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3-04 12:11:42
對從容應對樓市轉型的地產大佬們而言,房地產不會是夕陽產業,只是在不用的階段市場特征不一樣,賺錢的方式也變了。以前蓋新房賣掉掙錢,以后依托社區做增值服務掙錢。未來十年的掙錢模式又會怎樣變化?觀察本屆樓市總評榜的特點與趨勢,或許能得出答案。
每經編輯 丁舟洋
每經記者 丁舟洋 發自成都
邁入拐點的樓市,需要榜樣的力量。
近百家房地產企業參與,150多個項目參評……成都樓市年度最高規格盛會——由成都商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成都)樓市總評榜(以下簡稱總評榜)于近日權威出爐。
2014城市影響力大獎、十大年度人物、十大品牌企業、十大名盤、高端價值典范、品質住宅、商業地產杰作、度假地產典范、值得期待樓盤、新銳品牌、優秀地產服務機構等11大獎項悉數頒出。
“中國樓市歷史上最為艱難的2014年,收獲的卻是最難得的地產成長之路。”總評榜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更有一系列優秀企業帶來的優質產品,以及由此開啟的地產白銀時代。
對從容應對樓市轉型的地產大佬們而言,房地產不會是夕陽產業,只是在不用的階段市場特征不一樣,賺錢的方式也變了。以前蓋新房賣掉掙錢,以后依托社區做增值服務掙錢。未來十年的掙錢模式又會怎樣變化?觀察本屆樓市總評榜的特點與趨勢,或許能得出答案。
品牌房企引領變革
回顧剛過去的2014年,“變革”成為樓市關鍵詞。
政策在變,從“行政之手”限購限貸到松綁市場,交由市場自身來進行調節。開發商求變,從傳統單一的開發模式,到全系產品聯動,用“互聯網思維”武裝自己。購房者口味轉變,從簡單的大房子,到要求品質和生活方式。行業在變,房企門檻提高,不再是“挖坑就賣房,有地就賺錢”,白銀時代的特征是必須要有實力,還必須要有創新。
“變革的時代,唯一不變的是‘變化’二字。”總評榜組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經過一整年的洗禮,成都樓市正在構建新的市場秩序。本屆總評榜以全行業評判為標準,以購房者需求為基準線,設立的評判標準自然能夠成為成都樓市最重要的風向標和指示器。只有最優秀的企業和產品,才能進入下一個十年。
而品牌房企在變革中已然走在了前面。
雖然2014年樓市呈現下行趨勢,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總評榜“十大品牌房企”全年銷量發現,排名靠前的房企不降反升,持續提升市場占有率。
比如成都保利,在2014年發力全系24個大盤,面積從30到1000平方米,滿足購房者全方位需求,以128億元的銷售業績再度在成都封王。保利方面表示,2015年,保利將建立保利“和社區”,業主、開發商、物業與商家實現連接一切云生活。同時把旗下所有大盤分為新城中心、城郊小鎮、文化旅游三大類,并制定序列化開發策略。
而在去年完成轉型的成都萬科,實現近70億元的銷售額,重新回歸成都前三。成都萬科新增UP系產品,讓裝修實現定制,此外還可實現社區全齡化需求的社區配套設施。同時,萬科升級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推出“萬融通”——萬科客戶購房全城金融解決方案。
作為成都本土第一房企,藍光在2014年表現突出:僅前三季度成都公司已完成百億銷售,并一反常態加碼商業,悄然完成產品結構調整。回顧2014年,藍光生活家系統登場、藍商街產品開啟,提出商鋪10年零月供引爆樓市。同時,堅實鞏固以“中國藍光”為目標,在成都、重慶、北京、江浙及川內二線城市布局戰略擴展點,對矢志領銜全國的藍光地產而言這僅是個開始。
據總評榜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品牌房企”是總評榜的王牌獎,稀缺程度決定含金量。盡管市場份額的集中讓十大品牌企業的榜單變得越來越缺乏懸念,但強者越強注定“十大名企”的含金量只會越來越高。
十大名盤定格人居走向
盤點去年的“十大名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它們在建筑設計、園林景觀、居住空間、城市配套、自然資源等一個或多個領域一定是出類拔萃的。“十大名盤”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前提,在選址時就關注到區域的發展,在教育、醫療等公共配套資源的前瞻研判,讓購房者省去了等待的時間成本。
透明房產網權威數據顯示,中信城以備案2122套、成交面積19.12萬平方米一舉奪得大成都范圍銷售套數、銷售面積年度“雙料”銷冠。
對此,有同行一連說了三個“沒想到”:沒想到全域成都的銷冠竟誕生在華府板塊,這里數十個品牌開發商扎堆;沒想到賣得最多的樓盤是區域內價格最堅挺的樓盤;沒想到中信城一年竟然成交2100多套。
“中信地產偏向做大地塊,因為只有大地塊才有空間做配套。”中信地產成都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程婧婧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地塊太小了做配套施展不開,大地塊的住宅還有大量集聚人口的好處,再通過商業配套把人氣轉化為消費力。
此外,榮獲2014年總評榜“十大名盤”的還包括城北保利城、南三環千畝大盤和黃·南城都匯、定位為“青年跨階華宅”的中德·英倫聯邦,以及以小獨棟產品驚艷市場的黃龍溪谷。
業內人士認為,在產城融合的背景下,開發商的價值絕不僅是單純地建房子,開發商還要思考能提供哪些支撐區域發展的資源。讓當地居民生活更方便、讓當地企業工作更高效,是房企從簡單的房地產開發轉向真正的城市運營商的標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