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7-10-10 22:47:38
據中證報,9月27日,中期協以發文的形式叫停了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與個人開展場外期權業務。此前券商被禁止與自然人開展場外期權業務,但是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卻可以開展,監管此次叫停主旨是“拉平監管”,防止存在監管套利。
十倍桿杠,不會爆倉,比配資還牛的炒股方式最近徹底和個人投資者無緣了?。?!
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獨家獲悉,9月27日,中期協以發文的形式叫停了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與個人開展場外期權業務。
中期協文件要求:“風險管理公司不得與自然人客戶開展衍生品交易服務”。文件還要求,自通知發布之日起,風險管理公司應立即開展自查工作并于10月15日之前向中期協提交自查報告。
據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了解,此前券商被禁止與自然人開展場外期權業務,但是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卻可以開展,監管此次叫停主旨是“拉平監管”,防止存在監管套利。
場外期權說法是相對于場內期權的,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進行的非標準化的金融期權合約的交易,目前國內場內期權發展較慢,市場上可交易的也就是50ETF等有限品種。
場外期權最大的優勢就是在于非標準化,也就是不用受那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這樣會有什么好處呢?
一家進行場外期權交易的配資機構這樣宣傳:
杠桿可以達到10-30倍,保證金交易,沒有爆倉風險。舉的交易例子是這樣的:正常情況我們買入600516,假如在10元價位買入1萬股,總計投入10萬元。股價漲到30元,我們總計獲利20萬元,收益率為200%。
場外期權情況下,假如在股價10元位置投入10萬元,購買看漲期權,相當于持有200萬市值600516,若隨后股價漲至30元??傆嫬@利400萬元。投入10萬收益率4000%。
是不是很刺激???
場外期權不僅杠桿高,而且贖回靈活。很多券商都是采取百慕大行權模式,到期日前每隔一定時間就會有一個行權日,不必等到期日才能行權。而有一些配資機構和券商合作的模式更牛,可以在行權期內任一交易日行權,比如你看漲某只股票漲到30元,看漲期權是一個月,只要一個月內股價達到30元,你都可以選擇行權!
正是因為如此,場外期權今年以來發展迅速。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發布的《場外證券業務開展情況報告》,截至7月底,證券公司開展權益類場外金融衍生品初始交易2630筆,涉及初始名義本金782.65億元,月末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余額4258.33億元,從初始名義本金上看7月份比1月份的300億左右增加了一倍有余。
(圖片來源: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截止至7月底)
事實上,場外期權一直只針對機構投資者的,個股的場外期權主要是券商和私募之間在玩,個人投資者是沒辦法參與的。
因此也衍生了一些規避監管的辦法,比如個人投資者和一些合格的機構簽訂“委托代持”類型的投資協議,以機構為通道,和券商進行場外期權交易。還有就是通過認購定制產品,以產品為通道,從而達到交易目的。
除此之外,之前期貨的風險管理子公司也可以開展場外期權業務。不過,9月27日,風險管理子公司這條路被堵死了。而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從一些機構了解,個人投資者通過其它通道也變得比較難。
為什么要禁止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風險!
就是期權這東西,本來都是拿來套期保值,做避險的,但是一些所謂的牛散沖進去,直接就單邊看漲,變相做成了超級杠桿工具。
股票漲兩倍,你賺40倍,反過來說,也就是股票跌5個點左右,你的保證金就沒了,風險其實并不?。?/p>
除此之外,期權由于靈活性比較高,被拿來和各種產品結合,從而規避監管。比如之前“減持新規”出來之前,大股東不能隨意減持了。機構和券商就合起伙來,把場外期權加進來,
先將股票通過大宗交易打折把股票賣給券商,留一部分資金做保證金,再低價買入一個看跌期權,高價賣出一個看漲期權,通過合理的比例限制,等到6個月期限一到,無論市場價如何,都能保證大股東以接近當初賣出的價格實現減持,這樣就提前鎖定了減持收益。
這樣幫助大股東,顯然違背了目前的監管意愿,對于小散也是相當不利。
更可怕的是,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以及私募以所謂“場外期權”形式與投資者開展保證金交易,實質上已經變成了“單邊對賭”。
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聯系了一家針對個人的A股場外期權平臺,負責聯系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選擇1周的場外期權,申請十萬的股票賬戶只需要3%權利金,也就是4000元”,該交易的杠桿達到近30倍。
該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個人操作期權,目前只能通過我們,權利金轉給我們公司。”也就是說,整個交易環節中,沒有第三方存管或者清算等機構,實際上淪為投資者和此類機構之間的單向“對賭”。
更可怕的是,對方支持微信和支付寶付款?。?!
這些公司萬一跑路了怎么辦,就算不跑路,萬一他跟你開的空倉怎么辦,就算開的不是空倉,萬一你賺太多他不愿給怎么辦,畢竟支付寶轉賬有額度限制……
“市場參與的機構,理論上應該具有單方面覆蓋風險的能力,但這些機構不一具備,”銀河期貨深圳分公司總經理助理檀君君說。
“監管層加強監管我們是支持的,場外期權存在定價不透明、不合規套利等潛在風險,不能讓太多的交易存在于監管的視線之外,未來的趨勢應該更多讓交易回到場內。”一家大型券商場內期權業務人士表示。
上海財經大學證券金融學院證券期貨系副教授陳智華:
“期權本身是拿來避險的,但是如果參與者投機成分較高,期權本身的杠桿就會帶來風險,個人參與者的話還是以投機者較多,監管主要是為了防止風險。”
所以,場外期權雖好,但風險意識不能少,諸君小心謹慎吧。
來源:中國證券報(ID:xhszzb)
記者:孫翔峰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