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7 09:31:23
每經記者 高湘山 每經編輯 劉琳
達叔打掉星爺手中的盒飯,啐之,“死跑龍套的!”
星爺默默離去,走出幾步,還是回過頭,“我是一個演員。”
小人物的夢想,是星爺永遠要表達的訴求。
畢竟,“一個人沒有了夢想,那和咸魚有什么區別?”
這個夢想,可以是做一名演員,或弘揚少林功夫,也可以是其它。
之前,以西安鞋匠劉貴峰為主角,一篇名為《一位進城務工者的生活變遷:從農民工到“準市民”》的報道在本地媒體刊出。
劉貴峰紅了,惡意網評亦隨之而來……
劉與妻子至今介懷:都是在西安打工,修鞋匠想攢錢買房有什么錯?“人活著就不能有想法嗎?”
關于行業的明天,他有著自己的堅持,“手藝這東西急不得,要把根基扎好,才能發展壯大。”
一
從1990年算起,45歲的劉貴鋒已在西安“混跡”多年。
十里鋪、龍首村、東大街、李家村、韓森寨、土門……劉貴鋒離開老家咸陽旬邑來到西安,28年間不斷在這座城市變換著落腳點,也不斷變換著自己的打工身份,并在此期間娶妻、生子。
這是一個男人的成長史,也是一個農民工到“準市民”的融入過程。
在劉貴鋒自己看來,這么多年干了不少行當,可都沒干出啥名堂。
他原先想過買輛車去販菜做生意,為此還專門考了駕照,但隨后的一次家庭會議,讓他打消了決定——開修鞋店以3:1的高票通過。
為何選擇修鞋行業,并非沖動。
劉貴鋒的弟弟早于八九年前在西安開了一家修鞋店,并安家買房。在當哥的看來,踏踏實實干門手藝,也不失為站穩腳跟的一種方式。
這兩年,劉貴鋒的妻兒都跟他留在了西安,一家人就租住在離店不遠的建東街上。除了老家旬邑,西安已然變成了他們的另一個家。
劉貴鋒的觀念很傳統,買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心里才踏實。這不光是在城市早日扎根的問題,還牽扯到孩子們以后的發展。
當然,至于能否如弟弟一般以后也在西安買套房,劉貴鋒很坦然。“人活著就不能有想法嗎?”劉妻念叨了一句。那一邊,劉貴鋒放下手上的活計,“有想法才是夢想不是?”一應一答間頗有些夫妻同心的默契。
總要給生活一點奔頭,活著才有勁兒。
二
2016年11月6日,劉貴鋒接手了太乙路上的一家修鞋店,開啟了鞋匠生涯。
出乎意料的是,這個看似沒落的行業,在西安的競爭竟然很激烈。
彼時,不算流動地攤,西安兼顧皮具修理保養的修鞋店面已有600多家。作為千百鞋匠中的一員,劉貴鋒同樣面臨著市場的競爭變動。
劉貴鋒并未埋頭在那十多平方米的天地里,既然要做,好歹做個大概的調研。據他觀察,除了各叫各名,西安修鞋店的品牌主打,大多還是香港的“鞋博士”和沈陽的“翰皇”。600多家修鞋店里,叫“鞋博士”的就占了一半還多,雖然大都與這個品牌無關系。
老百姓在修鞋保養這件事上,很難逃脫對品牌的追求。所以從接手修鞋店開始,劉貴鋒并未更換門口“鞋博士”的標識,雖然在他看來,這一行只有憑“本事”說話才是硬道理。
如今他店里的???,大多是周圍的街坊鄰居。以半徑兩公里來算,其實都稱得上是熟人生意,要是做不好,小生意顯然難以存活。
如今正是9月,西安的夏季還沒有完全過去。在劉貴鋒這些鞋匠人的眼中,7、8、9這三個月是“淡季”,不過正好可以趁機學習充電,“光會修布鞋皮鞋肯定不行,很多東西都得學。”
“淡季”一來,劉貴鋒就會去一些培訓班上三個月的課。
從太乙路到位于火車站附近的培訓班,來回約莫40多分鐘。劉貴鋒總喜歡騎著自行車去,平時備貨也一樣。每月14到16號三天時間,一年9次系統培訓,入行時間雖短,他一次也沒落下。
從擦鞋洗鞋起步,再到單一的皮鞋修補和保養,一個鞋匠所能提供的服務,已經不再被鞋子一個品類所禁錮。無論是鞋子還是皮衣和皮包,甚至是汽車上沙發皮具護理,劉貴鋒都有所涉獵。
在他看來,什么事情都得慢慢來。手藝這東西急不得,要把根基扎好,才能發展壯大。
三
守著一方小天地,劉貴鋒有著自己的盤算。
據其回憶,不到兩年時間里,修鞋店的“鄰居”已經換了四次。
他記得,最初那家店是賣水盆羊肉的館子,后來換了面館、紙包魚,再后來是如今的泡饃。人是換得勤了點,但店面總有人開。
有了參照,有時候他也會感嘆自己入對了行。除了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和營生,修鞋匠的生活總歸是“慢”一些的。
互聯網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商業變革,讓實體店經濟遭受了沖擊。相比其他餐飲和服裝行業的門可羅雀,社區店的服務性質,加上小本生意的低投入,劉貴鋒的修鞋店受到的波及相對要小得多。
他信奉“一分價錢一分貨”的老道理。
以店里鞋面貼補的收費來說,分40、80、160三種不同標準,對應的原材成本分別是22、50、120。除了上色和換鞋底的項目不打折外,他還不時推出7折優惠。
至于鞋破了小口補個膠類似的簡單處理,劉貴鋒覺得收錢“難看”,也都不多計較。
和街邊鞋攤相比,門店除了租金的壓力,在原材選擇和手工技術上,利潤空間也受到了制衡??蓜①F鋒堅信一條,人家信任你才到店里來,付了什么價錢就要按什么標準來,“做生意不能一錘子買賣,要細水長流。”
“心態好,心術正”,是劉貴鋒的做人信條。比起年輕時候的闖蕩,如今的他更享受安定下來的那份穩,守著精工出細活的理念,守著他的修鞋小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