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01 18:19:38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介紹,按照“大氣十條”的要求,到2017年,北京市PM2.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但是,按照新提出的規劃,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0%,降至56微克/立方米左右,細算下來,推算出2017年目標比60微克/立方米要多一些。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還有一年多時間,“大氣十條”將面臨五年終考,今年10月份以來,京津冀地區多次出現的霧霾天氣增加了考核壓力。
近日,在以“守望藍天:決戰霧霾前線”為主題的理解未來講座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介紹,按照“大氣十條”的要求,到2017年,北京市PM2.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但是,按照新提出的規劃,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0%,降至56微克/立方米左右,細算下來,推算出2017年目標比60微克/立方米要多一些。
王躍思說:“也就是說把這個指標在2017年稍微放松了一點,但是2020年能不能達到56微克/立方米,是個未知數,也是個很難達到的數字。”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5年的PM2.5年均濃度是80.6微克/立方米,要想在2年時間內降到60微克/立方米,本身的難度非常大,加上氣候條件和周邊地區的區域輸送兩個不確定性因素,北京如期實現目標就會更難。
北京完成治霾目標壓力較大
北京市發布的《2015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5年,北京市空氣中6項污染物有2項達標,4項超標。其中,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值為80.6微克/立方米, 超過國家標準1.30倍。
根據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大氣十條”)要求,到2017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要如期完成“大氣十條”的目標,在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北京市PM2.5的年均濃度降幅要達到10微克/立方米,從前兩年的降幅來看,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每年僅下降5~6微克/立方米。
馬軍認為,氣候條件和區域輸送都是北京無法主導的不確定因素,要想完成目標的難度比較大。
今年7月,中國工程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指出,需要北京采用超常規手段,聯合周邊省市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
王躍思說:“今年春節以后,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協助工程院給國務院寫一個‘大氣十條’實施三年以來的中期評估報告,報告已經上交。”
同時,今年11月,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文件要求,2020年,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0%,降至56微克/立方米左右。
對此,王躍思說:“我們(北京)2017年底(PM2.5年均濃度)必須要達到60微克每立方米左右,從2015年~2020年,PM2.5要下降30%,也就是說到2020年PM2.5要達到56微克每立方米,細算下來,推算出2017年60微克每立方米要多一些,也就是說把這個指標在2017年稍微放松了一點,但是2020年能不能達到56微克每立方米,也是個未知數。”
王躍思透露,除了北京外,其他省份并沒有規定具體的PM2.5目標值,曾建議給各個省市規定出具體的值,這個值已經算好了,但是,環保部想先讓北京做表率,看是否能完成目標,如果連北京都實現不了的話,給別的省市自治區規定具體數值后可能也達不到。
區域輸送加重北京大氣污染
“北京,甚至整個京津冀污染形成于區域輸送。拿北京來講,北京污染形成于周邊輸送,而加強于自己本身污染源的排放。”王躍思說。
根據2014年北京市環保局發布的PM2.5源解析研究成果顯示,本地污染占64%至72%,區域傳輸占28%至36%。北京地區PM2.5本地排放源以機動車、燃煤、工業生產、揚塵為主,分別占比31.1%、22.4%、18.1%和14.3%,餐飲、汽車修理、畜禽養殖、建筑涂裝等其他排放占比14.1%。
馬軍稱,北京PM2.5受周邊區域輸送的影響大于任何一類自身污染源排放,一般在弱北風或靜風下,北京大氣污染物主要來自本地排放,可能會有輕度、中度污染天氣,但是,只要是弱南風,就可能快速出現重污染天氣,且可能出現長時間的重污染過程。
那么北京市的污染源到底來自于哪里?王躍思介紹,污染物主要來自于機動車排放,私家車排放的貢獻不大,只有20%-30%,大型的柴油車和過境的柴油車貢獻占PM2.5排放的70%以上。
據悉,北京市目前機動車保有量已達570多萬輛,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量分別占大氣污染物的50%和40%左右。其中,重型柴油車保有量有20多萬輛,顆粒物和氮氧化物占機動車排放量的90%和6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濃度都在逐年下降,但是,大氣污染問題依舊較為突出,尤其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王躍思解釋,PM2.5下降了,但是PM2.5治理的過程還非常的艱難,原因是PM2.5的前體物的濃度還是發達國家的十倍左右,從現在開始至少還需要二十年的時間才可能達到發達國家那種大氣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