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河流的污染是一個長期過程,治理河流污染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堅持持久戰并不等于放緩節奏和進度,而是要加速治理進程,打好各個階段的“攻堅戰”。
冷羅生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規范地下排污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水污染防治法》,但是,這部法律卻因為科技含量高、立法中難以把握、固定而“嚴重滯后”。
最近,約環保局長游泳成了浙江溫州地區非常流行的事。當然,最后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無論在瑞安還是蒼南,都沒有環保局長下水游泳。
污水溉灌的地區主要是北方缺水地區。這些地方在歷史上工農業搶水矛盾突出、農業灌溉缺水嚴重、污水處理率不高。然而,污水溉灌給中國耕地帶來了深重的土壤污染。
環境法律明文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換句話說,地方環境質量好不好,第一責任人應該是當地“一把手”。
水多和水少,都是自然賦予我們的條件。但是如果水環境退化的趨勢不及時扭轉,將威脅到我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才是當前中國水利面臨的最大問題。
戴日成,博士,1987年進入水處理行業,經營行業20多年,歷任中國水污染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同方水務工程公司總經理、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等職務。
中國人均淡水資源貧乏。據統計,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有7個省、自治區的人均水資源量低于國際標準規定的生存的起碼要求(1000m3/人)。
今天,國人仍在為水而戰。然而,現在多是因缺水、水污染問題嚴重,其實質是人與人之間為了爭奪資源而在進行消耗戰。治水,再次成為國家層面前所未有的大業。
水資源費作為水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以水資源保護為目的的行政性收費,在一定意義上,相當于水資源稅。
就如何應對水源污染突發事件,飲用水水質安全是否值得信賴等民眾關心的熱點話題,中國水網采訪了供水服務促進聯盟評級專家何壽平,解惑飲用水安全問題。
機構簡介: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是一家在北京注冊的非贏利環境機構。自2006年5月成立以來,IPE開發并運行中國水污染地圖和中國空氣污染地圖兩個數據庫,以推動環境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促進環境治理機制的完善。
機構簡介:是中國民間環境保護團體。會址設在北京,1994年3月31日,自然之友成立,是中國最早在民政部門注冊成立的民間環保組織之一。歷經十幾年的創立與發展,自然之友成為中國具備良好公信力和影響力的環境非政府組織,為中國環保事業和公民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并已成為標志性組織之一。
機構簡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UNDATION)成立于1993年4月,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基金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非營利性的社團組織,2005年獲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專門資商地位”。
機構簡介: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英文名稱為:China Environmental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英文縮寫:CECPA)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是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跨地區、跨部門、非盈利性質的全國性環境文化組織。該會由社會各界專家學者、文學家、藝術家、新聞工作者、宣傳教育工作者、企業家及社會知名人士等自愿加盟組成。
馮永峰:光明日報資深環保記者,公民環保專家。“自然大學”發起人,2006年,依托各地民間環保組織建立“自然大學”,2009年“自然大學”加入“達爾問自然求知社”,致力于推動環保低碳公益事業,2012年,組織發起“拍攝中國排污口”活動,影響巨大。
陶海軍:著名公益環保人士,央視調查記者 ,今年伊始,發起“哭泣的母親河”微博行動,引起眾多網友的強烈反響,全國各地網友積極上傳各地河流污染現狀的圖片,進一步顯示出目前我國河流污染觸目驚心的現狀,引起社會的強烈共鳴。
2013年春節期間,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一些企業將污水通過高壓水井壓到地下,致命性污染地下水卻可逃避監管。而地下排污法已在很多地方悄悄進行多年。2月12日,公益人士鄧飛在微博上發起“地下水污染調查”。
這一話題迅速在社會上升溫。各地網友紛紛響應。一個個地下水污染的線索似乎就要浮出水面,媒體似乎都做好了大力報道和曝光水污染內幕的準備。律師和水污染專家也積極從專業角度給予“中國水危機獨立調查”支持,環保組織和環保志愿者也迅速地行動了起來。
其實,將微博上獨立的水污染“事件碎片”稍做整合,就會模糊的發現,地下排污在中國已存在多年,且地域分布較為廣泛。但這僅僅是一個推測,至少缺乏確鑿的證據。山東環保廳也積極表態,向社會高價懸賞有價值的線索。挖開地下排污的秘密,還需艱辛的工作。
媒體和志愿者在山東淄博的調查已經展開,但遭遇線索瓶頸,多方努力,也無法直接找到把污水打入地下的企業。精準的線索在調查中非常關鍵。
面對“面目不清”的“往地下排污”現象,各方力量該如何行動,又該如何配合【查看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