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1 20:30:02
近日,四川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經濟運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從加快消費恢復提振、幫助企業降本減負、推進企業快速成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4個方面制定21條措施,從供需兩端發力,暢通經濟循環。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劉艷美
不久前,第五屆“巴山蜀水·運動川渝”體育旅游休閑消費季在四川江油落幕,短短三天時間里商旅文體綜合消費總額超過5億元。這種“體育+”“演藝賽事+”活動,持續撬動消費市場,讓四川嘗到了甜頭。
相關數據顯示,就四川而言,體育賽事拉動綜合消費超本體消費可達4至7倍以上。眼下,四川正進一步加碼“演藝賽事”——
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引進在川舉辦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的主辦單位,省級財政根據累計售票總人數、售票收入及經濟貢獻,給予最高500萬元激勵;引進國際重大體育賽事活動的主辦單位,省級財政根據賽事級別,給予最高600萬元激勵。
根據四川近日印發的新版《關于進一步推動經濟運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21條》),在去年9月出臺的《關于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16條》)政策基礎上,新政從加快消費恢復提振、幫助企業降本減負、推進企業快速成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4個方面制定21條措施,其中就包括對演藝賽事活動、重大文旅消費促進活動等給予真金白銀激勵。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片)
當前,四川消費市場持續回溫。今年1—2月,四川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45.7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信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長99.1%。
為加快消費恢復提振,《21條》延續實施《16條》消費信貸財政貼息和消費新場景運營激勵2項政策,新增發放“蜀里安逸·美好生活”消費券、二手車銷售獎勵、首發經濟激勵、演藝賽事活動激勵、重大文旅消費促進活動激勵等5項政策,進一步擴大覆蓋面、提高針對性。
其中,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引進國際重大體育賽事活動的主辦單位,省級財政將根據賽事級別,給予最高600萬元激勵。
2025年是成都世運會舉辦之年,也是成都世界賽事名城目標建成之年。公開報道顯示,包括第二屆世界運動會巡回賽、2025世界臺克球巡回賽(成都站)、2025阿布扎比職業柔術巡回賽、世界滑板輪滑聯合會城市世界杯等多項賽事將首次落地成都舉辦,在引進國際國內重大賽事上持續發力,將形成“觀賽一日、留川多天”的新常態,帶動文旅商住等綜合消費。
同時,四川還將結合重要節假日和重點消費促進活動,同步發放線上和線下餐飲、零售、川酒川茶等專項消費券。此外,將對符合條件的二手車經銷企業按其4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二手車銷售額的0.5%給予獎勵,單戶企業最高500萬元。
據悉,過去一年,四川發放“蜀里安逸”消費券超過5億元,組織“樂購全川”系列消費促進活動2萬余場,發放超億元的新生開學季、重陽節孝親敬老“大禮包”,成為四川提振消費的重要支撐。
“首發經濟”是今年各地消費的重要發力點,四川也明確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夜間經濟和銀發經濟”“發展新興消費”。
此番出臺的《21條》針對性地提出“實施首發經濟激勵”,對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間,在川開設亞洲及以上級別首店、中國首店、西南首店的經營主體,分別給予最高3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激勵。
這背后,正是四川加大國際國內品牌引進力度,推動更多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新技術在川聚集的持續努力。四川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今年將力爭全年引進各類各級首店超1000家,開展活動超2000場,打造一批天府首發新地標和集聚區,進一步推動首發經濟本土化、國際化發展,加快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
與此同時,《21條》提出,對消費新場景運營、演藝賽事活動、重大文旅活動進行激勵,四川省財政廳解讀稱,這是“為適應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趨勢,持續激發消費新動力,培育消費增長新動能”。
其中包括,對2025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舉辦線上線下促銷活動,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5%以上、且2024年營業收入超2000萬元,符合條件的“蜀里安逸”消費新場景運營主體,省級財政按其促銷活動實際投入的50%給予補助,單戶最高100萬元。
這不僅助力演藝賽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將對塑造文旅品牌、帶動消費升級、提升城市影響力產生積極作用。
消費連接著供給與需求,其背后離不開活躍的市場主體。四川在著力提振消費的同時,也正多措并舉為企業“減負”,激發市場活力。
在幫助企業減負和快速成長方面,新出臺的《21條》接續實施企業招工成本補貼、重點工業項目竣工投產激勵、建筑業企業生產規模增長激勵、汽車轉型升級激勵和商貿企業經營增長激勵等政策,重點強化對企業融資和市場開拓的支持和激勵。
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通過集中擔保增信方式,與銀行機構實行“總對總”合作,實施“小微融擔貸”,將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薦清單”內的經營主體新增納入擔保支持范圍,擔保費率按不高于1%予以支持。
四川省財政廳解讀,將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小微企業貸款門檻,增加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助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貴、慢問題。
與此同時,四川將加力實施創業擔保貸款貼息,以及科技創新專項擔保激勵,進一步發揮貼息資金和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的作用,降低創業者和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21條》提出,將加力實施科技創新專項擔保激勵。2025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在滿足支小支農擔保業務占比要求的前提下,將全省科技創新專項擔保支持企業庫中的中型企業,納入省級財政融資擔保保費補貼支持范圍,支持更多科技創新類企業發展。
這也是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科技創新類企業發展。
支持企業走出去,正在成為四川穩外貿的關鍵舉措。《21條》提出,實施企業拓展市場激勵和工業企業供需對接激勵,其中對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參加境外線下展會的企業,按照不超過實際展位費用的80%予以激勵,單場展會最高10萬元。
四川省財政廳解讀稱,這是為激發企業出海搶占國際市場的內生動力,持續擦亮“川行天下”國際市場拓展品牌。據四川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此前介紹,過去兩年全省共組織近7000家企業赴境外參展參會,開展活動300余場,收獲意向訂單超過1000億元。
不久前,四川省商務廳發布100場2025年“川行天下”國際市場拓展重點支持的展會和經貿活動名單,其中境外展會85場、境內展會13場、重點經貿促進活動2場。
這也將進一步激發企業出海搶占國際市場的內生動力。
而在《21條》中,也對建筑業和商貿業企業重點關注,出臺針對性的激勵措施。其中包括,對2025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生產規模比上年同期增長10%~20%、20%以上,且2024年生產規模100億元以上的建筑業企業,省級財政分別給予500萬元、1000萬元激勵;經營規模比上年同期增長15%以上、且2024年經營規模100億元以上的批發企業,省級財政給予200萬元激勵等。
這也將激發建筑業和商貿業的發展活力,進一步為消費市場提供高質量的供給。從更大范圍來看,從《16條》到《21條》,種種跡象顯示,四川正在從供需兩端發力,暢通經濟循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