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揭秘:中小券商補充資本金四大路徑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31 01:25:0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肖鴻月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肖鴻月

    沒有資本金就沒有未來。為了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被淘汰,各家券商近年來在融資方面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小券商更是想盡了方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研究,歸納出中小券商股權融資的幾大“法寶”:第一種,A股IPO是首選,已經在A股上市的就搞增發或配股;第二種,先謀求去港交所上市;第三種,先借道新三板;第四種,未上市的找到“金主”進行定增。

    第一種:A股IPO

    作為和A股市場關系最緊密的服務者,中小券商的融資首選當然是A股IPO。

    去年12月以來,短短八個月時間,華安證券、中原證券、中國銀河和浙商證券先后在A股上市。除了中國銀河為凈資本規模排名前十的老牌央企外,其余三家均為區域性券商——華安證券老家在安徽合肥,中原證券在河南鄭州,浙商證券在浙江杭州。另外,目前還有財通證券已經過會,擬在上交所發行不超過10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23.64%。湘財證券、南京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華林證券、天風證券、華西證券、紅塔證券等也在排隊沖刺。

    說到A股IPO對自己的影響,每家券商的語句幾乎如出一轍。大致歸納起來就是:募集資金可以補充資本金;打通了經營與資本市場的通道,為未來發展提供了資金保證,提升了知名度。因此“影響深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券商在上市后較短時間就開始再融資,一度成為市場默認潛規則。比如第一創業,去年5月成功登陸中小板,但IPO只募集資金23億元。五個月以后,即2016年10月,該公司便提出了配股融資不超過80億元的方案。不過,由于今年2月監管機構出臺再融資新規,第一創業終止了此項配股發行。

    山西證券則在2010年上市后,分別于2013年和2016年兩次成功增發。兩次一共再融資48.47億元,超過了首發31.18億元的融資金額,三次股權融資共獲得資金79.66億元。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山西證券凈資本已從上市前2009年底的17.44億元,上升至2016年底的98.41億元,增加80.97億元,與三次股權融資金額基本相當。其凈資本行業排名,從第59名上升至43位。

    第二種:先登陸港交所

    A股市場新股排隊速度比上市速度快,這個問題常常困擾許多擬上市公司。當然,未上市券商也面臨這個問題。

    此路塞車,換條路走也成了一些券商的選擇。這時候,港交所往往成了他們的第一選擇。如今年A股上市的中原證券和中國銀河,其實確切來說,他們早已發行過H股——中原證券在港交所名為“中州證券”,2014年6月25日在港交所掛牌;中國銀河在2013年本想同步實現“A+H股”上市,但最終因市場環境放棄,2013年5月成功實施H股IPO,并在2015年4月成功實施H股定增,募資近200億元。

    另外,注冊地在內蒙古的小券商恒泰證券,也去了港交所上市。其很早就計劃A股IPO,并在內蒙古證監局備案進入上市輔導。但由于等不及A股IPO,轉至港股市場,2015年10月正式發行,H股名為“恒投證券”。

    從過往歷史經驗來看,由于多年來,港股估值普遍較A股估值便宜,且港股沒有炒新股的傳統,市場疲軟的時候,券商H股IPO往往募集資金并不理想。比如中州證券和恒投證券均以招股區間下限定價,中州證券公開發售部分一手中簽率達到100%,且上市首日就破發;恒投證券情況亦相似,公開發售部分也沒有得到足額認購,有效申請只相當于港股市場公開發售可供認購的16%,最終凈募資金只有13.076億港元,未達到設想的15.37億~16.86億港元。

    第三種:借道新三板

    新三板作為全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券商們在為新三板提供服務的同時,也會萌生跑去掛牌的念頭。比如已經宣布擬IPO的湘財證券和南京證券,本就是新三板掛牌券商。

    和A股IPO的慣例不同,許多新三板公司掛牌就只是掛牌,募集資金并未成為必然選項。但掛牌后進行融資,卻是許多公司的必然動作,券商也不例外。

    如2014年8月1日掛牌新三板的聯訊證券,這家注冊地在廣東惠州的小券商,現在已經屬于創新層,有多達55家做市商。聯訊證券掛牌的時候,新三板還未進入2015上半年的“瘋狂期”。在掛牌后,其一次以每股1.40元的價格募集資金10億元,一次以每股1.46元的價格募資27.91億元。2013年底,聯訊證券凈資本不足5億元,但經過新三板掛牌后的兩次增資擴股,凈資本在2016年底已達到48.11億元,市場排名第65位。

    此外,南京證券在新三板掛牌同時實施了定增,成功募集資金34.44億元,其在基礎層實施協議轉讓。

    對于中小券商來說,在預計A股IPO進度遲緩的情況下,先掛牌新三板,就可以兩手準備,如果新三板的市場環境較好,也可以等待良好的時機進行融資。另外,由于流動性問題,新三板大多數時候較A股有所折價,對于長期資金而言,也具有吸引力。比如目前每股1.64元的聯訊證券,在A股市場,券商股只有一塊多基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第四種:自己找“金主”

    最后一種,則是一些未上市的中小券商,在預感到其他各種渠道可能會存在阻礙時,選擇自己找“金主”。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凈資本最小的券商網信證券,2016年底凈資本只有5.72億元,這還是經過了多次增資擴股的結果。其前身是沈陽市國庫券流通服務公司,2003年更名為誠浩證券。這么小的一家券商,并未通過A股、H股或者新三板融資。公開資料顯示,其在2015年7月曾實施過一次增資擴股,之后注冊資本才增加至5億元,并在2015年11月更名為網信證券。

    目前,網信證券的股東共有三個:聯合創業集團出資2.78億元,沈陽恒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2.11億元,沈陽恒信租賃有限公司出資1048.4萬元,出資比例分別為55.61%、42.29%和2.10%。但網信證券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截至2016年底,擁有2家分公司、41家證券交易營業部;證券投資、固定收益類業務都有;2016年,該公司投行業務還先后取得承銷與保薦業務資格、企業債副主承銷商、新三板主辦券商推薦等資格。

    在此背景下,只有幾億元的凈資本肯定是不夠的。于是,在2016年年報中,網信證券指出,“公司的發展落后于行業發展,經紀業務、證券投資業務和固定收益業務仍然是貢獻利潤的主要來源,資產管理業務和投資銀行等創新業務還處于起步階段,盈利能力較弱?!?/p>

    因此,網信證券明確指出,2017年將再次開啟新一輪的增資擴股工作,補充資本金,力爭使資本規模和公司業務發展相匹配,做大做強公司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

    小券商募資運用有所側重

    不過,對于中小券商來說,融資只是第一步。融資后,如何能充分利用資金,帶動公司發展,并為股東們帶來回報,這是一個更為復雜的課題。

    某券商人士指出,對于中小券商而言,他們在融資,大券商也會融資。大券商往往比小券商可以融得更多資金,這是一場又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目前為止,A股券商IPO募資之冠由國泰君安保持——2015年,成功募資到300.58億元。另外,華泰證券今年5月拋出的定增計劃,擬募集資金上限也達到了260億元。

    因此,有時候,對中小券商而言,如何利用手中有限的資金,做出更多的事情,變成一道選擇題。比如恒投證券在2015年H股上市時就表示,約50%的募集資金將用于為兩融及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提供資金,以及發展網上資本中介業務,另有30%用于發展新三板做市業務及收購新三板報價公司的庫存股份。

    而在南京證券的IPO招股書申報稿中,就明確提出募集資金重點使用方向有六個,并將根據市場環境變化而調整:第一,促進證券經紀業務的發展和轉型升級;第二,擴大融資融券等資本中介和資本業務投入;第三,促進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和做大做強;第四,加強研究部門基礎數據庫和招攬高素質人才;第五,增加對信息技術建設的投入;第六,加大對子公司的投入。

    上述券商人士就表示,但凡券商獲得全牌照,都不會放棄某一業務,因為券商各大業務之間本身就存在協同作用。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中小券商就算是圈到了錢,也往往會有側重,選擇在某些特定領域突圍更現實。當然,還是那句話,對于券商來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先有了錢再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王硯丹每經編輯肖鴻月 沒有資本金就沒有未來。為了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被淘汰,各家券商近年來在融資方面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小券商更是想盡了方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研究,歸納出中小券商股權融資的幾大“法寶”:第一種,A股IPO是首選,已經在A股上市的就搞增發或配股;第二種,先謀求去港交所上市;第三種,先借道新三板;第四種,未上市的找到“金主”進行定增。 第一種:A股IPO 作為和A股市場關系最緊密的服務者,中小券商的融資首選當然是A股IPO。 去年12月以來,短短八個月時間,華安證券、中原證券、中國銀河和浙商證券先后在A股上市。除了中國銀河為凈資本規模排名前十的老牌央企外,其余三家均為區域性券商——華安證券老家在安徽合肥,中原證券在河南鄭州,浙商證券在浙江杭州。另外,目前還有財通證券已經過會,擬在上交所發行不超過10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23.64%。湘財證券、南京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華林證券、天風證券、華西證券、紅塔證券等也在排隊沖刺。 說到A股IPO對自己的影響,每家券商的語句幾乎如出一轍。大致歸納起來就是:募集資金可以補充資本金;打通了經營與資本市場的通道,為未來發展提供了資金保證,提升了知名度。因此“影響深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券商在上市后較短時間就開始再融資,一度成為市場默認潛規則。比如第一創業,去年5月成功登陸中小板,但IPO只募集資金23億元。五個月以后,即2016年10月,該公司便提出了配股融資不超過80億元的方案。不過,由于今年2月監管機構出臺再融資新規,第一創業終止了此項配股發行。 山西證券則在2010年上市后,分別于2013年和2016年兩次成功增發。兩次一共再融資48.47億元,超過了首發31.18億元的融資金額,三次股權融資共獲得資金79.66億元。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山西證券凈資本已從上市前2009年底的17.44億元,上升至2016年底的98.41億元,增加80.97億元,與三次股權融資金額基本相當。其凈資本行業排名,從第59名上升至43位。 第二種:先登陸港交所 A股市場新股排隊速度比上市速度快,這個問題常常困擾許多擬上市公司。當然,未上市券商也面臨這個問題。 此路塞車,換條路走也成了一些券商的選擇。這時候,港交所往往成了他們的第一選擇。如今年A股上市的中原證券和中國銀河,其實確切來說,他們早已發行過H股——中原證券在港交所名為“中州證券”,2014年6月25日在港交所掛牌;中國銀河在2013年本想同步實現“A+H股”上市,但最終因市場環境放棄,2013年5月成功實施H股IPO,并在2015年4月成功實施H股定增,募資近200億元。 另外,注冊地在內蒙古的小券商恒泰證券,也去了港交所上市。其很早就計劃A股IPO,并在內蒙古證監局備案進入上市輔導。但由于等不及A股IPO,轉至港股市場,2015年10月正式發行,H股名為“恒投證券”。 從過往歷史經驗來看,由于多年來,港股估值普遍較A股估值便宜,且港股沒有炒新股的傳統,市場疲軟的時候,券商H股IPO往往募集資金并不理想。比如中州證券和恒投證券均以招股區間下限定價,中州證券公開發售部分一手中簽率達到100%,且上市首日就破發;恒投證券情況亦相似,公開發售部分也沒有得到足額認購,有效申請只相當于港股市場公開發售可供認購的16%,最終凈募資金只有13.076億港元,未達到設想的15.37億~16.86億港元。 第三種:借道新三板 新三板作為全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券商們在為新三板提供服務的同時,也會萌生跑去掛牌的念頭。比如已經宣布擬IPO的湘財證券和南京證券,本就是新三板掛牌券商。 和A股IPO的慣例不同,許多新三板公司掛牌就只是掛牌,募集資金并未成為必然選項。但掛牌后進行融資,卻是許多公司的必然動作,券商也不例外。 如2014年8月1日掛牌新三板的聯訊證券,這家注冊地在廣東惠州的小券商,現在已經屬于創新層,有多達55家做市商。聯訊證券掛牌的時候,新三板還未進入2015上半年的“瘋狂期”。在掛牌后,其一次以每股1.40元的價格募集資金10億元,一次以每股1.46元的價格募資27.91億元。2013年底,聯訊證券凈資本不足5億元,但經過新三板掛牌后的兩次增資擴股,凈資本在2016年底已達到48.11億元,市場排名第65位。 此外,南京證券在新三板掛牌同時實施了定增,成功募集資金34.44億元,其在基礎層實施協議轉讓。 對于中小券商來說,在預計A股IPO進度遲緩的情況下,先掛牌新三板,就可以兩手準備,如果新三板的市場環境較好,也可以等待良好的時機進行融資。另外,由于流動性問題,新三板大多數時候較A股有所折價,對于長期資金而言,也具有吸引力。比如目前每股1.64元的聯訊證券,在A股市場,券商股只有一塊多基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第四種:自己找“金主” 最后一種,則是一些未上市的中小券商,在預感到其他各種渠道可能會存在阻礙時,選擇自己找“金主”。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凈資本最小的券商網信證券,2016年底凈資本只有5.72億元,這還是經過了多次增資擴股的結果。其前身是沈陽市國庫券流通服務公司,2003年更名為誠浩證券。這么小的一家券商,并未通過A股、H股或者新三板融資。公開資料顯示,其在2015年7月曾實施過一次增資擴股,之后注冊資本才增加至5億元,并在2015年11月更名為網信證券。 目前,網信證券的股東共有三個:聯合創業集團出資2.78億元,沈陽恒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2.11億元,沈陽恒信租賃有限公司出資1048.4萬元,出資比例分別為55.61%、42.29%和2.10%。但網信證券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截至2016年底,擁有2家分公司、41家證券交易營業部;證券投資、固定收益類業務都有;2016年,該公司投行業務還先后取得承銷與保薦業務資格、企業債副主承銷商、新三板主辦券商推薦等資格。 在此背景下,只有幾億元的凈資本肯定是不夠的。于是,在2016年年報中,網信證券指出,“公司的發展落后于行業發展,經紀業務、證券投資業務和固定收益業務仍然是貢獻利潤的主要來源,資產管理業務和投資銀行等創新業務還處于起步階段,盈利能力較弱?!?因此,網信證券明確指出,2017年將再次開啟新一輪的增資擴股工作,補充資本金,力爭使資本規模和公司業務發展相匹配,做大做強公司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 小券商募資運用有所側重 不過,對于中小券商來說,融資只是第一步。融資后,如何能充分利用資金,帶動公司發展,并為股東們帶來回報,這是一個更為復雜的課題。 某券商人士指出,對于中小券商而言,他們在融資,大券商也會融資。大券商往往比小券商可以融得更多資金,這是一場又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目前為止,A股券商IPO募資之冠由國泰君安保持——2015年,成功募資到300.58億元。另外,華泰證券今年5月拋出的定增計劃,擬募集資金上限也達到了260億元。 因此,有時候,對中小券商而言,如何利用手中有限的資金,做出更多的事情,變成一道選擇題。比如恒投證券在2015年H股上市時就表示,約50%的募集資金將用于為兩融及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提供資金,以及發展網上資本中介業務,另有30%用于發展新三板做市業務及收購新三板報價公司的庫存股份。 而在南京證券的IPO招股書申報稿中,就明確提出募集資金重點使用方向有六個,并將根據市場環境變化而調整:第一,促進證券經紀業務的發展和轉型升級;第二,擴大融資融券等資本中介和資本業務投入;第三,促進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和做大做強;第四,加強研究部門基礎數據庫和招攬高素質人才;第五,增加對信息技術建設的投入;第六,加大對子公司的投入。 上述券商人士就表示,但凡券商獲得全牌照,都不會放棄某一業務,因為券商各大業務之間本身就存在協同作用。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中小券商就算是圈到了錢,也往往會有側重,選擇在某些特定領域突圍更現實。當然,還是那句話,對于券商來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先有了錢再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