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19 19:49:47
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就了解到,不少私募已經要被機構“踩破”了門檻,有的私募一天時間要接待8撥機構客戶,一周時間就有多達20家左右的機構來訪。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年初時,有私募人士就表示,今年委外市場可能會加大權益類資產的配置。而剛剛過完春節,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就了解到,不少私募已經要被機構“踩破”了門檻,有的私募一天時間要接待8撥機構客戶,一周時間就有多達20家左右的機構來訪。
另外,在委外的配置上,保本、穩健收益的產品雖然還是銀行委外的基本要求,但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也注意到,有些其它的大型金融機構不僅可以接受風險更大的權益類多頭產品,甚至有的機構在給了錢之后要求私募第二天就滿倉操作。
1天接待8撥機構客戶
對于近一兩年格外紅火的委外市場,相信不管是公募還是私募,都視之為一塊大蛋糕,也都想從中分到一小塊,銀行系的基金公司更是近水樓臺地享受到了這一福利。有機構人士認為,去年國有背景的一些機構委外需求跟前幾年相比要上升不少,這可能和他們手頭資金比較充裕有關。
而隨著公募及其子公司委外業務監管不斷加強,私募似乎越來越受到機構資金的關注。在智道金服創始人彭聰看來,這其實也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他表示,“其實也不是說這些機構主動想要去投,主要就是他們也沒有資產投了(意思就是“資產荒”),所有人都在買債券,但是債券的收益率很低,無法覆蓋其獲客的成本。因此在沒有更好盈利模式的情況下,除了投非標產品以外,必然要慢慢地把股權市場放開,一開始可能投5個點,接下來可能投10個點、20個點、30個點……而且不光是銀行,還有保險、社?;?、養老金。”
而歌斐資產量化投資董事總經理劉志晶也指出,“相比于此前,現在機構委外的需求更加急迫,在量化這一塊,可能四五年前,雖然彼時機構對于量化投資策略基本上是認可的態度,但是要機構資金直接投出來的話,可能還是會采取比較保守的操作策略。”
“但從最近一兩年,大家可能都感覺到量化可能是風險收益比比較高的類別,投資需求不僅有而且直接釋放出來。舉例來說,截止2014年底,一個量化私募管理人如果達到30億的規模就已經非常大,但到2016年底,已經出現好幾家管理規模在100億以上的量化私募,而且管理規模在50-100億級別的量化私募則是爆發性增長。”劉志晶進一步說道。
甚至有上海的私募人士表示,“從去年底到春節前后這段時間,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待8撥機構來賓,上個禮拜來我們公司的就有20家左右的機構。”
而另一家來自上海,管理規模在70億左右的私募,其公司總裁也向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表示,“現在銀行渠道的資金比以前多了,原來做定增的時候銀行也給過一些錢,但主要都是2017年開始過來,銀行過來的資金目前還沒有一個具體數字,但是2017年會增加很多。”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量金資產董事長孟誠,他也表示,“我相信2017年會快速增加,MOM機構、私人銀行、FOF機構,最近來談的非常多,包括一些大的銀行,也是做類似于FOF的產品,另外還有一些證券公司,實際上他們現在也在推出MOM(多管理人的基金)和FOF(基金中的基金)的產品,都在找優秀資產管理人。”
要求第二天就滿倉
此外,從私募的角度來看,其實他們也更樂于接受來自機構的資金,特別是對于專門做量化的私募來說,和機構的交流會更加有效,而對于個人客戶來講,理解接受的難度大一些。
一家來自上海的,以學術型團隊為主的量化私募就表示,“雖然他們管理規模只有15個億左右,但是他們資金主要來自券商、第三方機構、銀行的私人銀行,基本上都是機構資金,不對散戶做募集。”
而另一家私募機構也說道,“過去18個月,80%的資金來自于機構客戶。其中包括了各種各樣的機構,比如專業的投資機構、財務公司、銀行和非銀的金融機構。”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機構除了給錢更加痛快以外,記者還了解到,他們對于產品和策略的選擇,也和以往有所不同。雖然像銀行這樣大的進入機構,基本上還是風險偏好較低,但是在具體需求上會細化到不同的部門。
上述私募公司總裁就指出,“銀行偏好的還是低風險產品,策略選擇上則是以多策略為主,而且有些銀行還分不同部門,有量化部門就專門看量化策略的產品,有中性的就是覺得只要比市場好就可以了,相應地風險控制的體系也會不一樣。”
除了銀行,其它的機構現在也更加務實,前兩年可能需要設計一個結構化的產品,保本保收益,產品的策略可能只需要一個完全能對沖的產品,但今年從產品設計形式和投資策略上也要求更加豐富。
比如上海一家私募機構人士就向記者表示,“有一些大的MOM機構,給我們錢的第二天就要求滿倉,而給我們的業績基準就是比較滬深300指數,不追求每年一定要賺一個預期收益率,只需要每年跑贏這個指數,跑贏越高,拿得管理費的比例也越高。”
“而且是不做任何對沖,純粹的多頭,即使是回撤比較大也能接受,一般是一年的期限,然后滾動進行,在這過程中一直滿倉,在去年這樣的產品反而有不錯的收益。我現在知道有些銀行也在推這樣的產品,以指數的波動為業績比較基準,這其實也說明投資人在慢慢走向理性。”該私募人士進一步說道。
火山財富扎根于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注“火山財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