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日化市場外資兇猛 謀“搶購”本土品牌

    2009-05-27 02:37:43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盧曦  發自上海

            馮建軍認為,本土日化企業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只有屈指可數的8家,外資如果想占領這一市場,目標非常集中,操作并不復雜。

            2000年前后的十余年,小護士、大寶等經典品牌被外資收購。短暫的平靜后,外資似乎正蓄勢發動一場對新興日化品牌的“搶購潮”。

            “外資瘋了似的追逐中國本土低端日化品牌,這是今年出現的一個罕見現象。”在日化行業從業超過15年的資深營銷專家馮建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金融危機下外資攻勢更猛

            今年一季度,世界化妝品巨頭接連發布銷售額同比大幅下滑的季報。歐美化妝品市場一片慘淡的同時,中國市場卻仍在強勁增長。

            歐萊雅已在中國實現了連續8年的兩位數增長,雅詩蘭黛在中國的銷售去年亦保持兩位數增長。

            在日本市場占有率第二的佳麗寶公司負責人向本報記者透露,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的2008年化妝品發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化妝品市場總體銷售額負增長,是前一年的99.6%,而佳麗寶在中國2008年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0%以上。

            中外化妝品市場  “冰火兩重天”,國際金融危機可能催生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更猛烈的攻勢。沖擊本土品牌的同時,外資品牌之間的競爭也將加劇。

            馮建軍透露,外資進入中國后,路徑各不相同,那些慢了一步的外資企業,同樣難以避免滑落到第三陣營的命運。

            一些歐洲的老牌日化企業,進入中國后市場策略不得力,錯過了很多機會,逐漸開始沒落。一些進入中國稍晚的外資日化品牌,現在只能一邊后悔,一邊奮力追趕。
     

    NextPage


            在日化行業被津津樂道的一句話是“一個河南頂一個法國”,中國被視為國際金融危機下最大的市場,成為外資“繞不過的情結”。外資目前的策略是,依托海外品牌,提升在中國的市場地位。

            歐萊雅收購小護士、羽西,強生收購大寶,拜爾斯道夫收購絲寶,在這些經典收購案例之后,中國老牌本土日化品牌已所剩不多。具有某方面優勢或者特色的新銳本土品牌,可能將成為外資品牌下一輪收購的爭搶目標。

    看中優質的本土二線品牌

            5月中旬,記者獲得一份來自國外知名財團的內部資料,5家在國內頗具影響的本土和合資品牌的各項指標被深入考察。該財團內部人士透露,外資正懷著濃厚興趣,著手對中國本土日化品牌的收購。

            在知情人士提供的這份名為《中國個人護理用品建議》的內部資料中,兩家合資品牌和3家本土品牌被分類進行技術分析。不難看出,這5個品牌各有所長。

            一家合資企業最被看好,其優勢包括:防曬產品市場占有率為8.9%,列全國第三;產品因為含有中草藥美白成分的概念,在中國市場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另一家公司被看中的優勢是銷售遍布中國30個省份,有超過2000家分銷商。與之相似的還有一家廣東民營化妝品企業,描述中提到該公司“擁有強大的分銷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份”。

            福建一家合資企業的美發用品也被看中,它不但擁有兩大生產基地,還有國際化的研發中心,銷售網絡遍布全國85%的鄉鎮,堪比寶潔。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一家上海老牌日化企業引起外資關注的理由是其“人人都負擔得起”的超低價格、最大的消費群、遍布31個省份的128個一級分銷商。據估計,該公司年銷售回款早已超過4億元。

            “這家上海企業的消費者忠誠度,可能比大寶還要好,能吸引一批擁有上海灘情結的消費者。”馮建軍認為,該公司目前售價10元以下的產品擁有超過4億元的市場規模,如果被外資收購,將其產品線延伸,在15~20元以及20~25元價位分別創立品牌,那么,將銷售回款指標增加到10億元水平,也只是時間問題。
     

    NextPage


            上述知情人士感嘆道:“不得不承認外資獨具慧眼,相中的都是目前中國本土好不容易取得突破的優質二線品牌。”

            記者就此事分別向這5家企業求證,各方均表示該財團還沒有開始與其接觸。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該財團還處在考察階段。一旦發起收購,主動權還是掌握在賣家手中。

    或將向全行業滲透

            “除了上市公司,財團希望全資收購本土日化品牌,僅僅參股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據稱,外資的如意算盤可能是這樣打的:買下幾個規模稍小的品牌,同時盡量控股其他規模較大的品牌。對一些防曬、洗發護發、洗滌等主要品牌進行全線滲透。之前殺得你死我活的本土品牌,一旦被外資全面滲透,將成為一家人,不再互相“打仗”。外資一旦實現對某個細分行業的控制,將不再擔心競爭的消耗,從而可以游刃有余地賺錢。

            “他們希望一下子把國內的好品牌都買下來,省得留下競爭對手。”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這家財團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

            馮建軍也認為,如果國外財團決定收購本土日化品牌,其目的和歐萊雅收購小護士、強生收購大寶的初衷并不一樣?;瘖y品集團收購本土品牌,通常是為了補充其產品線,收購之后想長期做品牌,獲得持續收益。而風投性質的財團在收購本土品牌后,會設法快速將其做大,過幾年就會溢價出售,套現離場。

            馮建軍向記者描繪了一幅本土日化品牌的“金字塔結構”:銷售額在30億元以上的,只有3家“大日化”企業,它們除洗滌用品主業之外,還涉足化妝品業務;20億~30億元的有2家,10億~20億元的有3家。超過1億元銷售額這一門檻的本土日化企業,總共只有37家。

            “本土日化企業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只有屈指可數的8家,外資如果想占領這一市場,目標非常集中,操作并不復雜。”馮建軍認為。
     

    NextPage


    中國日化市場  外資品牌成主角

            中國的日化市場上,特別是高端市場,外資早已占據了主導地位。本土品牌目前集中于低端市場,且戰且退。二三線城市的日化專營店,現在成了本土日化品牌的主戰場,但外資品牌也開始對這一渠道展開攻勢。

    外資品牌控制高端市場

            廣東省日化商會秘書長余雪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外資在中國日化市場上的統治性地位業已穩定,很難有新的力量將其打破,中國消費者甚至已經被培養出了“崇洋”的心理。本土日化品牌不但無法染指高端市場,在低端市場的份額同樣很小,僅僅在洗發用品領域表現尚可。

            余雪玲向記者透露,目前中高端的化妝品市場中,外資占了80%的市場份額。在洗發用品領域,寶潔一家就占了40%的市場份額。

            昆明滇紅藥業董事長郭振宇曾對外透露,中國的護膚品市場規模很大,但國外護膚品拿走了其中超過90%的錢。本土護膚品總量占了90%,市場份額卻只占10%。即使在市場規模只有30億元、俗稱“藥妝”的醫學護膚領域,歐萊雅旗下的薇姿系列產品也占去了6成份額,本土品牌的份額還不到2成。

            2008年,寶潔仍穩居中國日化市場的老大地位。排名第二的歐萊雅在中國的銷售額為69.52億元,并實現了高達27.7%的同比增長。在中國深耕多年的美寶蓮品牌,今年從彩妝領域延伸到護膚品領域,猛烈沖擊中國低端護膚品市場。

            排名前列的還有強大的聯合利華,上海家化在銷售規模上已不容小覷,但貢獻最大的還是低端品牌六神和成長性品牌佰草集。

            絕大部分本土品牌扎堆在低端日化市場上。已擁有一些知名度的品牌,大多發源于上世紀90年代,它們只能在外資的夾縫中生存,因此數目不多,市場規模還不到外資巨頭的零頭。
     

    NextPage


    本土品牌轉戰二三線

            歐萊雅集團中國區總裁蓋保羅透露,歐萊雅13年前進入中國時,幾乎所有化妝品生意集中在百貨商店。歐萊雅通過百貨商店形象柜臺開始開拓中國市場,隨后逐漸擴大到貨架式銷售,然后再進入大型超市、連鎖店。

            至于對小護士的收購,蓋保羅表示,收購小護士就是希望進入中國的大眾分銷渠道。歐萊雅當時在中國只是在高檔和中檔產品線有產品,對中國大眾市場完全沒有任何產品線。歐萊雅通過收購小護士進入新的市場領域,并隨后上市了另一款大眾產品卡尼爾。

            和歐萊雅相似,許多外資巨頭早早進入中國,并建立了牢固渠道。

            目前,日化產品的幾個主要銷售終端包括商場、超市和日化專營店(又稱精品店)。在商場和超市,目前仍是外資當道。而總量超過4200家的本土日化企業,80%的銷售是在規模不大的精品店完成的。

            一家知名本土日化企業營銷人員向記者感嘆,商場費用太高,超市銷售又拼不過外資品牌,公司現在只能無奈轉向精品店,并考慮發展直銷模式。

            二三線城市的精品店,現在成了本土日化品牌的主戰場。但外資品牌也開始對這一渠道產生濃厚的興趣,精品店常常出現的外資品牌包括資生堂旗下的悠萊、泊美,韓國的愛茉莉旗下的夢妝,以及少量的歐萊雅和玉蘭油。

    突破外資壟斷需要時間

            被外資步步逼退的本土日化品牌,甚至還發明了一種名為“包場”的新型終端銷售模式。在一些二三線城市,專門有日化品牌代理商在商場包下全部日化、洗滌用品的貨架或日化洗滌區。

            馮建軍舉例稱,一家企業曾和地方的商場達成協議:每年交給商場600萬元,條件是對商場內的日化區進行買斷經營,從商品的采購、促銷推廣到人員管理,全方位統籌管理。這一模式從2000年開始沿用至今,其發明者是一家廣東本土日化企業,目前經營狀況尚好。這一模式也逐漸被其他本土企業模仿。
     

    NextPage


            伊麗莎白雅頓的中國區總裁陳志新曾向記者表示,中國本土日化品牌集中于整個日化金字塔的最底部,向外資壟斷的塔尖突圍不是沒有機會,但需要時間,因為中國市場仍然有很多空間。

            目前艱難生存的本土品牌各有各的生存法則,同時面對著來自內部的各種壓力。

            陳志新認為,本土品牌最難克服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家族式管理,二是企業新品上得很快,但舊品淘汰慢,不能及時處理庫存,資金成了“呆錢”。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