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0 22:21:06
建設智慧環保平臺,泰達并非個例。記者了解到,多座城市都在推進相關的平臺建設,尤其是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精準化監測、治理平臺。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環保高壓之下,如何掌握污染情況,精準找出污染源,制定有效的應對之策,成為地方政府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12月20日,區域智慧環保平臺建設研討會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TEDA-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音譯為“泰達”)舉辦。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副局長宋雨燕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泰達建設智慧環保平臺的初衷一方面是弄清楚區域內空氣質量和影響因素,另一方面是實現對企業監管全覆蓋。
宋雨燕介紹,在天津市,2016、2017年位于泰達的國控監測點位空氣質量明顯靠后,但是,2018年以來,該監測點位成為唯一一個達標點位。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環境監測成為環保市場最為熱門的領域之一,多地都在推進相關環保平臺的搭建工作,但與此同時,缺乏國家標準也成為行業普遍關注的話題。
隨著治理工作的持續推進,大氣質量改善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研究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柴發合介紹,PM2.5濃度雖然在下降,但北京去年還有58微克/立方米,泰達在60微克/立方米,離35微克/立方米還有距離。
“目前減排難度越來越大,需要更精細化的管理和更精準的控制才能取得環境效益,現在就是發揮智慧的時候。”柴發合說。
實際上,精細化管理、精準控制等手段已經在很多地方得到推廣,泰達無疑是成功的。
宋雨燕介紹,天津泰達的工業園區齊聚了上萬家企業,如何監控如此多的企業?泰達很早就意識到了數據的重要性。2008年,泰達開始探討環境信息化建設,2013年上馬在線監控系統、預警系統和在線分析系統。回首10年,泰達一直在探索如何運用信息化的手段指導環境管理。
隨著環境監管越來越嚴格,泰達也面臨了一些難題。宋雨燕說:“我們的痛點是空氣質量變化的原因不能實時分析清楚,以及國控點周邊汽修行業VOC排放監控不足。”
為此,今年11月1日泰達正式上線運行區域空氣質量實時監控及溯源系統,包括區域空氣質量實時監控決策系統、區域中小企業工況監控系統。
宋雨燕稱,后續可能會利用信息平臺充分分析異常數據,同時分析日、月、年平均情況來進行決策研究。最終希望智慧環保平臺能成為環保局的大腦,讓綠色發展有科學支撐。
建設智慧環保平臺,泰達并非個例。記者了解到,多座城市都在推進相關的平臺建設,尤其是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精準化監測、治理平臺。一個從事空氣質量監測服務的企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近兩年來,已與多地合作推進智慧環保平臺建設,環保治理的大環境在明顯改善。
“十二五”以來,我國環境監測步伐明顯加快?!秶噎h境監測“十二五”規劃》《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國家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方案》等多部環境監測政策的出臺,構建了我國環境監測的基本框架。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6年,我國環境監測儀器銷量由2.92萬臺(套)增至4.09萬臺(套)。2017年,我國累計銷售各類環境監測產品5.66萬臺(套),較2016年同比增長38.5%。
與此同時,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銷售收入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5.84億元上升至2015年的227.74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950億元。
記者注意到,很多環保上市公司已經在通過并購等方式快速拓展市場,瓜分環境監測這塊市場蛋糕。
作為泰達空氣質量實時監控及溯源系統技術提供單位之一,廣東柯內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朱斌對環境監測市場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以前談到環境感覺就是環保部門的事情,現在已經上升到地方黨委、政府的責任,形勢發生了明顯變化。原來在推動監測時,排污企業是抵制的,現在它們是歡迎的,因為有環保問題對企業的主業會產生一定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環境監測市場中,除了針對排污企業的監測外,還有一部分是政府為更清晰了解當地空氣質量狀況而建設的微型空氣質量監測站。但是,由于缺乏標準,該領域也魚龍混雜。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環境模擬與信息實驗室教授朱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現在做微型站的企業很多,各企業的報價差別非常大,相對于建設一個標準站要200萬元左右,一個微型站的企業報價只需要2萬~6萬元,因為微型站沒有相應的標準,數據真實性值得懷疑,國家有必要在這方面推動標準和技術規范。
一位行業人士介紹,因為缺乏標準,也讓一些地方政府在微型站建設上有遲疑,這會加劇行業競爭,出臺規范將維護行業發展秩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