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14 14:22:34
蘋果與高通的專利訴訟戰火在中國愈演愈烈。高通發言人日前表示,公司已經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狀告蘋果侵權,使用了高通的技術卻沒有付專利費,希望禁止蘋果在華生產和銷售iPhone。蘋果公司今日(10月14日)回應稱,一直愿為專利付出公平合理的費用,但高通收費不合理。同時他們認為高通的訴訟會失敗。
每經編輯 步靜
在與蘋果公司曠日持久的專利訴訟戰中,芯片制造商高通祭出了“大招”。
據外媒報道,高通發言人克莉絲汀·特林布(Christine Trimble)日前表示,公司已經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狀告蘋果侵權,使用了高通的技術卻沒有付專利費,希望禁止蘋果在華生產和銷售iPhone。
這是迄今為止高通在專利訴訟戰中對蘋果使出的最“狠”一招。iPhone貢獻了蘋果將近三分之二的營業收入。中國是iPhone最大的海外市場,也是大部分iPhone的生產地。河南鄭州甚至被稱為“蘋果城”,因為這里的富士康工廠每天最多可以生產50萬部iPhone。
對此,蘋果公司今日(10月14日)聲明回應,稱一直愿為專利付出公平合理的費用,但高通收費不合理。同時他們認為高通的訴訟會失敗。
“蘋果采用了高通發明的技術,但沒有為此付費。”特林布表示。蘋果一名發言人周五沒有立刻回應置評請求。蘋果股價在消息出爐后與美股周五午間急劇收窄了漲幅,但隨后又再度走高,當時收漲0.63%。高通周五則收跌0.34%。
彭博社指出,高通稱對蘋果的訴訟是基于三項非標準必要專利。涵蓋電力管理以及現款iPhone中使用的Force Touch觸控屏技術。特林布稱,這些發明“只是一小部分例子,還有很多高通的技術被蘋果用來改善產品并提升利潤。”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高通和蘋果的訴訟戰已經打了數月,主要圍繞在高通的技術授權業務。雖然高通的大部分銷售來自手機芯片制造,但利潤的大頭卻是收取專利授權費——這些專利涵蓋了幾乎所有現代手機系統的基礎。
針對昨日高通發起的尋求禁止iPhone在中國銷售和生產的訴訟,蘋果公司今日對新浪科技回應時表示,稱一直愿為專利付出公平合理的費用,但高通收費不合理。同時他們認為高通的訴訟會失敗。
“多年來,我們與高通的談判中,這些專利從未被討論過。”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蘋果發言人羅森斯托克(Josh Rosenstock)稱,“就像高通其他的法庭訴訟一樣,我們相信他們會敗訴。”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在iPhone的某些版本中,蘋果使用了一些高通的調制解調器(將手機連接到蜂窩網絡的芯片)。但在部分市場,蘋果通過使用英特爾公司的替代產品,減少了與高通這種依賴關系。
事實上,兩家公司的專利戰在今年早些時候便已打響。而且,將戰火引向中國的不是高通,而是蘋果。
今年1月蘋果公司在美國加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向高通公司發起專利訴訟,起訴高通“壟斷無線芯片市場”,并提出對高通近10億美元的索賠。
隨后不久的1月25日,蘋果又在中國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稱高通濫用在芯片行業的地位,并索賠10億元人民幣。
高通于今年4月向美國加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遞交了答辯狀,并發起對蘋果的反訴,且聲稱“沒有高通的技術,iPhone不可能成功”。
也是在4月,蘋果與高通正式撕破臉。
高通4月末稱,蘋果將不會為今年第一季度銷售的手機向高通支付專利使用費。在法律糾紛解決以前,蘋果將不會再支付后續款項。
記者注意到,在雙方的第一次法律訴訟之后不久,蘋果就切斷了對高通授權的支付。根據分析師們的預計,高通將因此而每年損失20億美元。高通也因此被迫調低收益預期。
年初至今,高通的股價已經累計下跌19%,而在同期內蘋果的股價卻累計暴漲36%。
“這是(高通)讓蘋果重返談判桌的另一個步驟,”Canaccord Genuity Inc.分析師沃克利(Mike Walkley)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高通起訴蘋果)足以表明兩家公司之間的分歧有多大。”
沃克利稱,美國公司要求中國法院采取法律行動,這在之前還幾乎沒有先例。iPhone一旦在中國停產,將導致像鴻海精密(富士康)這樣的大型蘋果產品制造商裁員。
沃克利還指出,如果高通勝訴,iPhone在中國被禁止生產和銷售,這對諸如OPPO這樣的中國手機品牌將是極大的利好。蘋果的投資者并不擔心iPhone供應的終端,因為他們認為一旦蘋果產品的生產受到威脅,蘋果將立即做出妥協。
“蘋果的生產一天也不會中斷,”沃克利說,“如果蘋果敗訴,或得到了不利于公司的審理結果,他們會在短期內重返高通,但他們不會冒這樣的風險。”
對于蘋果來說,高通的這次訴訟來的可真不是時候——蘋果剛發布了iPhone 8和X,希望能借此重新確立市場領導地位,而中國本土手機廠商的快速成長導致蘋果面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
蘋果在華的供應商和組裝廠目前都在快馬加鞭地生產,希望能在關鍵的假期購物季來臨前生產出盡可能多的iPhone,因此,一旦生產受到任何沖擊,代價可能會很高。蘋果最近一個財年2156億美元的銷售中,大中華市場貢獻了22.5%。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趙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