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07 22:14:58
A股已顯露出“以我為主”獨立行情的端倪。隨著新質生產力加速滲透、政策紅利釋放以及全球資本再平衡,低估值與高成長的“雙輪驅動”仍將是A股市場長期向好格局的基石。
每經評論員 王硯丹
近日,美國政府宣布對全球貿易伙伴征收所謂“對等關稅”,引發全球資本市場震蕩。4月7日,A股市場也受到短期利空沖擊。不過,內需主線成為亮點,種業、雞肉等板塊表現相對強勢。
在筆者看來,加征關稅對全球經濟影響深遠,A股和港股短期內確實面臨一定的回調壓力。不過,投資者不必過度擔憂。從長期來看,A股向好根基未動,而當前的調整恰恰是投資者潛心研究、調倉換股的好時機。
首先,A股的生態環境已發生重大變化。多項數據顯示,A股已初步完成從融資市向投資市的轉變,上市公司質量顯著提升,以回購、現金分紅等方式回報投資者已成為主流。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共有105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報,共有841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2024年度的分紅預案,計劃分紅總額超過9000億元。預計隨著4月中下旬2024年年報披露進入高峰期,還將有更多高分紅公司涌現。此外,4月中下旬還將疊加2025年一季報披露期,業績超預期的行業龍頭以及毛利率改善的上市公司將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其次,國內經濟內需驅動的特征不斷強化,這一點也得到了數據驗證。例如,2025年開年以來,1月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到4%,增速較上年全年加快0.5個百分點,顯示出消費者信心正在逐步增強。在政策層面,央行和財政部明確表示“政策儲備工具充足”,一旦增量政策落地,將進一步鞏固內循環的韌性。
第三,A股正加速向“新質生產力”轉型,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已成為核心驅動力。一方面,在新興產業中,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戰略領域表現突出。今年3月18日,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百萬億元大關,其中信息技術行業表現尤為亮眼,超過金融行業成為行業市值第一,凸顯了A股的“硬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傳統行業也在積極擁抱科技變革,借助科技賦能實現提質增效。
第四,A股目前的估值仍處于低位。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7日收盤,東財全A市盈率為14.78倍,處于歷史21.12%分位水平;市凈率1.54倍,僅高于歷史5.18%的時段,估值洼地特征明顯。這種低估值水平不僅為長期資金提供了安全邊際,在全球市場波動中也凸顯了配置吸引力。
A股已顯露出“以我為主”獨立行情的端倪。隨著新質生產力加速滲透、政策紅利釋放以及全球資本再平衡,低估值與高成長的“雙輪驅動”仍將是A股市場長期向好格局的基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