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CPI沖“4”?央行:不會放任通脹
2010-11-10 01:12:06
每經記者 胡健 李靜瑕 發自北京
一邊是國內農產品價格的漲勢不止,一邊是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QE2)帶來的泛濫流動性,日益升級的通脹壓力正在考驗著中國決策層的智慧。
昨日(11月9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全國煤炭工作會議”上表示,估計今年的物價指數比“3”要稍微高一點。這是國家部委有關負責人第一次表態認為今年物價增速會超過年初設定的3%。
同在昨日,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上調了1年期央票發行利率至2.3437%,上調幅度為5個基點。央票收益率的意外走高,被認為是暗示明日即將公布的10月CPI增速或將超過市場預期。目前市場普遍預測10月份CPI增速將達4%。
“我們不會放任通脹的出現?!泵鎸E2或加劇的國內通脹隱憂,央行副行長馬德倫在國際金融論壇上堅定地表示。
發改委料今年CPI超“3”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昨日表示,年初國家制定的物價目標是3%,但現在看來,“比我們想象的要嚴峻一些”。
張平認為,這一段時間,自然災害多、需求旺盛和輸入性漲價因素比較突出。與此同時,由于美元的貶值,流動性寬松帶來了一些炒作。
除自然災害和國際因素以外,國內流動性較為寬松以及投機炒作因素也是造成物價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之一。
年中時,很多專家都預計今年CPI高點會在八九月份出現,峰值大概為3.5%左右。而就在上月,9月CPI同比增幅3.6%,創下23個月新高,上漲因素中食品和住宅占九成。
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CPI控制在3%左右,業界也預計四季度CPI進入下行通道,但這一趨勢在10月份或許并不會出現?!睹咳战洕侣劇氛{查多個研究機構對10月CPI的預測中值為4%,其中最高4.9%,最低則為3.8%。各家機構都認為,普遍上漲的食品價格是CPI沖“4”的最重要動力。
現實情況是,10月食品價格漲勢依舊。從統計局公布的50個城市食品價格來看,除蛋類、水果出現環比下降以外,大部分食品價格仍然呈現持續上漲勢頭,蔬菜價格漲幅最為明顯,芹菜、黃瓜、西紅柿、豆角環比上漲超10%,高于9月漲幅。
農業部的數據顯示,農業部農產品價格同比上漲13.6%,而農業部菜籃子批發價格指數則同比上漲15.2%。商務部截至10月15日的數據顯示,10月份食用農產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1.6%,漲幅大大超出上月。
央行:不會放任通脹
通脹壓力不僅僅來自國內農產品等價格的上漲。
馬德倫昨日在國際金融論壇上表示,正是由于美國QE2的推出,全球經濟失衡的風險在增加,而新興國家等則有引發通脹的擔憂。對此,他表示,中國央行將不會放任通脹的出現。
“美國QE2對美國經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對其他國家的不利影響已經顯現出來?!瘪R德倫指出,對于引發通脹的擔憂、全球經濟失衡的風險增加以及資產泡沫的出現,都要提高警惕。
而對于目前市場上指出央行貨幣超發的問題,馬德倫表示,有人用M2減去GDP得到一個貨幣超發的數字,計算方法本身并不科學。
“貨幣超發會引發通貨膨脹,央行對于通脹風險保持高度警惕。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只有一個,即在維護貨幣穩定的前提下發展經濟?!瘪R德倫指出。
不過,馬德倫也認為,在我國經濟加速發展的過程中,貨幣超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可避免。
他分析貨幣超發不可避免的原因時稱,經濟貨幣化程度本身對貨幣的需求總量有增長,而貨幣的周轉速度,也會影響到貨幣的數量。此外,國際收支、外匯儲備等問題也影響到貨幣的超發。
馬德倫也指出,央行對貨幣供應總量有一個調控的目標,并致力于這個目標?!把胄袔缀趺繒r每刻都在關注市場,都在進行公開市場操作,都在進行對沖,來減少貨幣過多的狀況的出現?!瘪R德倫指出。
年內再度加息?
就在昨日,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意外上調了1年期央票發行利率至2.3437%,上調幅度為5個基點。而市場也一度傳言稱,當晚央行要提高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
截至記者發稿時,暫未有存準率提高的確切消息公布。但年內或再度加息已成為部分機構及專家的共識。
瑞穗證券沈建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CPI年內再創新高,同時考慮到有望上行的PPI、上漲的工資、調高的公用品價格等,預計嚴峻的通脹形勢必將引發決策層對高物價的擔憂,年內再次推出加息政策。
東莞證券報告認為,隨著美元價格走軟,企業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上游價格的上漲將會傳導至消費層面,從而推動CPI再創新高,年內繼續加息的概率較大。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如果10月份CPI超過4.0%,央行很可能再度加息。與此同時,明年年初即開始執行較為強硬緊縮政策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在沈建光看來,到明年年中前至少會有3次的連續加息,1年期存款利率將與通脹率持平。
他認為,加息至少可以起到一石四鳥的作用:緩解通貨膨脹壓力;遏制資產泡沫抬頭;有利于人民幣升值放緩;有利于還富于民。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由于加息對房地產泡沫的打壓會導致熱錢流入減少,人民幣快速升值壓力或能得以緩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