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7 17:50:14
金融創新看上?!@句話,想必沒人會有異議。如果將視線進一步聚焦至自貿區,可以說,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創新,正是上海、乃至全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縮影。
每經記者 梁宏亮 每經編輯 劉艷美
上周,上海自貿區公布第九批新15條金融創新案例。自貿君算了算,自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已先后公布八批共95條創新案例,加上此次15條,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案例已經破百。
在眾多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金融創新對上海自貿區建設、上海經濟發展乃至全國對外開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何這樣說?還是拿數據說話:
根據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周明升與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韓冬梅聯合建立的模型測算,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拉升上海金融業增加值季度增長率4.32個百分點,對上海GDP增長率的貢獻達到8.39% ,已經與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相當。
那么,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創新都有哪些亮點?限于篇幅,自貿君就從業務和市場兩個維度,談談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創新改革思路和開放邏輯。
圖片來源:攝圖網
時間回到2014年3月,央行放開上海自貿區內300萬美元以下小額外幣存款上限。當年3月1日,中國銀行為在自貿區內就業人員辦理首筆個人小額外幣存款業務,自貿區率先實現外幣存款利率完全市場化。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大幕,隨即拉起。
自貿君梳理發現,在眾多案例中,關于“跨境”業務的創新,成為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重頭戲”。
比如,在第三批案例中,“跨境業務創新”主要惠及一般公司。自由貿易賬戶項下中小企業跨境人民幣綜合金融服務、居家費用跨境人民幣支付、互聯網企業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集中收付等3個案例,擴大了人民幣跨境使用范圍;而股權質押跨境并購融資和境外上市公司股權收購融資創新,則為企業跨境收購提供了便利。
到了第五批案例,“跨境創新”得到進一步深化,惠及金融機構。8家試點銀行成功發行自貿區跨境同業存單,以及海通證券以自貿區分公司為借款主體,利用自貿區平臺借入海外低成本資金。
在第八批案例中,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為大潤發集團成功搭建全功能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花旗銀行成功為香港艾蘭得集團搭建全功能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全功能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再一次創新自由貿易賬戶功能。與此同時,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等機構,運用自由貿易賬戶跨境聯動優勢,開展跨境飛機租賃融資服務,實現境內外資金統籌管理。
通過一系列案例不難發現,金融創新吸引眾多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參與。在上百項金融創新案例中,出現中、農、工、建、交、浦發、招商、上海、興業等多家商業銀行的身影。
根據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上海由2013年9月的16位上升至目前的第5位,取代東京,僅次于紐約、倫敦、中國香港和新加坡。
今年深秋,浦東新區金融局副局長張輝到成都參加一場交流會時談到:判斷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在國際市場上是否具有話語權,最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是它是否具有金融產品定價權。為此,建設作為金融產品定價和交易場所的金融要素市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4年9月18日,在上海自貿區掛牌一周年前夕,黃金國際板正式開通,這是上海自貿區首個國際化金融類資產交易平臺。隨后,各類國際金融交易新平臺和國際交易品種陸續在上海蔚起,金融要素市場日益完備和活躍。
尤其是“金改40條”發布以來,完善要素市場的步伐再度加快。2018年3月26日,醞釀七年的“中國版”原油期貨終于在上海掛牌交易,也是我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
在張輝看來,浦東是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目前,這里不但聚集著我們熟知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近兩年又打造上海國際黃金交易所、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海保險交易所、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偛俊?/p>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上海擁有各類持牌金融機構1603家,各類外資金融機構占比達30%。要素市場的完備,讓上海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分量”穩步提升。從“上海金”到“上海油”,“上海價格”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強。
根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IA)統計,按照成交手數計算,2017年上期所場內商品衍生品成交量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第一。另一份截至今年10月的數據顯示,上交所股票市場籌資總額在世界交易所聯合會中最新排名第二位,銀行間市場債券存量排名全球第三。
當然,金融創新并非一帆風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謝謙、劉洪愧近日撰文指出:5年來,上海自貿區建設雖取得相當大的成效,但當前也面臨著包括資本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程度在內的金融中心建設條件不夠成熟、金融營商環境不夠完善、金融法律法規國際化程度不夠高以及金融監管體制機制還不到位等問題。
首先,資本項目可兌換和資金跨境流動便利化程度仍有待提高。謝謙、劉洪愧認為,我國整體層面的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匯率形成機制、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仍存在諸多不足,限制了資金跨境流動便利化。
當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已有部分條款規定突破現有全國性立法框架,但總體來說,它們大多是原則性的,而大量涉及具體事權、財權的法律和規章,都沒有明確界定,使金融機構在執行新政時往往遇到與現有法規沖突的問題。
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不斷推進,催生許多跨市場、跨行業、跨機構的交叉性業務、綜合性業務及其他新型金融業務。謝謙、劉洪愧指出,自貿區內金融監管體制仍以分業監管模式為主,各部門在自貿區的分支機構各自制定金融監管規則,難以有效規范和監管各類金融創新業務。
他們認為,雖然當前我國金融市場規模已經很大,但并沒有實現對外完全金融服務業開放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根本原因還在于我國金融部門的國際競爭力較弱。一旦完全對外開放金融市場,金融部門的安全將受到較大威脅。金融行業試錯糾錯空間小,緩沖余地也較小,傳染性較大,且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全局性的,這也是我國金融開放創新推進相對緩慢的原因所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