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3 00:53:5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昊
每經記者 張昊
昨日(2月2日)上證指數暴漲44點,傳媒、煤炭、金融等板塊輪番表演、精彩紛呈,然而農林牧漁板塊卻成為昨日行情的“看客”,而這一天,萬眾期待已久的中央“一號文件”問世。“一號文件”再度聚焦農業科技,對行業自然構成重大利好,但不少個股出現“見光死”,高開低走令農業板塊集體啞火。
暮然回首,2010年農業板塊貫穿全年的行情已成往事,如今面對當前的農業股,投資者又將何去何從?
一號文件連續9年聚焦“三農”
2月1日晚間,業內期待已久的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終于正式出臺。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九年聚焦“三農”,并且首次全面部署農業科技的推進工作。
文件共分六個部分23條,包括:加大投入強度和工作力度,持續推動農業穩定發展;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提升農業技術推廣能力,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強教育科技培訓,全面造就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改善設施裝備條件,不斷夯實農業發展物質基礎;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切實保障農產品穩定均衡供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號文件”在2011年11月就被市場開始預期,然而等待3個月后,當正式版本出臺時,二級市場農業股卻走出了令人失望的行情。
在“一號文件”中,農業科技無疑是最重要的內容。文件明確,要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有分析人士形容,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子安全就能讓糧食安全有保證。因此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里,無論是國家需要還是從業務本身的特點來看,種業科技創新必然會成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重點。
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為,濃縮“一號文件”的中心思想,國內種子上市公司理應是受益“一號文件”的最好標的然而從當日市場情況看兩類種子股均遭遇“見光死”的行情。首先是前期進攻性的種子股荃銀高科(300087,收盤價17.6元)、萬向德農(600371,收盤價18.74元)早盤高開后迅速大幅走低,全日分別下跌0.4%和0.32%。
其次對于業績型的登海種業(002041,收盤價27.51元)、隆平高科(000998,收盤價24.01元)同樣是全日高開低走,最終收盤漲幅分別為0.77%,0.71%。此外,“一號文件”的另一只受益股吉峰農機(300022,收盤價10.65元)早盤沖高后股價同樣走弱,全日漲幅僅2.01%。
另一方面,受國家繼續在稻谷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并適度提高2012年最低收購價水平刺激,金健米業(600127,收盤價5.20元)、大康牧業(002505,收盤價12.03元)、山下湖(002173,收盤價9.41元)等湖南板塊農業股出現大漲。在上證指數大漲44點背景下,他們或許也對農業板塊指數構成了一定的拉動,但力量有限,農業板塊指數位列所有板塊指數漲幅第6名。在政策重磅利好出臺的背景下,農業股無疑成為昨日行情的“看客”。
分析師:板塊整體機會已過
2010年農業股出現了近十年來的大上漲,板塊行情幾乎貫穿了全年。2011年,不少農業個股出現重大利空,市場環境不濟,高估值農業板塊成為最大的犧牲品。然而時間進入2011年下半年后,以種子股為例,行業利空消耗殆盡,種業行業政策不時出臺,但政策出臺當日,相關個股均出現“見光死”行情,與昨日“一號文件”出臺后農業板塊表現如出一轍。
某大型券商分析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種情況出現與前期部分個股股價上漲有一定關系,在“一號文件”出臺前幾日,相應的個股如荃銀高科等已現較大反彈,在文件出臺后或成為資金兌現籌碼的最好選擇。
但該分析師表示,上述分析也僅僅是一種表面關聯,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農業股周期性機會已經過去。他表示,除糧食價格外,以豬肉價格為核心的農產品價格步入下跌軌道,這是農業股整體性機會已過的根本邏輯。
首先,以大產品的生豬價格為例,隨著春節備貨結束,終端消費需求將趨于平穩,同時由于2011年4月以后母豬存欄連續上升,按照養殖周期推算,2月隨著春節結束,豬價將逐漸開始震蕩回調。不僅豬價出現周期性回調,畜禽價2012年同樣看淡,與此同時,海參等高端海產品價格在銷售淡季的影響下也將逐漸回落。上述產品價格回落使得畜禽以及海產品上市公司不具備投資機會。
而這類上市公司在農業股中占據大半江山,因此也就影響到整個農業股行情的演變。
該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農產品價格趨勢是向上的,但是周期性因素無法回避,行業缺乏整體性機會,但種子股由于有政策和業績的支撐,比如飼料板塊還能得益于2011年景氣度持續,因此種子及飼料板塊相對其他細分行業而言,或許并不悲觀,但投資者要想獲得絕對收益,難度仍比較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