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08 23:13:30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文多
日前,美方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所謂“對等關稅”。該政策宣布后,蘋果公司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下滑。同樣時間里,A股消費電子板塊也出現下挫。
不過,美國此次關稅政策出臺后,率先受到影響的并非供應鏈企業。4月6日晚間,立訊精密(SZ002475,股價29元,市值2102億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電子制造業供應鏈企業中,通常與客戶商定采用FOB模式(即離岸價),供應鏈企業不需要承擔關稅,關稅由進口商(客戶)承擔。”
也就是說,蘋果公司是目前受影響較大的進口商之一。
此外,藍思科技(SZ300433,股價17.88元,市值890.9億元)、領益智造(SZ002600,股價6.84元,市值479.4億元)、珠海冠宇(SH688772,股價12.20元,市值137.6億元)等知名“果鏈”公司針對“對等關稅”帶來的影響,在4月7日紛紛進行了回應。
關稅一般由進口商承擔
4月7日下午,藍思科技方面對記者表示,經全面評估,預計關稅政策變化對整體經營影響非常有限。公司稱:“截至目前,藍思科技在全球擁有9個研發和生產基地,包括位于越南、泰國、墨西哥的生產基地及多個國際辦公駐點。關稅不是海外布局的唯一考量,這種貼近市場、分散風險的布局邏輯,不僅降低物流與人力成本,更使公司深度嵌入客戶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財報顯示,海外收入占藍思科技2024年營收的58.63%,其中大部分出口通過國內保稅區完成,規避關稅波動風險。
針對海外組裝廠的零部件供應,藍思科技表示:“公司與海外客戶交易采用離岸價或向客戶收取運費,交貨到指定目的地,由進口方客戶承擔關稅繳納。這種責任分界清晰的方案,已在支持印度、越南等地整機量產(的過程)中驗證實效。”
公開資料顯示,藍思科技業務涉及智能手機與電腦、智能頭顯與智能穿戴、智能汽車及智能座艙等智能終端的結構件、模組等。作為知名的“果鏈”企業,近年來,藍思科技與蘋果公司相關的業務逐漸得到拓展。
同樣身為“果鏈”龍頭的立訊精密,與蘋果公司的合作始于2011年,公司最初向蘋果公司供應連接線。如今,公司業務已覆蓋蘋果公司幾乎所有的產品線。
4月6日晚間,立訊精密方面回應稱,公司已通過全球產能布局等控制風險,受“對等關稅”影響有限。立訊精密稱:“首先,在全球經濟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公司始終將風險控制前置到戰略決策中,通過多元化客戶結構、全球產能布局和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降低單一市場波動和地緣不確定性(對公司)的影響。其次,目前具體稅率、關稅豁免的申報和裁決等情況還不太明確,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電子制造業供應鏈企業中,通常與客戶商定采用FOB模式,供應鏈企業不需要承擔關稅,關稅由進口商(客戶)承擔。”
據悉,立訊精密已在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美國、墨西哥、羅馬尼亞等國家與地區搭建產能基地與研發中心,就近服務客戶、提升產品成本優勢。
領益智造則是國內從事精密功能件、結構件和模組的供應商。資料顯示,領益智造自2009年開始為蘋果公司供應Mac(產品名)零部件。如今,它為蘋果公司所有主要產品提供幾千種模組件和零部件。
就“對等關稅”的影響,領益智造4月7日回應稱,公司已通過全球產能布局,對沖國際貿易不確定性影響。“公司位于產業鏈中上游環節,主要產品不直接從中國出口美國,具備消化供應鏈波動的強大能力。并且,公司在材料能力和料號數量上具備不可取代的優勢。近年來領益智造在大客戶端地位不斷加強,正在承接更多業務。”
在國際化布局方面,領益智造在全球已擁有58個生產及服務據點及8個精品組裝基地。“2024年領益智造海外基地整體收入快速增長,目前,海外基地已全面實現本土化運營,新項目研發導入、量產交付逐步步入正軌。未來海外業務將逐步提升盈利能力。”領益智造方面表示。
珠海冠宇也回應了“對等關稅”對公司的影響。公司稱:“公司2024年消費類主營業務收入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88.94%,而消費類電池(主要系手機、筆記本電腦及平板電腦的電池)直接從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情況極少,因此此次(美國)關稅(政策)對公司的直接影響有限。此外,如果搭載公司電池的終端成品被納入加稅范圍,可能增加其成本壓力,對此,公司將積極與終端客戶溝通,協商處理。另外,公司已經在馬來西亞規劃建設海外生產基地,不斷完善全球化布局,將進一步減少此次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珠海冠宇主要從事消費類電池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是全球消費類電池主要供應商之一。同時,公司也逐步加快了在動力及儲能類電池領域的布局。2022年,珠海冠宇進入“果鏈”名單,為蘋果公司供應電池。
蘋果公司面臨艱難抉擇
近年來,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和首席運營官杰夫·威廉姆斯頻頻訪華,重點目的地便是各供應鏈企業。
自1993年開始,蘋果公司就在中國開展業務。如今,蘋果公司在中國的供應鏈體系涵蓋原材料采購、零部件制造、整機組裝等多個環節。蘋果公司有200家主要供應商,其中超過80%在中國設有生產基地。這意味著,蘋果公司的硬件產品幾乎離不開中國的工廠。“對等關稅”下,蘋果公司將不得不面臨艱難的選擇:是自行消化關稅成本,還是將其轉嫁給消費者,又或者將成本分攤到整個供應鏈中。
中銀證券在4月7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中國消費電子產業鏈具備集群優勢。目前主要‘果鏈’企業的毛利率約10%~15%,進一步向下壓縮空間有限,我們認為‘果鏈’企業不可能虧本接單,關稅帶來的價格漲幅預計將由蘋果公司和消費者承擔。”
一位供應鏈人士對記者分析稱:“外界都以為供應鏈承擔了所有,實際上是進口商那里承受這次的關稅壓力。蘋果公司要先爭取政策豁免。”
另據摩根士丹利測算,對中國加征關稅將使蘋果公司每年增加約85億美元的成本。
如果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iPhone等消費品的價格或出現漲價。調研機構TechInsights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稱,美國加征“對等關稅”將對在印度和中國組裝并銷往美國的iPhone手機造成沖擊。“蘋果公司或將通過提高iPhone售價轉嫁關稅成本,也可能被迫壓縮利潤空間,或兩者兼施。有跡象表明蘋果公司已預判此次政策動向,這解釋了為何iPhone 16e定價高于預期。中國、印度和巴西是iPhone組裝的三大核心基地,蘋果公司短期內難以大幅拓展其他地區產能。鑒于當前組裝高度依賴中印的現狀,iPhone17系列或將漲價。”
屆時,昂貴的iPhone手機將不得不面臨競爭力下滑的局面。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