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得委外者得天下”一度成為公募行業的寫照。究竟是機構市轉變的陣痛,還是對于規模一如既往的渴求?公募市場卻在2016年出現了諸多亂象:凈值飆升、持股超限、基金規模從天入地。
最終,一切紛亂的矛頭都對準了委外基金,機構資金的推手,成為這個行業的“攪局者”。隨著委外基金暴露的問題日益尖銳,而普通投資者再次成為弱勢的一方,我們也愈發堅定了報道方向,疾呼針對委外基金進行監管的必要性,三季度和四季度進行了密集的轟炸式報道。最終,我們的呼吁有了回應。11月30日,監管層下發委外定制基金監管新規,一度瘋狂且幾近失控的委外定制基金正式走向監管。
這些在售的新基金,其募集期限呈現非常明顯的兩極分化。既有僅募集幾天甚至1天就宣告結束的;也有一來就要募集到明年1月的,募集天數直接超過90天,可以稱得上“超長待機”了。
如果細看新成立的基金明細,不難發現,債券型基金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不僅連續三個月成立規模超過混合型基金,且單在11月份以來成立的規模就接近千億元。這是年底沖量還是為明年的債市做準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