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2-28 08:33:51
本報記者常仙鶴傅豪黎宇文
廣東省國資委27日舉行省屬國有企業與民間資本對接會,共有10家省屬企業與合作方現場簽約,引入民間資本超過500億元。今年內還將推出省屬國企54個招商項目,將引入民間資本超過1000億元,涉及交通運輸、建筑建材、冶金礦產、貿易、電力、旅游休閑、房地產開發、金融投資、醫療衛生、信息、物業管理、環保綠化、專業技術服務等13個行業。
廣東省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表示,廣東國資將在3年內完成全部省屬二三級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爭取到2020年,省屬國企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超過80%。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廣東國資將采取多層次多渠道的模式,包括國企與民營之間、國企與外資之間互相參股,以及結構重組、引入戰投、共同發起產業基金等。在這一過程中,各級國資要由管資產向管資本管股權轉變,國企與民企的合作要在互相多做增量上多做文章。同時,要防范賤賣資產、暗箱操作,確保合作公平、公開、公正。
提供數千億商機
目前廣東省省屬國有企業實現混合所有制戶數比重為45.19%,與80%的目標仍有較大距離。業內人士預計,廣東國企集團下屬公司與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進行交叉持股以形成混合所有制,有望成為新的投資亮點。
廣東國企覆蓋電力、物流、交通運輸、建筑、外經外貿、金屬冶煉、旅游酒店等行業尤其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省內大部分供水、供氣和公共交通,90%以上的機場,80%以上的高速公路,40%以上的電力裝機容量由國企建設經營,省國資監管規模接近4萬億元。
除此次對接會現場簽約的10個項目外,廣東國資今年內還將推出54個省屬國企招商項目,計劃引入民間資本超過1000億元,涉及基礎性行業、傳統競爭性行業、新興金融創投行業、高端技術服務行業等,招商項目采用的方式有增資擴股、存量轉讓、合資合作等。項目信息將在產權交易平臺滾動發布。未來幾年,廣東國資改革有望吸引數千億元的投資商機。
多路徑實現混合所有制
“二三級國有企業三年內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造,再不允許單一股權的二三級企業存在。”對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徐少華說,將采取多層級多渠道的路徑,二三級國企將開放更多領域,允許國企與民營之間、國企與外資之間以及以跨級別、跨區域互相參股;推進資產證券化,競爭力強的企業改制成公眾上市公司,推動企業整體上市、核心業務資產上市;省屬國企集團也要結構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積極開拓新的業態。
廣東國資在深化改革中提出:“以互聯網的思維增強活力。”徐少華指出,要借鑒互聯網思維提高國企競爭力,未來將選取40-50家二級及以下企業開展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優秀企業,打造類金融、基金、要素交易市場、城市建設等4大平臺,其中產權交易集團將新設國企投行部,實現國有企業改制上市的專業化運作。
在配套政策方面,廣東省委省政府近期將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省政府將出臺配套的《深化省屬企業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省屬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時間表、路線圖和操作要求。
徐少華表示,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公開信息公平競價公正投資,出讓股權、引入項目、擴大增量均要一目了然,以產權交易集團為公開平臺,防止暗箱操作,全部公開招標,防止競價過程中不必要的干預,推行網上競價,同等條件價高者得。同時,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規范管理優化服務,防止賤賣資產一賣了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減少審批,進一步給企業松綁,今年涉企的收費要進一步減少。
資本運作值得期待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廣東國資證券化率僅為20%,與“十二五”規劃提出的60%證券化率目標仍有較大距離。結合廣東國資深化改革的相關思路,未來國資上市公司的各類資本運作值得期待,預計廣東國企改革方案出臺時會對相關企業產生重大政策利好。
安信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預計廣東國有上市公司將在重組合并或資產注入、管理層與員工的股權激勵、引入戰略投資者、國有資本退出、業務結構變化與利潤提升等方面存在投資機會。
目前廣東國企旗下的非金融上市公司共有60多家,資產總值6500億元,股票市值5500億元。廣東國資系統上市公司的改革已啟動。1月30日,廣東省屬企業廣新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星湖科技(600866)公告擬向深圳長城匯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設立的“匯理資產”公開發行不超過9500萬股股份。發行完成后,廣新集團持股比例將由17.52%下降至14.94%,匯理資產持股為14.72%,兩者持股相當。2月19日,格力地產(600185)發布公告稱,實際控制人珠海市國資委擬通過無償劃轉方式將格力集團持有的公司51.94%股權以及格力集團對格力地產的債權等資產,注入珠海市國資委新設立的全資公司,格力地產將從格力集團剝離。
業內人士分析,除廣東省國資體系外,廣州市、珠海市、肇慶市等地方國資也值得關注。目前廣東國資的改革主要集中在集團層面,具體到上市公司還在研究階段。業內人士預計,國企和民企的項目對接將推廣至全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