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IT新一輪轉場潮:成都閃電接力
2011-01-06 02:30:18
每經記者 許鳳婷 發自成都
當珠三角正經歷一場勞動力成本上浮的陣痛時,中國版圖的另一極——西南,正成為挽救“世界工廠”地位的決定性因素。
2010年12月24日,郭臺銘在成都宣布,原定2011年在成都生產的iPad年產量將由2000萬臺增加至4000萬臺,2013年年產量將達到1億臺。
此時距離富士康旗下的鴻海與四川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僅僅剛過半年。
在這半年間,全球IT業經歷了10年來的新一輪轉場潮,這包括戴爾宣布將歐洲的工廠從愛爾蘭轉到波蘭;惠普將筆記本電腦生產線轉到重慶;富士康在鄭州設立新的工業園。
但沒有其他城市能像成都這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吸引富士康、聯想、戴爾等多家IT巨頭連續落子。
人們的疑問是,這座多次位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宜居之城,如何成為這一波遷徙的接力者?接棒高科技制造轉移潮,又能給中國西部的城市化帶來怎樣的模式創新?
富士康效應
2010年底,郭臺銘的成都之行十分低調。一直到接近元旦的最后一周,成都本地的媒體才相繼報道富士康加碼成都基地的消息。
根據富士康此次追加投資的決策,富士康成都基地平板電腦(iPad)2011年年產量將由2000萬臺增加至4000萬臺,2013年年產量將達到1億臺。
這一消息讓“成都速度”成為當地媒體和從業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此之前的5個月,富士康第一次作出在四川投資iPad項目決策;在此之前2個月,富士康在成都的工程正式投產。媒體報道稱,郭臺銘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采訪時盛贊“成都速度”。
成都的意義對富士康不僅僅是西南一隅。富士康相關人士公開表示,力爭用5年時間把成都打造成富士康在全球最重要的基地、在中國投資最大的基地。此次在成都的投資,應是上述策略中的一個重要步驟。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按照此前的整體規劃,在產業鏈整合上,富士康將通過擴大產能,把全球領先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放到四川,加快引進上游配套廠商,在西部形成完整產業鏈,加速產業鏈各環節在四川的垂直整合,帶動相關產業,提升四川的整體競爭力。
富士康經曾經歷過陣痛。沿海工廠的流水線一線員工由于長期與家人分居等因素影響,連續發生多起極端事件。最終富士康作出了產業轉移的決定。
富士康面臨的抉擇并非個案。
自2007年底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范圍內掀起一場經濟結構調整的潮流,500強企業紛紛將產業轉移作為應對危機的重要手段。在中國,IT制造業形成從沿海往西部轉移的趨勢。
“巧合”的是成都的閃電接力:多家IT制造業的大佬,幾乎在同一時刻選擇了這座城市。
2010年從9月14日到11月23日,短短兩個多月,戴爾、仁寶、聯想、緯創、奇宏等企業先后宣布在成都設立基地;德州儀器、富士康等知名企業相繼在成都正式投產;其間,成都還與新加坡新川科技園、澳新銀行等簽署合作協議。
“過去認為到西部開廠是‘梯度轉移’,把低端產業從沿海轉移到西部,但我們做的是‘反梯度轉移’,就是‘彎道超車,直奔高端’,直接引進高端產業?!睂τ诜鋼矶恋漠a業轉移浪潮,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湯繼強這樣詮釋成都的接力計劃。
成都情緣
對于成都的閃電接力,人們試圖尋找各種原因。
“多年的發酵、積累,終于形成井噴?!睖^強如此形容成都高科技制造業的發展。
這種積累一方面是硬件環境的不斷提升,更重要的是“軟實力”的厚積薄發。
“天翻地覆、日新月異、瞠目結舌”。這是去年10月29日聯想集團宣布在成都設立產業基地時,聯想控股董事長兼總裁、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對成都的評價。根據聯想與成都市政府簽署的協議,該公司將在成都建設包括生產、研發、銷售運營三個中心為一體的聯想(西部)產業基地,聯想及其產業鏈合作伙伴初期共同投資將超過1億美元。
聯想選擇成都,當然有基于銷售、成本、輻射力等多方面的綜合考慮。但柳傳志與成都的淵源不得不提。
成都曾是柳傳志職業生涯的起點,他曾在1967年被分配到成都的國防科委10院工作了一年。1997年以后,柳傳志先后四次到成都,他表示,每次到訪四川,都能感受到這片土地“像裝上了快速增長的引擎”。
柳傳志并非唯一對成都的變化感到驚訝的IT老兵。
全球最大的散熱器制造商奇宏科技深圳總經理石秉玗,第一次拿出投資的備選城市名單時,成都并非首選,原因是他對成都的印象還停留在“茶館”和“麻將”上。1997年~1999年,在另一家IT公司任總經理的石秉玗曾頻繁出差到成都,經?;顒釉谀プ訕蛞粠А鞘浅啥甲钕扰d起的電腦城聚集地。偶爾溜達到望江公園的石秉玗,被當地人打麻將的規模“嚇呆了”。
“磨子橋還算一個IT產業繁榮的地區,但也不過聚集了一些銷售業務,當時看不到制造型企業會在這邊設立的任何跡象?!笔]說。所以,當他在2010年7月19日第一次代表奇宏到訪成都時,再次“被嚇呆了”。這一次,讓他感到驚訝的是這座城市的交通便利、人才素質和工作效率和十多年前所熟悉的情況形成巨大的反差。
另一個例子是最早在成都落戶的IT巨頭英特爾。
“英特爾在成都的快速發展是一個雙贏的范例?!眮淼匠啥?個月后,英特爾產品(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卞成剛第一次談及對成都產業環境的認識。
卞成剛在英特爾工作12年,其中超過11年是在英特爾上海浦東基地度過的,在上海與成都工廠的整合中,他成為了英特爾成都工廠新的掌門人。
2009年的那一次整合對英特爾意義重大。這家全球最大的CPU巨擎關閉了位于上海的封裝測試廠,并在當年將這個工廠及部分員工搬遷至成都。同年,英特爾宣布對成都追加7500萬美元投資。這是繼2003年和2005年兩次投資之后的第三次增資,至此英特爾已在成都投資6億美元,員工超過3500人。
卞成剛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很高興在“西部大開發”進入第二個十年時走進成都。目前,英特爾在中國的北京、上海、成都和大連形成了獨特的布局,并擁有清晰的定位,其中,英特爾成都工廠是世界一流的芯片封裝測試廠,未來,該工廠將成為全球封裝測試來料的重要供應基地。
英特爾成都/四川公共事務經理顧儀告訴記者,英特爾作為同行中第一家進駐成都的企業,“遇到的挑戰是最全面的,種類多、難度大”。但率先進入也讓英特爾在資源、人才等方面占據了先發優勢。過去幾年,她甚至成了許多進駐成都的企業同行們的“顧問”。大到當地水、電、氣如何與工廠的要求銜接,細到外地員工來蓉后子女的入學問題……事無巨細,如果企業在入駐新的地區時遇到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企業下一步的投資計劃必然受到影響。
制造業整合路徑
與許多同樣立志在此波轉場中倉促分羹的競爭城市不同,成都在接力之前,已經勾畫了多年的產業整合路徑。
“英特爾和德州儀器兩大芯片巨頭的工廠出現在同一個園區,而且相隔僅幾條馬路,在世界其他任何城市,你都很難看到同樣的情況?!睖^強指著成都高新區的產業規劃圖對記者說。
在從業者看來,成都的思路不是單純為了增加某年的GDP而引進一個企業或一個工廠,而是通過引進全球頂級的高科技制造業,形成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工業園區,最終帶動本地高科技產業全方位發力。
周旭輝也是一名電子制造業中的“老兵”,其創立的金亞科技已于2009年成為創業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對于成都的制造業,多少年來最讓他不解的是:成都聚集了眾多的科研院所、電子工業人才和技術,為何本土電子制造企業卻難以形成規模和品牌?
但在2010年,當看到富士康、仁寶等大型代工廠入駐成都時,周旭輝坦誠地說“既有壓力,又備受鼓舞”:壓力主要源自對人才的搶奪、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據了解,目前,在金亞科技所處的高新西區,不少工廠開始有熟練工人、技術人員跳槽,加入待遇更優厚、規模更大的富士康。動力的來源,則是身邊多了一個“師傅和對手”。周旭輝認為,“從長遠來看,富士康等大企業對當地的產業鏈促進作用是毫無疑問的。無論是對企業管理水平、生產制造的工藝水平,還是對熟練工人、生產管理人才的培養都將帶來好處?!?br/>
周的觀點至少得到了最近7年的發展驗證。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例,2003年,成都本土的芯片設計企業僅有10多家,產值不過兩個億。2003年,英特爾進來后,芯片設計企業發展迅猛。來自成都高新區創新中心的數字顯示,2008年成都的芯片設計企業數量上升到50多家,目前這一數字已上升到80多家,其中有3家本土設計企業產值過億。
成都高新區創新中心項目部副部長蔣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英特爾來成都,對成都企業本身的直接影響不是太大,但對產業鏈的形成卻起到了標桿作用,此外,英特爾的入駐也增強了其他企業、產業人才對成都的信心。”
2004年,回國創業的鄒崢賢從全國7個集成電路基地中選擇了成都,創建了和芯微電子公司,專注于電腦周邊設備、消費電子產品的芯片設計。鄒崢賢說,芯片設計對產業鏈的依賴很強,因為客戶通常不會舍近求遠選擇供應商。2004年前后,成都的集成電路產業仍然未成氣候。當時選擇成都,一是因為成都的人才聚集而且穩定;二是因為較北京、上海而言,在成都的創業成本更低?!坝⑻貭杹砹?,只能說反映出當地的產業環境應該不錯,我們其實沒有想過從這些巨頭拿到訂單?!?br/>
事實上,鄒崢賢和他的伙伴在創業后熬過了艱辛的頭一年,才從深圳的一家電子制造企業那里接到第一個訂單。和芯微接到的本地客戶第一單,是在2007年,當時成都另一家芯片設計公司需要一些互補產品,主動找到和芯微,下了一個不大的訂單。
如今,和芯微已發展到200多人規模,還拿到國家最高水平的專項課題項目。對于最近眾多IT巨頭入駐成都,鄒崢賢說,他最關注的是,聯想、戴爾這些大品牌是否會把設計部門放到成都?!拔覀內ツ甑氖杖胧?億元人民幣,等我們做到了1億美元,就有信心和戴爾做生意了?!编u崢賢說,在那之前,和芯微必須苦練內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