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10 12:40:49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畢陸名
7月中旬,國家統計局即將繼續發布2018年第二季度的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大環境下,中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從目前發布的二季度一些月份的經濟數據中,我們又能把握到中國經濟的哪些大趨勢?
7月7日,在正在青島召開的“2018中國財富論壇”舉行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二季度和上半年中國經濟的若干表現和特征,對包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原世界銀行駐華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進行獨家專訪。
NBD:從2018年一季度的運行數據來看,中國經濟開年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您覺得二季度中國經濟會有怎樣的表現?GDP增速等一些關鍵指標的走勢又會如何?
華而誠:今年一季度,中國GDP的增速達到了6.8%,我認為二季度這個數字可能會比一季度稍微低一些,在6.6%左右。
作出這樣判斷的依據在于,從中國歷年經濟數據來看,一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都比較高,這是因為目前中國經濟主要依靠消費拉動,而一季度期間有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在元旦、春節等節日因素的影響下,一季度的經濟運行狀況通常比較好,增速也比較高。
相比之下,第二、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速可能會略微低一些。從目前公布的5月份經濟運行數據看,我們也能發現其中與消費相關的數據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NBD:上半年我國出臺了一系列與擴大內需有關的政策,例如降低增值稅稅率、降低關稅稅率、推進個稅改革等,您認為這將對下半年的整體內需起到哪些作用?
華而誠:講到降低增值稅等一系列已經推行或將要推行的措施可能帶來的影響,需要認識到這主要是政府管理領域的一項重要舉措,涉及簡政放權等目標。與此同時,降稅的措施對于小微企業而言是明顯的利好。
NBD:今年上半年中國政府在經濟領域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繼續推進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例如在金融行業、制造業等領域進一步放開準入門檻和合資股比限制。您認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系列措施能起到哪些正面作用?
華而誠:從中國改革開放40年經驗來看,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在國際化背景下的“開放”。中國逐步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走的是從農業(主導)到工業(主導)、從工業(主導)到服務業(主導)的發展道路,目前第三產業的比重已經超過第一、二產業。
在第三產業中,金融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領域?,F在中國各項新開放措施,是從工業的開放走向服務業的開放,尤其是金融業的開放。一旦開放措施得以落地,外資能夠進入金融領域,就可以起到促進競爭、提高效率的作用,為中國進一步的對外開放帶來金融上的支持。
談到開放措施對降杠桿的影響,目前我們關注的重點主要是國內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降杠桿,而引進國外企業和國外投資之后,能夠對國內的整體杠桿水平起到一個“對沖”。因此,高水平對外開放能夠對目前的降杠桿措施起到促進作用。
NBD:從上半年一些月份的中國經濟運行數據來看,當前與外需有關的一些數據,例如進出口增速表現良好。不過我們也注意到,目前全球貿易爭端不斷升級,與此同時,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也出現了內需趨弱的現象,對于可能影響外需表現的一些因素,我們應如何應對?
華而誠:你的觀察很有道理,除了顯而易見的貿易爭端帶來的影響外,去年和今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對世界經濟的預測報告都指出,2018年世界貿易數據和世界經濟增長水平將是未來三年內最好的一年,明年和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下行,而這一結果還是建立在沒有預測貿易爭端可能立刻“開打”的前提之下。
目前的一些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當前的影響不是很大。中國經濟目前主要靠內需拉動,外貿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比之前小了很多。當然這并不是說外貿領域出現變化對中國經濟沒有影響,但外貿的波動也不會像過去那樣對中國經濟產生決定性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