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1 20:47:06
每經編輯 何小桃
近日,商務部組織有關商協會、大型商超和流通企業座談,研究更好發揮各自優勢,幫助外貿企業擴寬內銷渠道。同時通過“內外貿一體化”政策幫助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
在政策號召下,各家企業迅速行動。
京東出手:2000億元
據“京東黑板報”,京東于4月11日宣布將推出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扶持計劃。未來一年內,京東將大規模采購不低于2000億元的出口轉內銷商品,幫助外貿企業快速開拓國內市場。
京東發文稱,很多“出海”多年的外貿企業都具備優秀的生產能力,產品品質過硬,但在出口轉內銷的過程中,存在不熟悉國內市場、缺乏運營經驗等挑戰。為此,京東將在商務部及各級政府部門指導下,對扶持外貿企業做好規劃布局,在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對接。依托自營模式和供應鏈能力,京東將安排專業采銷隊伍駐點辦公,直接采購外貿企業的優質產品,并開設外貿優品專區,通過流量傾斜、全渠道營銷支持,加快打開銷路,防止低價內卷。針對入駐京東的外貿商家,京東也將提供密集培訓,加大補貼及各類資源支持,幫助商家快速拓展國內市場。
京東表示,通過上述扶持計劃,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又好又便宜”的外貿商品,助力國內消費的擴容升級。
盒馬:面向中國外貿企業開放入駐通道
11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新零售平臺盒馬也宣布,即日起面向中國外貿企業開放入駐通道。
據介紹,盒馬主要提供四方面支持:
一是搭建精準高效對接平臺。盒馬為外貿企業開通綠色通道,24小時專人加急處理,簡化認證流程,縮短審核認證周期。
二是“云享會”頻道作為進駐快車道。盒馬表示,歡迎百貨品類(家居用品、戶外運動、寵物、美妝、母嬰、康養等)外貿企業入駐“云享會”——盒馬近期在App上線的頻道,旨在為顧客提供一日三餐之外的更多商品選擇,全方位滿足消費者生活所需。后續,盒馬還將在頻道內上線“外貿專區”,方便消費者一鍵觸達。
三是高效的物流供應鏈支撐。開放盒馬三級倉網體系優化供應鏈服務,助力外貿廠家用最便捷的物流供應鏈把優質好貨提供給廣大消費者。
四是聯合開發自有品牌創新商品。對于愿意共同探索創新研發的外貿企業,盒馬表示,將發揮自身數字化的所長,協同開發更貼合用戶體驗和流行趨勢的新品,未來可在盒馬線上線下全渠道上架,豐富國內廣大消費者的選擇。
多家零售巨頭啟動相關扶持計劃
另外,永輝超市發布《致中國優質供應鏈公開信》,永輝超市在公開信中提出,其不僅是消費者獲取品質商品的渠道,更是中國制造的伙伴。若因出口受阻而庫存積壓,永輝將開通“綠色通道”完成15天極速上架;針對苦惱于國內市場認知度的外貿商品,永輝將提供推廣扶持;對于渴望產品升級的供應鏈企業,永輝將作為“市場助手”共同開發新產品。
華潤萬家于4月9日正式推出四大舉措助力外貿企業開拓內銷市場。為優質外貿企業開通內銷“直通車”,使好商品能夠以最快速度上架與消費者見面;將匹配不同企業的產品定位,分級分類在旗下精品超市、綜合超市、社區超市落地,讓更多優質商品通過全國2000余家門店走進萬千家庭;將聯合優質外貿企業開發自有品牌,釋放產能,共同為消費者打造優質好商品;將通過旗下商貿公司,提供“代理+經銷”雙引擎,助推出口外貿企業加速在中國市場的成長。?
聯華超市也宣布,將通過“專項入駐優惠”和“營銷資源傾斜”等多項支持措施,助力中國優秀商品流回國內市場。? ? ??
武商集團聯合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發起倡議,提出拓展銷售渠道、提供數據支持、優化供應鏈管理等舉措,擬通過促銷活動加速外貿商品流通。
在4月10日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近日,商務部已組織有關商協會、大型商超和流通企業座談,研究更好發揮各自優勢,幫助外貿企業擴寬內銷渠道。
何詠前稱,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面對美國霸凌關稅,中方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以自身的穩定發展為全球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商務部正穩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工作,持續舉辦“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搭建外貿企業拓內銷平臺,在市場準入、渠道開拓、財政金融、服務保障等方面加大對外貿企業拓內銷的幫助力度,促進內外貿渠道對接、品牌對接、產銷對接、標準對接。
編輯|何小桃 杜波
校對|趙慶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公開消息、央視財經
推薦閱讀↓
剛剛,美股大跌!道指重挫1000點,特斯拉跌超6%!美國重大數據發布
華人“鋼鐵大王”在菲被綁架撕票,家屬已付近2700萬元贖金!生前疑遭酷刑,知情人:他過年曾回福建,常做慈善
特朗普簽令,對中國船只征收美國港口停靠費,外交部回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