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8-10-18 08:48:26
據Wind數據,自2016年2月啟動試點以來,不良資產證券化僅發行376億元,不足試點額度的八成。除大行外,股份行、城商行大部分只發行過一兩單產品,規?;驹谌膬|元以下。
圖片來源:攝圖網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隊伍又添“新面孔”。中債登15日公布的信息顯示,杭州銀行將于10月22日起發行第一單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這是繼江蘇銀行、北京銀行之后,第三家發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城商行。
然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總量,卻有些尷尬。根據Wind數據,自2016年2月啟動試點以來,不良資產證券化僅發行376億元,不足試點額度的八成。除大行外,股份行、城商行大部分只發行過一兩單產品,規模基本在三四億元以下。
去年4月份,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擴圍,12家銀行被納入其中,多為股份行、城商行。但這似乎并沒有給500億額度的消耗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2017年發行金額較2016年下降了26.5億元,今年這種趨勢也未見明顯好轉。
事實上,包括工行、建行在內的6家首批試點的大型商業銀行,仍然是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的“主力軍”,發行金額共計212.9億元,占到總發行金額的80%以上。
有市場人士透露,目前監管層在發起行、發行規模等方面的審批還比較謹慎。“對規模相對較小的城商行、農商行來說,抗風險能力可能較弱,在政策和風險不可預計的情況下,抱著試水的態度也是正常的。”國融證券投資銀行部執行副總裁曹金淼說。
就在上個月末,建行剛剛發行了一單規模達17億元的不良資產支持證券。與此同時,絕大多數試點銀行的產品規模都較小,相當一部分產品的發行規模甚至不超過2億元。
“當前入池資產的高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發行規模。”曹金淼表示,“實踐中,不良資產證券化對資產要求較高,需要在未來產生可預測的穩定現金流,這是許多不良資產都達不到的。”
作為產品風險的最終承擔者,投資者的情緒時刻影響著產品發行鏈條上的每一環。
“優先級基本都是AAA評級,比較好找資金認購,銀行、非銀機構、銀行理財資金還是肯投的。”某信托公司業務人員表示,主要難點在于次級以及中間檔的消化,這方面的投資者比較匱乏。
該信托人員進一步解釋稱,次級檔的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如果回收得好就會有超額收益率,如果回收得不好,收益率可能就不可控了。同時他表示,發起銀行也會對次級檔產品進行一定比例的自持。
曹金淼表示,自留比例和產品評級、投資人承受風險有關。2013年末,監管發布新規進一步規范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起機構風險自留行為,給予發起行自留行為以更大的靈活度,可以各檔證券均持有,且以各檔次證券發行規模的相同比例持有,總量不低于發行規模的5%。這使得發起機構風險自留大幅放松,一定程度上也刺激發起銀行積極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
在目前發行較難的市場環境下,某大型券商資產證券化條線負責人表示,在今年次級檔產品的發行上,還是有更多的專業投資機構參與進來了,優先級投資的主力是銀行,次級的主力是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或地方AMC。
“別看正常類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每年都快速增長,畢竟那是銀行信貸資產出表最主要也是比較有效率的路徑,但相比于其他不良資產處置路徑而言,不良資產證券化就不是那么有優勢了。”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他坦言,由于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操作周期長、細節難點多,做一個項目本身就不容易,銀行也會考慮這些因素,把控發行規模和發行節奏。
與此同時,部分銀行選擇將不良資產直接拍賣給AMC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較為簡單的會計處理方式。銀行專業人士解釋,在財務處理上,在處理不良資產時可以先走核銷渠道,待回收后沖回撥備覆蓋。相對來說,他認為證券化這種類似“通道”的方式,流程長、審核多、費用高。
雖然在發行成本方面優勢并不明顯,但多位受訪人員都不否認,證券化是一個比較好的不良資產處置手段。對此,曹金淼表示,與拍賣相比,資產證券化不僅可以實現出表,優化財務報表,在估值方面也可能較其他處置方式來說更具有優勢。
上海證券報記者 李丹丹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