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全國碳交易開市:首日成交2.1億元,扣響萬億賽道發令槍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17 09:12:58

    每經記者 陳晴  鄢銀嬋    每經編輯 湯輝    

    6455604040527098880.jpeg

    9點30分,開盤價48元/噸,僅10分鐘后,累計成交金額便超2200萬元。

    經全天4個小時實時交易,成交量410萬噸、成交金額21023萬元,收盤價51.23元/噸,單日漲幅6.73%。

    7月16日,萬眾矚目的全國碳交易正式開市,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首日的火爆程度透過上述數據便可窺見一二。對于成交價格,有專家認為,隨著節能減排的邊際成本提高,碳價長遠來看還將呈上行趨勢。

    在今年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總目標,全國碳市場的建設進度一直是各方關注焦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一新興市場推出背后,是由環保系統、交易所、公司自上而下共同發起的一場賽跑,而賽道中蘊藏的投資機會,已經吸引了積極者的布局。

     

    4006464649660084224.png

    現場直擊:啟動首日碳價上漲6.73%,成交2.1億元

    4006464649660084224.png

    7月16日,全國碳交易在萬眾矚目中拉開序幕。當天的啟動儀式按照“一主兩副”的總體架構,在北京、湖北和上海同時舉辦。在湖北分會場,首先連線直播了北京主會場啟動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宣布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全國碳交易開盤價為48元/噸,全國碳交易首單在開盤兩分鐘后成交。開盤大約十分鐘即9時40分許,全國碳交易掛牌協議交易已經累計成交了45萬噸,成交額達到了2200多萬元。

    7608908220717146112.jpeg

    全國碳市場上線啟動儀式,湖北分會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晴 攝

    申能集團、華潤電力、中國華電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大唐集團、浙江能源集團等10家企業成為全國碳市場首批成交企業。

    湖北經濟學院低碳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孫永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國碳市場啟動第一天部分企業處于觀望中,參與交易的市場主體相對有限。因此更有參考價值和權威性的碳價,有待更多企業參與交易后來體現。而從長遠來看,隨著節能減排的邊際成本提高,碳價未來將呈上行趨勢。

    7月16日啟動儀式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發言稱,生態環境部還將加強配合分配排放數據監督管理,印發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全國碳市場第一個產業周期,我國發電行業重點開放單位共計2162家,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45億噸。”

    全國碳交易啟動首日,也引來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在湖北分會場舉辦的中國首屆30•60國際會議上,100億元的“武漢碳達峰基金”和100億元的“碳中和基金”正式啟動。

    4873875530477542400.jpeg

    首屆30•60國際會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晴 攝

    在湖北分會場的會議間隙,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董事長曾慶祝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碳達峰、碳中和兩只基金,未來投入方向主要是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其中,“碳中和基金”的首單投向了新能源產業。

    隨著全國碳交易的啟動,碳匯的發展也受到關注。“林業碳匯、工業碳匯等碳匯產品可開發的空間和潛力都很大。”曾慶祝表示,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對于我們和碳市場相關的各大主體,應該說都是重大發展機遇,對于國家和地方來講的話,有利于能源結構的轉型,產業結構的升級,然后促進“30·60行動”的實現。

    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布的數據,7月16日即全國碳市場啟動首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量410萬噸,成交額21023萬元,收盤價51.23元/噸,較48元/噸的開盤價上漲6.73%。從全天價格來看,當天最高價為52.80元/噸,開盤價48元/噸即當天最低價。

    6368869331558885376.png

    上線首日交易實況 

    圖片來源: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

     

    4006464649660084224.png

    體系建設:總量、分配、核查、清繳、交易,五大環節構建交易流程

    4006464649660084224.png

    除了交易價格,大眾對全國碳市場的具體運作模式也頗為好奇。

    據了解,全國碳市場采用“雙城模式”,將交易中心設置在上海,將碳配額登記中心設置在武漢。

    在市場主體方面,本次全國碳市場上線依然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方式,首批納入2000多家電力行業的重點控排企業,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40%,個人和機構暫時不參與市場交易。

    也就是說,目前的全國碳市場主要是這2000多家電力企業互相買賣,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確定碳排放總量,然后將碳排放配額分配給各個企業,配額分配的基礎是經過相關部門核查后的碳排放相關數據。

    這些企業的首個履約周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配額有富余的企業可以在碳交易市場中出售獲得收益,配額短缺的企業則需要付出真金白銀購買配額來完成履約,運用"無形的手"推動企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梅德文認為,碳排放權過去沒有成本、價格等商品屬性,如今碳排放從某種程度上已變成一個生產要素,從觀念意識上讓企業認識到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需要支付額外成本。

    那么在交易市場的主要制度設計上,是如何考量的?對此,上海碳交易市場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參與研究和組建上海碳交易市場架構的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副總工程師齊康對記者表示,碳交易制度的主要框架設計包括了總量、分配、核查、清繳、交易五個環節。

    齊康認為,碳排放市場運行要服務于碳排放總量的控制,市場配額總量的確定從源頭上決定了配額市場的松緊程度。配額制度與各排放主體密切相關,決定了由誰分配、怎么分配、每家分配多少的問題。

    “分配好企業可以去進行交易,如果預判全年的排放量低于配額的話,企業就要提前買,否則等到清繳時再買就很貴了,如果預判碳交易權將會多出的話,可以先賣。”齊康說。

    在交易品種上,全國碳市場目前只是碳排放配額的現貨,沒有引入期貨機制,也不涉及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碳排放配額交易應當通過交易系統進行,可以采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協議轉讓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

    2784551871654725632.png

    資料來源: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每個履約周期還將需要審計匯報,并由第三方核查機構形成審計報告。

    第三方核查機構某種程度上相當于證券市場系統中的會計師事務所,能否形成獨立、專業的第三方審計報告也是全國碳市場能否穩定運行的一大關鍵問題。

    對此,孫永平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第三方核查機構需要本著獨立性原則,全面核查企業提交的排放報告,確保碳排放報告數據的真實性,并出具核查報告。但是,在實踐中第三方核查機構的獨立性卻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核查任期、核查費、企業規模、市場競爭和非核查業務等多個方面,這些都需要專門的辦法加以規范。

    針對上述問題,孫永平建議:第一,實行定期輪換制度。第二,提高第三方核查機構的行業集中度。第三,加強對第三方核查和人員的管理。第四,在有條件的行業逐步推行在線監測制度。

    7605697336373215232.jpeg

    湖北經濟學院低碳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孫永平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9158123837743503360.png

    “十年磨一劍”:7地試點建設,多環節精心打磨

    4006464649660084224.png

    談及全國碳市場建設,多名業內人士均用了“十年磨一劍”來形容。

    據了解,自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準了北京、上海、重慶、湖北等7個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以來,一場由環保系統、交易所、公司發起的自上而下的搶跑戰就此打響。

    在7月16日上午舉行的全國線上碳交易啟動儀式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發言表示,為推動碳交易,我國加強了制度體系建設,印發實施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陸續發布了企業具體排放報告,核查技術規范和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規則,全國開展的基本框架制度體系已搭建形成。同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已列入國務院2021年立法工作計劃。

    作為全國碳交易的管理者,生態環境部門深諳制度保障的重要性。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自去年底以來,與碳交易相關的新規新政就有6個以上,這也為如今全國碳交易正式啟動鋪平了道路,令“提速”有了基石。

    而作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落地東道主上海,其對碳交易的初始設計就有“高起點”特征。

    齊康就表示,“2011年上海開始籌備建設碳交易市場,2013年11月即率先啟動交易,最早的策劃思路就是要做全國統一的碳市場。

    6612635681308494848.png

    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副總工程師齊康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上海落地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是全國唯一的集中交易平臺,匯集所有交易指令,統一配對成交;落地湖北武漢的則是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該系統對接交易系統的和結算銀行,根據交易系統成交結果開展清算交收。

    今年4月,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核心籌備人員之一劉銳(化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早在2年前相關的籌備工作就已經啟動安排,不過自己所帶領的團隊仍處于“常態化加班”中,在保證全國碳市場的正常推動外,還在謀劃未來更為成熟的相關機制。

    此外,作為碳交易系統的交易方,不少企業也早有謀劃。

    比如湖北上市公司長源電力(000966,SZ)早在2019年便已根據主管部門要求上報了全國碳市場注冊登記賬戶及交易賬戶的開戶申請,2021年初提交開戶申請資料,3月底收到注冊登記賬戶開戶通知。目前,長源電力旗下共有6個注冊登記賬戶,其中青山電廠(即國電青山熱電有限公司)獲得了全國碳市場第一個注冊登記賬號。

    887633535617601536.jpeg

    獲得全國碳市場第一個注冊登記賬號的青山電廠

    圖片來源:長源電力

    除了積極開戶配號外,還有不少公司專門成立了碳資產管理公司或平臺,比如豫能控股(001896,SZ)6月10日披露,其擬投資5000萬元設立全資子公司,以碳資產管理、碳金融服務為業務重點。

    長源電力副總經理任德軍也表示,公司目前由生產與燃料管理部負責碳資產管理,配置專職人員進行管理。另外,國家能源集團也成立專業化的碳資產公司即龍源碳資產公司。公司碳交易由龍源碳資產公司提供碳交易履約專業化服務,集中管理碳資產。

    事實上,在全國碳市場已正式啟動的大背景下,企業搭建專門的團隊跟進碳交易已是大勢所趨。齊康就建議企業在現有能源、環境、財務等部門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要構建涵蓋碳排放報告、交易組織、資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小組和會商機制。

    “除此以外,企業還應該建立自有的碳數據統計體系,依托現有能源數據統計、監測體系及計量器具體系,構建及時暢通、規范有效的碳排放數據統計體系,為碳排放數據報告、接受核查、清繳等工作提供堅實基礎。”齊康表示。


    9158123837743503360.png

    投資機會來了?摩拳擦掌者眾,但需保持理性

    9158123837743503360.png

    一個新興全國性交易市場的出現勢必會帶來新興的投資機會,摩拳擦掌者已經躍躍欲試。

    比如專注于第三方服務市場的碳阻跡,其于2009年便開始在英國做碳排放管理軟件,2011年,我國批準7省市試點碳交易后,便毅然歸國創業,選定的仍然是為巨頭公司做碳管理、咨詢服務賽道。

    173244808247811072.png

    來源:銀河證券研報

    “我們未來會推動產品及消費市場的低碳轉型,將商品按品類分成四大類,消費者看到任意一件商品就能知道它的碳足跡,通過終端需求選擇更加低碳的產品,倒逼生產端減排,已達到碳中和的目標。”碳阻跡創始人、CEO晏路輝表示。

    除了第三方服務市場商機涌現外,碳交易市場本身也收獲大單。

    就在全國碳市場啟動的半個月前,兩家上市公司達成的一項合作協議(初步意向協議)便受到市場關注。6月28日晚,岳陽林紙(600963,SH)發布公告,擬從自有林地碳匯量開發等三個方面保障提供包鋼股份(600010,SH)不少于200萬噸/年的CCER的自愿減排指標,排放周期不少于25年,即提供總量不少于5000萬噸的CCER減排指標。

    據披露,該合作協議涉及岳陽林紙200萬畝林業碳匯排放權的整合利用,按照當前市場價格約30元/噸至40元/噸測算,如交易實施,預計對其業績影響約6000萬元/年至8000萬元/年。

    太平洋證券近期研報分析稱,樹木生長固碳是減碳成本最低的路徑,建議關注森林碳匯板塊的投資機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基本不增加碳排放,建議關注光伏、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垃圾焚燒等可再生能源板塊的投資機會;火電、鋼鐵、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業是碳排放的主要領域,其各工藝環節碳排放的減少對于實現“碳中和”具有重大意義,建議關注再生資源板塊以及為高耗能行業提供節能降耗減排服務、技術和材料的相關技術領先公司。

    “森林碳匯、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都屬于碳中和下的熱門投資機會。”齊康表示,全國碳市場的開啟,能推動社會大眾進一步強化低碳意識,對于企業新增項目投資,碳排放成本則會作為新增成本要素納入考量。

    3817479328023518208.png

    券商普遍看好開發CCER對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帶來的額外收益

    來源:華寶證券研報

    事實上,要實現碳中和目標,綠色投資市場的空間也頗具誘惑力。據中金公司研究團隊預計,為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的綠色投資總需求約為139萬億元,這樣大規模的投資需要碳市場充分發揮激勵機制、引導功能、穩定預期等來實現。

    梅德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碳交易市場需要有多層次的產品,不僅是現貨交易,還包括更多的衍生品交易,如抵質押、資產證券化、擔保、再融資等融資類產品,以幫助履約企業以及投資者實現跨期貼現、套期保值、合理套利與風險管理。

    “碳市場給企業提供了除債權和股權外的第三類融資方式,就是碳信用綠色信用融資,或者說排放權融資。這不但能有效拓寬企業綠色融資渠道,更能破解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難題,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和綠色轉型發展。”梅德文表示。

    不過對于碳交易本身,目前限制還較多。上海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胡冬雯就提醒到,現階段的碳市場并不是一個完全開放的自由市場,具有很強的行政主導性,碳市場的參與方式及范圍也比較有限,社會主體對碳市場的投資行為需要理性,不建議抱有盲目操作和追捧熱點的心態。

    6014855961428424704.png

    記者手記丨轉型升級,要動真格了

    火熱的7月,全國碳市場終于迎來了火熱的開市。

    無論從交易時間段還是交易機制上來看,全國碳市場看起來和A股頗有些相似,但又大有不同。

    A股,靜靜地在那里。投資者可以選擇走進或者遠離;但全國碳市場,當行業開展試點后,只要企業達到了一定的條件,將被強制納入。

    碳達峰、碳中和大趨勢下,節能減排和轉型升級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選擇,它成為企業必須做的事。

    還記得前不久參加一家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公司董事長說,“十四五”期間還是可以抓住一點機遇適當發展火電,但再往后面,火電獲得新的發展機會基本就沒有了。

    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到來,是為讓我們每一個人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更暢快地呼吸。

    轉型升級,企業要動真格了。

    記者:陳晴 鄢銀嬋

    記者 夏冰、李明明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湯輝

    視頻編輯:王昊毅

    視覺:陳冠宇

    排版:湯輝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9點30分,開盤價48元/噸,僅10分鐘后,累計成交金額便超2200萬元。 經全天4個小時實時交易,成交量410萬噸、成交金額21023萬元,收盤價51.23元/噸,單日漲幅6.73%。 7月16日,萬眾矚目的全國碳交易正式開市,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首日的火爆程度透過上述數據便可窺見一二。對于成交價格,有專家認為,隨著節能減排的邊際成本提高,碳價長遠來看還將呈上行趨勢。 在今年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總目標,全國碳市場的建設進度一直是各方關注焦點?!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剑@一新興市場推出背后,是由環保系統、交易所、公司自上而下共同發起的一場賽跑,而賽道中蘊藏的投資機會,已經吸引了積極者的布局。 現場直擊:啟動首日碳價上漲6.73%,成交2.1億元 7月16日,全國碳交易在萬眾矚目中拉開序幕。當天的啟動儀式按照“一主兩副”的總體架構,在北京、湖北和上海同時舉辦。在湖北分會場,首先連線直播了北京主會場啟動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宣布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全國碳交易開盤價為48元/噸,全國碳交易首單在開盤兩分鐘后成交。開盤大約十分鐘即9時40分許,全國碳交易掛牌協議交易已經累計成交了45萬噸,成交額達到了2200多萬元。 全國碳市場上線啟動儀式,湖北分會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陳晴攝 申能集團、華潤電力、中國華電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大唐集團、浙江能源集團等10家企業成為全國碳市場首批成交企業。 湖北經濟學院低碳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孫永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國碳市場啟動第一天部分企業處于觀望中,參與交易的市場主體相對有限。因此更有參考價值和權威性的碳價,有待更多企業參與交易后來體現。而從長遠來看,隨著節能減排的邊際成本提高,碳價未來將呈上行趨勢。 7月16日啟動儀式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發言稱,生態環境部還將加強配合分配排放數據監督管理,印發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全國碳市場第一個產業周期,我國發電行業重點開放單位共計2162家,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45億噸?!?全國碳交易啟動首日,也引來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在湖北分會場舉辦的中國首屆30?60國際會議上,100億元的“武漢碳達峰基金”和100億元的“碳中和基金”正式啟動。 首屆30?60國際會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陳晴攝 在湖北分會場的會議間隙,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董事長曾慶祝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碳達峰、碳中和兩只基金,未來投入方向主要是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其中,“碳中和基金”的首單投向了新能源產業。 隨著全國碳交易的啟動,碳匯的發展也受到關注。“林業碳匯、工業碳匯等碳匯產品可開發的空間和潛力都很大?!痹鴳c祝表示,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對于我們和碳市場相關的各大主體,應該說都是重大發展機遇,對于國家和地方來講的話,有利于能源結構的轉型,產業結構的升級,然后促進“30·60行動”的實現。 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布的數據,7月16日即全國碳市場啟動首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量410萬噸,成交額21023萬元,收盤價51.23元/噸,較48元/噸的開盤價上漲6.73%。從全天價格來看,當天最高價為52.80元/噸,開盤價48元/噸即當天最低價。 上線首日交易實況 圖片來源: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 體系建設:總量、分配、核查、清繳、交易,五大環節構建交易流程 除了交易價格,大眾對全國碳市場的具體運作模式也頗為好奇。 據了解,全國碳市場采用“雙城模式”,將交易中心設置在上海,將碳配額登記中心設置在武漢。 在市場主體方面,本次全國碳市場上線依然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方式,首批納入2000多家電力行業的重點控排企業,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40%,個人和機構暫時不參與市場交易。 也就是說,目前的全國碳市場主要是這2000多家電力企業互相買賣,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確定碳排放總量,然后將碳排放配額分配給各個企業,配額分配的基礎是經過相關部門核查后的碳排放相關數據。 這些企業的首個履約周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配額有富余的企業可以在碳交易市場中出售獲得收益,配額短缺的企業則需要付出真金白銀購買配額來完成履約,運用"無形的手"推動企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梅德文認為,碳排放權過去沒有成本、價格等商品屬性,如今碳排放從某種程度上已變成一個生產要素,從觀念意識上讓企業認識到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需要支付額外成本。 那么在交易市場的主要制度設計上,是如何考量的?對此,上海碳交易市場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參與研究和組建上海碳交易市場架構的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副總工程師齊康對記者表示,碳交易制度的主要框架設計包括了總量、分配、核查、清繳、交易五個環節。 齊康認為,碳排放市場運行要服務于碳排放總量的控制,市場配額總量的確定從源頭上決定了配額市場的松緊程度。配額制度與各排放主體密切相關,決定了由誰分配、怎么分配、每家分配多少的問題。 “分配好企業可以去進行交易,如果預判全年的排放量低于配額的話,企業就要提前買,否則等到清繳時再買就很貴了,如果預判碳交易權將會多出的話,可以先賣?!饼R康說。 在交易品種上,全國碳市場目前只是碳排放配額的現貨,沒有引入期貨機制,也不涉及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碳排放配額交易應當通過交易系統進行,可以采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協議轉讓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 資料來源: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每個履約周期還將需要審計匯報,并由第三方核查機構形成審計報告。 第三方核查機構某種程度上相當于證券市場系統中的會計師事務所,能否形成獨立、專業的第三方審計報告也是全國碳市場能否穩定運行的一大關鍵問題。 對此,孫永平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第三方核查機構需要本著獨立性原則,全面核查企業提交的排放報告,確保碳排放報告數據的真實性,并出具核查報告。但是,在實踐中第三方核查機構的獨立性卻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核查任期、核查費、企業規模、市場競爭和非核查業務等多個方面,這些都需要專門的辦法加以規范。 針對上述問題,孫永平建議:第一,實行定期輪換制度。第二,提高第三方核查機構的行業集中度。第三,加強對第三方核查和人員的管理。第四,在有條件的行業逐步推行在線監測制度。 湖北經濟學院低碳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孫永平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十年磨一劍”:7地試點建設,多環節精心打磨 談及全國碳市場建設,多名業內人士均用了“十年磨一劍”來形容。 據了解,自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準了北京、上海、重慶、湖北等7個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以來,一場由環保系統、交易所、公司發起的自上而下的搶跑戰就此打響。 在7月16日上午舉行的全國線上碳交易啟動儀式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發言表示,為推動碳交易,我國加強了制度體系建設,印發實施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陸續發布了企業具體排放報告,核查技術規范和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規則,全國開展的基本框架制度體系已搭建形成。同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已列入國務院2021年立法工作計劃。 作為全國碳交易的管理者,生態環境部門深諳制度保障的重要性。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自去年底以來,與碳交易相關的新規新政就有6個以上,這也為如今全國碳交易正式啟動鋪平了道路,令“提速”有了基石。 而作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落地東道主上海,其對碳交易的初始設計就有“高起點”特征。 齊康就表示,“2011年上海開始籌備建設碳交易市場,2013年11月即率先啟動交易,最早的策劃思路就是要做全國統一的碳市場?!?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副總工程師齊康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上海落地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是全國唯一的集中交易平臺,匯集所有交易指令,統一配對成交;落地湖北武漢的則是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該系統對接交易系統的和結算銀行,根據交易系統成交結果開展清算交收。 今年4月,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核心籌備人員之一劉銳(化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早在2年前相關的籌備工作就已經啟動安排,不過自己所帶領的團隊仍處于“常態化加班”中,在保證全國碳市場的正常推動外,還在謀劃未來更為成熟的相關機制。 此外,作為碳交易系統的交易方,不少企業也早有謀劃。 比如湖北上市公司長源電力(000966,SZ)早在2019年便已根據主管部門要求上報了全國碳市場注冊登記賬戶及交易賬戶的開戶申請,2021年初提交開戶申請資料,3月底收到注冊登記賬戶開戶通知。目前,長源電力旗下共有6個注冊登記賬戶,其中青山電廠(即國電青山熱電有限公司)獲得了全國碳市場第一個注冊登記賬號。 獲得全國碳市場第一個注冊登記賬號的青山電廠 圖片來源:長源電力 除了積極開戶配號外,還有不少公司專門成立了碳資產管理公司或平臺,比如豫能控股(001896,SZ)6月10日披露,其擬投資5000萬元設立全資子公司,以碳資產管理、碳金融服務為業務重點。 長源電力副總經理任德軍也表示,公司目前由生產與燃料管理部負責碳資產管理,配置專職人員進行管理。另外,國家能源集團也成立專業化的碳資產公司即龍源碳資產公司。公司碳交易由龍源碳資產公司提供碳交易履約專業化服務,集中管理碳資產。 事實上,在全國碳市場已正式啟動的大背景下,企業搭建專門的團隊跟進碳交易已是大勢所趨。齊康就建議企業在現有能源、環境、財務等部門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要構建涵蓋碳排放報告、交易組織、資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小組和會商機制。 “除此以外,企業還應該建立自有的碳數據統計體系,依托現有能源數據統計、監測體系及計量器具體系,構建及時暢通、規范有效的碳排放數據統計體系,為碳排放數據報告、接受核查、清繳等工作提供堅實基礎?!饼R康表示。 投資機會來了?摩拳擦掌者眾,但需保持理性 一個新興全國性交易市場的出現勢必會帶來新興的投資機會,摩拳擦掌者已經躍躍欲試。 比如專注于第三方服務市場的碳阻跡,其于2009年便開始在英國做碳排放管理軟件,2011年,我國批準7省市試點碳交易后,便毅然歸國創業,選定的仍然是為巨頭公司做碳管理、咨詢服務賽道。 來源:銀河證券研報 “我們未來會推動產品及消費市場的低碳轉型,將商品按品類分成四大類,消費者看到任意一件商品就能知道它的碳足跡,通過終端需求選擇更加低碳的產品,倒逼生產端減排,已達到碳中和的目標?!碧甲枸E創始人、CEO晏路輝表示。 除了第三方服務市場商機涌現外,碳交易市場本身也收獲大單。 就在全國碳市場啟動的半個月前,兩家上市公司達成的一項合作協議(初步意向協議)便受到市場關注。6月28日晚,岳陽林紙(600963,SH)發布公告,擬從自有林地碳匯量開發等三個方面保障提供包鋼股份(600010,SH)不少于200萬噸/年的CCER的自愿減排指標,排放周期不少于25年,即提供總量不少于5000萬噸的CCER減排指標。 據披露,該合作協議涉及岳陽林紙200萬畝林業碳匯排放權的整合利用,按照當前市場價格約30元/噸至40元/噸測算,如交易實施,預計對其業績影響約6000萬元/年至8000萬元/年。 太平洋證券近期研報分析稱,樹木生長固碳是減碳成本最低的路徑,建議關注森林碳匯板塊的投資機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基本不增加碳排放,建議關注光伏、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垃圾焚燒等可再生能源板塊的投資機會;火電、鋼鐵、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業是碳排放的主要領域,其各工藝環節碳排放的減少對于實現“碳中和”具有重大意義,建議關注再生資源板塊以及為高耗能行業提供節能降耗減排服務、技術和材料的相關技術領先公司。 “森林碳匯、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都屬于碳中和下的熱門投資機會?!饼R康表示,全國碳市場的開啟,能推動社會大眾進一步強化低碳意識,對于企業新增項目投資,碳排放成本則會作為新增成本要素納入考量。 券商普遍看好開發CCER對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帶來的額外收益 來源:華寶證券研報 事實上,要實現碳中和目標,綠色投資市場的空間也頗具誘惑力。據中金公司研究團隊預計,為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的綠色投資總需求約為139萬億元,這樣大規模的投資需要碳市場充分發揮激勵機制、引導功能、穩定預期等來實現。 梅德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碳交易市場需要有多層次的產品,不僅是現貨交易,還包括更多的衍生品交易,如抵質押、資產證券化、擔保、再融資等融資類產品,以幫助履約企業以及投資者實現跨期貼現、套期保值、合理套利與風險管理。 “碳市場給企業提供了除債權和股權外的第三類融資方式,就是碳信用綠色信用融資,或者說排放權融資。這不但能有效拓寬企業綠色融資渠道,更能破解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難題,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和綠色轉型發展?!泵返挛谋硎尽?不過對于碳交易本身,目前限制還較多。上海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胡冬雯就提醒到,現階段的碳市場并不是一個完全開放的自由市場,具有很強的行政主導性,碳市場的參與方式及范圍也比較有限,社會主體對碳市場的投資行為需要理性,不建議抱有盲目操作和追捧熱點的心態。 記者手記丨轉型升級,要動真格了 火熱的7月,全國碳市場終于迎來了火熱的開市。 無論從交易時間段還是交易機制上來看,全國碳市場看起來和A股頗有些相似,但又大有不同。 A股,靜靜地在那里。投資者可以選擇走進或者遠離;但全國碳市場,當行業開展試點后,只要企業達到了一定的條件,將被強制納入。 碳達峰、碳中和大趨勢下,節能減排和轉型升級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選擇,它成為企業必須做的事。 還記得前不久參加一家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公司董事長說,“十四五”期間還是可以抓住一點機遇適當發展火電,但再往后面,火電獲得新的發展機會基本就沒有了。 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到來,是為讓我們每一個人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更暢快地呼吸。 轉型升級,企業要動真格了。 記者:陳晴鄢銀嬋 記者夏冰、李明明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湯輝 視頻編輯:王昊毅 視覺:陳冠宇 排版:湯輝馬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