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30 01:04:20
地方債試點消息出來后,各家金融機構都磨刀霍霍準備爭奪這塊蛋糕。
每經編輯 余豐慧
余豐慧
22家銀行成首批地方債承銷主力,為攬儲賠本賺吆喝。地方債利率低于同期國債收益,顯然不符合常理。
(11月29日《證券日報》)
隨著11月25日深圳市地方債完成招標,首批經國務院批準的上海、浙江、廣東和深圳四省市地方政府試點自行發債已全部完成。首次表演情況如何,社會各界都十分關注。中央之所以選擇這四地作為發行地方債試點,主要是為今后在全國穩妥鋪開探索路子、積累經驗。同時,把問題暴露充分,在全國鋪開時予以克服。也就是說,認真總結地方政府首次自行發債的經驗和不足,顯得十分重要。
在上海率先試水發行地方債時,曾經傳來異?;鸨曇?,而在深圳作為四個試點地區最后一個完成地方債招標后,第一批試點首批發行地方債中的問題暴露出來了。四地地方債利率竟低于同期國債收益,難道地方政府財力高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信用保證比中央政府還牢靠?同期限地方債融資成本竟然低于中央政府,地方債價格竟然高于中央政府債券,既不符合市場規律,又顯然違背常理。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
原來是商業銀行在 “搗鬼”。去年以來,銀行之間爆發攬存大戰,每逢月底、季底、年底,急紅了眼的銀行不惜采取各種手段抬高利率吸收存款,甚至出現罕見的月底、季底、年底買存款的狀況。地方債試點消息出來后,各家金融機構都磨刀霍霍準備爭奪這塊蛋糕。當然,目的還是吸收這塊財政存款資金。從首批地方政府試點自行發債就可以看出爭奪拼搶之激烈。一般情況下,主承銷商應該為一家,其他都是一般承銷商,這樣便于資金集中管理。而浙江主承銷商高達7家,深圳和上海為3家,廣東2家。按照財政部 “地方政府債券承銷團成員原則上不得超過20家”的要求,廣東和上海用滿了20家的名額,浙江的承銷團成員為19家,深圳最少為10家。
競爭如此惡性,已經扭曲了地方債試點的首次發行。首先,嚴重背離市場,導致“非市場化”結果。出現了地方債融資成本低于國債的畸形情況;其次,銀行惡性競爭的結果是“賠本賺吆喝”;再次,在地方融資平臺受到監管整頓以后,地方債演變成為銀行向地方政府放貸的一個工具。從目前來看,雖然地方政府融資成本降低,融資規模擴大,風險似乎不大,但是這種風險被推到了銀行身上。
銀行的惡性競爭正在扭曲地方債試點,甚至正在毀掉地方債試點,這應該引起管理層的高度重視。然而,銀行在存款上惡性競爭何止可能毀掉地方債試點呢?一個惡性競爭的高息攬存正在擾亂整個金融秩序,正在推高存款成本。這導致銀行對企業貸款通過所謂的理財、投行業務等變相抬高利率、增加收益,從而加重企業負擔,再從而助推整個社會融資成本的提高包括高利貸泛濫等。同時,也暴露出目前的商業銀行包括上市銀行成本核算意識、經營意識的淡薄。不惜成本攬存,發達國家商業銀行沒有,而在我國卻是死灰復燃。
從眼前來說,要確保地方債試點成功,就必須迅速遏制銀行的惡性競爭。從根本上來看,銀行業監管部門必須嚴刑峻法,堅決查處惡性競爭存款的違法行為,銀行業應該切實樹立成本意識、核算意識和效益觀念,自覺杜絕高息攬存行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