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8 01:12:30
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改造一千萬戶以上各類棚戶區,這既是解決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也是降低城鎮化的門檻。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在昨天(3月17日)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第一場記者見面會上,他談論得最多的話題仍然是城鎮化。
李克強表示,要努力去實現2020年的目標,需要年均增長7%的速度,這不容易。但是,我們有有利的條件,有巨大的內需。“關鍵在推動經濟轉型,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疊加起來,形成新動力,并且使質量和效益、就業和收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有新提升,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在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中,這一系列的改革和發展問題可能都會在城鎮化進程中遇到。李克強還特別指出:“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邊是高樓林立,一邊是棚戶連片。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改造一千萬戶以上各類棚戶區,這既是解決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也是降低城鎮化的門檻。”
新型城鎮化 以人為核心/
全國人大代表蔡繼明多年來一直關注中國的城鎮化問題,他在本次“兩會”期間就表示,中國有2.6億農民工,戶籍問題把他們擋在了享受城鎮化成果的門外,這樣的城鎮化不是真正的城鎮化。
蔡繼明的觀點也代表了眾多學者的擔心,在記者會現場,新華社記者向李克強提問道:“當前社會上有很多關于城鎮化的討論,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城鎮化是現代化進程自然而然的結果,所以沒有必要主動去推進。也有人擔心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會有很多農民失去土地,進而形成一個新的階層,城市貧民階層。不知道總理怎么看?”
李克強的回答非常坦率,“你剛才講到了社會上對城鎮化有許多議論,我大都聽到了,也很關注。因為中國的城鎮化,其規模之大為人類歷史所未有,不僅對中國的發展很重要,而且會影響世界。這些議論、擔心,我想都是為使城鎮化的路走得更好。”
李克強說,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也是廣大農民的普遍愿望,它不僅可以帶動巨大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其直接作用還是富裕農民、造福人民。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圍繞中國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還是“土地城鎮化”有很多不同的聲音。
“新型城鎮化要避免 ‘房地產化’和‘農民被上樓’。”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曾表示,必須處理好“人的城鎮化”和“地的城鎮化”的關系,加快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程,推動農民工實現“職業上從農業到非農業、地域上從農村到城鎮、身份上從農民到市民”的三維轉換。
在“兩會”代表、委員中,不僅有專家學者,也有眾多主政一方的官員,他們談及城鎮化時,也格外強調“人的城鎮化”要大于“地的城鎮化”。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市長魏國強說,推進城鎮化特別要注意公共設施、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建設和完善,要考慮由速度的擴張轉到質量的提升上,要注意城鄉統籌。
“我們強調的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李克強特別指出。他還表示,尤為重要的是新型城鎮化必須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要保住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利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已經出爐的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城鎮化均占據了重要位置,而如何使得農民市民化則有比以往更清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重慶市提出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目標:2015年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2%和47%。所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按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區別于依照常住人口數目統計出來的城鎮化率。
此外,山西省也將研究出臺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推行居住證制度,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子女上學、保障性住房等問題;廣東省則要破除地域、戶籍等限制,完善異地務工人員積分制入戶城鎮、參與社會管理等制度。
不能攤大餅 防止城市病/
李克強在回答問題時,還提到了中國城鎮化的發展模式思路,“城鎮化也不能靠攤大餅,還是要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東、中、西部地區因地制宜地推進。還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邊是高樓林立,一邊是棚戶連片。”
他表示,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改造一千萬戶以上各類棚戶區,這既是解決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也是降低城鎮化的門檻。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數十個城市提出要建設“世界城市”和“國際大都市”,有上百個城市提出要建設“中心城市”,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一些城市建成區盲目擴張。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就稱,大城市建設近十年近乎爆炸式的擴張,導致了一些“病灶”在日積月累后集中爆發。2011年以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堵車、污染、內澇、房貴”等一系列問題越來越嚴重。
大城市無限擴容的另一個不良后果,在于產生大量“候鳥式”遷徙的人群,農村甚至許多小城鎮都由于留不住人而導致空心化。
據統計,我國縣域城鎮建成區平均人口只有7000人左右,相當多的建制鎮居民不足5000人。超過兩億的外出農民工,在縣級城市居住就業的只有20%左右,在縣域城鎮居住就業的不足10%。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孔慶平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城鎮化不是一個大城市的無限擴容,而是類似于衛星城鎮的概念,是鄉鎮在社會服務方面能讓老百姓、農民享受到和城市人一樣的待遇。
而這也引起了許多 “小城市”執政者的共鳴。全國人大代表、漯河市市長曹存正表示,鼓勵農民向縣城和小城鎮集聚,加快農村 “就地城鎮化”,不失為可行之措施。“就地城鎮化”有利于農民適應新環境,減輕大城市的壓力,防治“城市病”。
全國人大代表詹純新還建言說,國家應該鼓勵企業進入城鎮,出臺企業落戶城鎮的扶持和獎勵政策,以增強成熟企業進入城鎮的動力,“國家及各級政府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結合區域經濟布局、地域產業特色、城鎮區位優勢,對交通、能源、環保、城鎮建設等進行通盤的統籌規劃,確保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的前瞻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