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2 01:11:2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三A股企穩反彈,滬綜指收漲0.51%報2175.38點,深綜指漲0.85%報913.46點,成交微有縮小,表明惜售為反彈主因。盤面看,鐵路股、機械股、釀酒股等表現不錯,但仍稍顯散亂。
溫總理連續3天座談經濟形勢,這引發些指望,至少使投資者殺跌暫止。雖然買盤并沒增加多少,但足以使原本超跌的大盤就此止跌。
在最近極低的物價數據公布后,關于通縮的討論甚至爭論多了起來,有人說已進入通縮,有人堅持不承認。關于這些爭論,筆者也較為關心,目前筆者個人認為通縮是有可能的,因貨幣增長確實面臨拐點,且物價環比回落確實較明顯。
人們常說通脹是貨幣現象,如此通縮自然也是貨幣現象了。我國外貿順差所帶來的貨幣投放已出現拐點,銀行放貸也有心無力,這種情況下貨幣供給就成問題了。也就是說,如果承認通縮和通脹是貨幣現象,那么就應承認目前進入通縮。
如果真是進入通縮,還不算是最壞的,因這種情況下央行可通過收購國債、贖回票據、降準、臨時性逆回購等措施補充流動性。最壞的情況是進入滯脹,此時將無招可使,所以這應該是重點提防的。
經濟最好的狀態是低物價和高增長同時存在,次一級的是高增長和通脹,再次一級是低增速和通縮,最差的是滯脹。
我國其實已有進入滯脹的一些條件,如勞工成本大升,又如工商業用地成本高企,企業無心生產等。只是這些條件還處于整體可控,所以暫時只是表現為通縮風險。即使對于通縮是否已來,如上所述,也是存在爭論的。
一般而言,滯脹是刺激政策“反復”使用后才所帶來的后果。也就是說,我國暫時還存在釋放流動性以抵抗通縮的余地,但若處置不當,即如果結構性改革沒跟上,或釋放流動性過多,則最終有進入滯脹的可能??赡苷蜻@個緣故,如今官方在穩增長方面頗為收斂,并不敢大干快上。
正確的做法是適度穩增長,以適度的姑息來爭取治療時間。但如果弄來弄去只知姑息 (如對樓市的姑息),最終忘記了治療,那就忘了初衷,有點本末倒置了。
以筆者看來,我國經濟病看似不輕,但病理清晰,所以有明顯的特效治療方法,所缺的僅僅是敢于刮骨療傷的勇氣。如果這樣的勇氣始終無法聚集,那么一切努力頂多起些緩和及拖延作用。
關于后市,筆者觀點沒多少變化,即中線看淡,短期視是否超跌來尋找反彈。但實際上如此操作說易行難,投資者應視能力酌情行之。在中報期間,還可能有額外的報表風險。
最近投資者最好暫不要殺跌,因筆者發現市場情緒在這幾天內急速惡化。最近關于銷戶之類的報道多了許多,而類似“韓國央行購A股”之類莫名其妙的報道卻少了許多。筆者認為,通常這種情況下更應提防短線反彈,因機構實難和散戶同向操作。
無數歷史案例證明,當散戶因某些一邊倒的輿論而忍無可忍地離場時,至少短期內踏錯節拍的可能是上升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