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2-01 16:44:06
筆者手記:寫這篇文章是在2011年,當時Gucci深圳店被指責虐待員工,店員超時工作,身心俱疲。為了解奢侈品一線員工的生存狀態,我輾轉找到了幾位店員,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
這個青春期的行業有著太多短期行為,和各位讀者所處的其他行業可能也沒什么兩樣。對于品牌,我只能說,不能老這樣。對于個人,我很想說“偉大是熬出來的”。
文/盧曦
二十歲時,Sunny的店員生涯起步于Esprit,他仍然記得自己在“步行街”的歲月。年輕的女孩子穿上鮮艷的T恤衫,站上凳子,從早到晚拍手,啞著嗓子叫喊“買一送一”。
中午是商場最嘈雜的時候,年輕的店員們分批從各種品牌的門店走進餐廳。他們交友、聊天,形成一個活躍的圈子。
這也是“挖人”的地方。店長們暗暗瞄準素質不錯的年輕人,主動湊上前,勸說他們來自己的店里干。想換工作的店員們也會特意在餐廳里放出消息。
長得越漂亮、對人越客氣的店員,被挖得越頻繁。手表喜歡挖化妝品的女孩子。一樓的店長會去挖二樓、三樓的店員。招人并不容易,就靠店長在圈子里的人脈。
Sunny也就是在朋友的介紹下,很快從Esprit跳槽到了范思哲(Versace),上班的地方,也挪到了上海名店街——南京西路。
脫胎換骨
“有的人可能三天都撐不下來,就想跑。”在范思哲的三年,Sunny累得半死。但他覺得,是范思哲給了他奢侈品啟蒙教育。
培訓復雜又細致,要理解產品的賣點、熟知品牌的歷史。顧客一開腔,就要會接話。顧客是內向還是外向、有主見還是沒主見,要犀利地判斷出來。
還要不斷給VIP顧客打電話噓寒問暖:“上次買的衣服滿意嗎?家人朋友怎么說?”
一天下午,一位老顧客走進店里,情緒低落。Sunny索性陪他漫無邊際地聊了一個小時,對方什么也沒買就離開了。
后來,有一個月,眼看銷售指標完不成,Sunny就直白地打電話給那位顧客求助,對方竟真的一口氣買了5萬多元的衣服。
薪水大約每月4000~5000元,Sunny卻漸漸厭倦繁瑣的銷售、客戶維護、產品質量檢驗、柜臺布置。
他有些焦躁地不斷跳槽,身上穿的制服越來越考究、越來越貴。
“拿命換錢”
“有命賺錢,沒命花。”對于Gucci、Prada這類一線品牌的工作,Sunny表現漠然。
每人每天的目標銷售額是5~6萬元,累到不行了就到洗手間猛抽兩口煙,再鼓足勇氣一頭扎進店里“博命”。心里是惶惶不安的,下雨天也不舍得離店,午飯也不吃,萬一有客人碰巧進來呢?
誘惑也是巨大的,如果每人每月銷售額超過100萬,就能拿到1.7%的高額提成,加上底薪,每月就能拿到2萬元;完成80%的任務,提成就變成了1.4~1.5%;完成60%,提0.85%——這是底線,低于這一數據,就只能拿底薪了。
有個小伙子,跟朋友吃飯也手機不離手,跟VIP“大財主”們打電話。滿面笑容,語調輕松愉快,把客人哄得十分開心。放下電話,卻臉色大變,墜入焦慮中。
一般的奢侈品門店一共只有十幾個店員,除了店長、副店長,平時店里保持4名店員的狀態。如果增加店員,銷量并不會再上去,但分到每個人頭上的錢就變少了。
Prada南京西路旗艦店是個明星店,2011年的時候每月銷售額達1800萬到2500萬元,但始終保持著十幾個店員的規模。店員的月收入從1.4萬元到2萬元不等,遠遠超過了業內平均水平。
在南京西路工作幾年甚至只有幾個月之后,有些店員就到了崩潰邊緣。有人寧愿轉到黃浦區外灘一帶,在生意相對清淡、壓力較小,但薪水也很少的冷門品牌工作。只有極少數人披荊斬棘,沖到店長乃至區域經理的位置。
前途
Sunny去LV面試過,與面試官相談甚歡。他滿以為自己這樣的經驗和素質,應該問題不大??墒?,直到那家新店開張,他才意識到剛滿三十歲的自己真的“老了”。
那家店招募了一群大學畢業生,青春逼人,每月4000~5000的起薪,年終還有1~2萬元的分紅,應屆生很滿意。
“國外有酒店管理、時尚服務方面的技術學校。但在中國,品牌不在乎店員學的是什么專業,只要長相漂亮、性格活潑、身體好。他們年輕、好管理。”Sunny說,一線品牌每年都會招收一大批本科生,也會招一些像他這樣有其他品牌工作經驗的店員,但工作經驗似乎不那么重要。
老員工脾氣大、沒激情是不被喜歡的原因之一,此外,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一定年限后,公司就要和員工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目前行業里的潛規則是唯恐成為員工“養老院”,不怕高頻率的員工換血,怕的是門店里的員工越來越懶。有些品牌區域經理或店經理會想方設法讓老員工主動離開。
Sunny說,在歐洲,一些白發蒼蒼的店員甚至仍然面帶微笑地站在店里,“終身雇傭”幾乎成為慣例。
在同一個品牌甚至同一家店工作幾十年之后,店員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理解時尚,對品牌的歷史和細節了如指掌,也能更準確地把握顧客的心理。他們提供有智慧的服務,而不僅僅擁有一張青春的面孔。
在歐洲工會的強壓下,店員每年享有漫長假期,每天還要喝上幾個小時的下午茶。但是,當品牌越來越多地依賴中國游客、中國市場,歐洲式的愜意雇傭潛伏著另一種危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