案例。該劇全程采用四川方言拍攝,以上世紀80年代川渝生活為背景,上線72小時即創下話題閱讀量破億、播放量超10億的紀錄。
《家里家外》不僅是一部成功的家庭劇,更是成都文旅的 “立體導覽手冊”。劇中刻意避開了寬窄巷子等知名地標,轉而聚焦雙流區軍工廠家屬院、青龍老電影院等充滿年代感的場景進行實景拍攝,意外帶火多條小眾文旅路線。有觀眾留言:“看完立刻訂了去成都的機票,想尋找劇里的老茶館和家屬院!”
“紅果平臺以海量流量加持,出品方精雕細琢,四川廣電用深厚的資源護航,三方強強聯合,構成《家里家外》破圈鐵三角。”張輔評表示,《家里家外》的火爆出圈,為微短劇產業的平臺、出品方與地方文旅,打造出全新的共贏范本,開拓出一條多方受益的發展新路徑。
《家里家外》的成功,印證了微短劇在內容創作和產業融合方面的巨大潛力。微短劇產業正逐步拓展至文旅、非遺、鄉村振興、科普等垂直領域。比如,紅果短劇與央視頻聯合出品的《墨韻新生》,聚焦清代古畫修復,劇中融入古籍修復等非遺技藝,使觀眾在觀劇的同時沉浸式體驗文物修復過程。
此外,2025年,普法微短劇也迎來風口。紅果短劇上線《法官的榮耀》《邊界》等案件題材微短劇,以破案為切入點,提升公眾法律意識。紅果短劇總編輯樂力表示,“用微短劇形式呈現千行百業里面有意思、有文化底蘊、有創意的故事,對微短劇來說是一個可借力的點。”
在科普領域,微短劇也展現出獨特優勢。例如,中科數創影視中心與銀行機構合作推出的金融科普短劇《守護好你的錢袋子》,以2-3分鐘的詐騙小故事,生動講解金融操作原理和防騙知識,取得良好傳播效果。
中科數創影視中心總監鄭銘認為:“微短劇是科普行業的良好補充,雖難以在短時間內呈現復雜科學理論,但二者相輔相成。未來娛樂與科普、科普與產業終將深度融合,而找到科學知識的科普轉化路徑,仍是行業需要持續探索的重要課題。”
微短劇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內容創作和行業融合上,還對產業鏈上下游產生了積極影響。在上游 IP 開發方面,除了傳統網文改編,檸萌、華策、完美等頭部影視公司也帶著長劇大IP加入賽道,這不僅為傳統影視公司帶來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也推動大IP實現“一魚多吃”,從而延長其生命周期。
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曾映雪表示:微短劇是產業生態的延伸。微短劇的創作跟長劇有相似的地方,有原創,也有基于已有 IP 的開發。比如《香蜜沉沉燼如霜》播放量超過 200 億,這個 IP 的延續性很長。如果將里面特定的人物故事和場景,用微短劇方式展示出來,也可以滿足很多粉絲的期待。此外,還可以長劇和微短劇同時套拍,以短帶長,實現 IP 的共生發展。
在下游制作端,微短劇的發展也帶來了顯著變革。檸檬影視旗下微短劇品牌好有本領的 CEO 鄭安迪介紹,2024 年,公司制作了約 42 部微短劇,而 2025 年計劃將制作數量翻倍。
而做出這一決策主要基于對微短劇市場的樂觀判斷。她提到,2024 年整個微短劇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全年產量約 3 萬多部。按照每個微短劇劇組平均 20 人計算,該行業為上下游產業提供了約 60 萬人次的就業機會,這一數據充分顯示出微短劇對內容產業的強大帶動作用,也反映出其上下游產業正趨于完備。
回顧行業發展,鄭安迪感慨,在 2023 年時,微短劇還未被廣泛認可,長劇的編劇、導演以及科班學生對微短劇的發展前景心存疑慮。但如今,行業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大家的看法,創作者們開始積極探索小體量劇集的創作和呈現方式,如如何編寫精彩故事、拍出優質作品,以及在豎屏模式下展現獨特的視聽美學。
與此同時,微短劇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影視基地的建設。鄭安迪指出,過去影視基地數量有限,且多服務于大劇組重新美術制景。如今,各省市紛紛建立起豎屏拍攝基地,這使得微短劇制作更加便捷,各城市都具備了開展微短劇制作的條件,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繁榮發展。
站在新起點回望,《家里家外》劇中那座充滿煙火氣的家屬院,恰似微短劇產業的生動隱喻:方寸之間承載時代記憶,小體量激活大生態。無論是文旅、非遺、科普,還是長劇IP衍生,微短劇都展現出強大的商業潛力和社會價值。當每個行業都能找到自己的“三分鐘表達”,這場變革才剛按下加速鍵。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