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1 18:48:30
◎浙工新村是浙江首個業主自籌4.7億元原拆原建的城市更新項目,位于杭州市拱墅區朝暉街道。該項目因無居民自主更新先例而備受關注,但也因超出原產權面積的價格未談妥、設計變更未充分溝通等原因陷入僵持。
◎專家表示,問題源于自主更新應由居民主導卻依賴政府推動,且危房審批流程缺乏法律依據。盡管存在諸多困難,老舊小區自主更新仍是未來趨勢。
每經編輯 陳夢妤
“誰是城市更新的主體?地下車庫的資產歸誰?頂樓房價定價最高是否合法合規?”3月24日上午,在浙江工業大學(以下簡稱浙工大)離退休處有關浙工新村交付的座談會上,浙工大退休教職工及子女拋出了他們的疑問。
浙工新村是浙江首個由業主自掏腰包4.7億元原拆原建的城市更新項目,曾在浙江省一場自主更新新聞通氣會上作為案例被介紹推廣。
該項目意義重大,杭州城市規劃設計院總工程師湯海孺表示,因為全國都沒有居民自主更新的先行案例,杭州找到了一條純粹的新路,改變了城市更新只能靠政府走路的困境。
浙江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吳偉強教授認為,浙工新村自主更新目前做到這一程度已經很不容易。
但現在,這個樣本項目可以交房了卻陷入僵持。
浙工新村一位設計師早期曾透露,這種房子按照安居房標準設計到時候肯定要出問題,施工過程中,浙工新村也有各種各樣的變更,變更沒有與居民充分溝通。
吳偉強指出,浙工新村現在主要爭議是超出原產權面積的部分價格沒談好。另外,居民還有意見的是設計結果跟圖紙不太一樣,戶型和質量有些許問題。
對于浙工新村目前的爭議和問題,湯海孺對界面新聞記者稱,主要原因是自主更新應該為居民自己的項目,而不是政府項目,但居民沒有特別大能力,變成由政府主要牽頭做。
由于一直是政府在主推,雖然輿論熱議業主自掏腰包4.7億元,但直到現在要交房,才到了業主要真金白銀掏腰包的時候。
浙工大另一位教職工也證實了這一消息。他稱,在交房前,業主們沒有投入,甚至連過渡費也是由政府相關部門出資。從拆遷開始,一些業主的心態就是等交房交錢時再說。
界面新聞致電浙工新村所在的朝暉街道、拱墅區住建局,均未得到浙工新村交房進展相關回應。拱墅住建方表示,對此事不予回應。
湯海孺稱,浙工新村涉及的整個項目危房審批流程沒有法律依據。因為參考單棟危房審批流程,浙工新村沒有走規劃調整程序就直接走到了方案審批流程。
另外,自主更新還涉及到新證換舊證的問題。
湯海孺稱,如果居民選擇了擴大面積,權利就發生了變化,那么,新證換舊證時,增加的面積要不要交土地出讓金這個也要解決。
湯海孺認為,自主更新的推廣要把規劃調整這一流程補上,也要把新證換舊證的問題解決,目前,他們正在做相關研究。
去年11月11日,據浙江省杭州市國立公證處消息,公證人員參與杭州首例自主更新小區——“浙工新村居民主體的城市危機房有機更新(試點)項目抽簽選房現場進行現場監督公證”。
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浙工新村62-68幢、72-76幢、77幢共13幢危舊房被納入改造范圍,涉及548戶居民,整體更新費用約5.3億元,其中居民自籌資金約4.7億元,其余資金由政府部門本身就要用到老舊小區改造上的專項資金解決,從而達到收支平衡。
參考舊房征遷的價格體系,業主承擔的改造費用為1350元/平方米,擴面價格為34520元/平方米,車位22萬元/個。業主們如果選擇不擴大原本房屋面積,75平方米左右的舊房,改造費用大約10萬元。
按最多能擴大20平方米來算,一套原來75平方米左右的舊房,最終可改建成95平方米左右的新房,花費約80萬元。如果再買一個車位,總花費約100萬元。
也就是說,每戶居民自掏腰包的費用約10萬~100萬元。
浙工新村位于杭州市拱墅區朝暉街道,靠近武林中心西湖文化廣場,南鄰浙江省人民醫院,北側一路之隔是浙江工業大學,東邊是拱墅區體育中心,距離杭州東站、西湖景區約4公里,地段較為優越。
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浙工新村,在經過原拆原建后,將完成老舊危房向全新小高層的蛻變。
此前,“浙工新村居民自掏腰包出資4.7億元重建小區”登上熱搜之后,成為杭州各個高齡小區最羨慕的拆遷樣板。
事實上,浙工新村的樣板要全面推廣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這批“C級危房”戴上帽子也已超過10年了。
杭州拱墅區政府官網顯示,浙工新村城市危舊房有機更新(試點)項目堅持了居民適度投入、政府普惠政策補貼原則,算好經濟賬。在對照周邊二手房、次新房小區價格基礎上,合理確定擴面價格及車位價格,破解城市危舊房更新中資金平衡難題。
“整個過程中困難太多了。”杭州市拱墅區負責浙工新村相關業務的某負責人由衷地說。對于集資出錢的問題,據該負責人介紹,“居民選擇不擴面積也可以,方案里有相應的房型可以選擇,大家基本都選擇了適當擴大面積,很多老人的子女還是愿意出錢資助父母改善居住環境”。
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住房和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范建雙公開表示,因為這個項目突破了很多原有的政策框架,政府需要承擔很多風險,未來要想大規模推廣這種模式,要想激發政府的意愿,要在上位法上給予保障。不然的話,很多政府一看這種模式雖然好,但是一旦參與會存在潛在的法律風險,那么最后沒有參與的意愿和動力。
可以確定的是,老舊小區自主更新是未來的趨勢。
2025年3月9日,住建部部長倪虹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全部都要納入城市更新的改造范圍,因地制宜實施改造,也鼓勵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舊住宅。
3月25日,杭州舉行《杭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4—2035年)》新聞發布會。作為浙江省首個獲批的城市更新專項規劃,《規劃》為杭州城市更新劃定了近遠期分階段目標,即近期至2027年,探索建立常態化體檢、系統化謀劃、片區化實施、項目化推進、一體化運營的可持續城市更新模式,率先形成一批示范效應顯著、可復制、可推廣的標志性成果;遠期至2035年,健全完善城市更新政策法規與工作機制,打造在全國具有顯著影響力的城市更新范例,全面賦能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
每經房產整合自界面新聞、每日經濟新聞App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