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 2022-07-06 12:30:52
德國聯邦統計局7月4日公布數據顯示,5月份貿易逆差達10億美元左右,這是德國30年來首次出現月度貿易逆差。專家分析稱,德國制造業出口貿易正在經受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考驗,這一情況已經反映在德國汽車業的生產數據上。同時,擁有相似產業結構的日本也在遭遇制造業困難。在德國日本車企遭遇持續“逆風”之際,中國汽車行業在擺脫近期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后,開始拿出亮眼貿易數據。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已經有望同世界亞軍德國“掰手腕”。
“出口低迷已經開始”,德國電視一臺4日報道稱,與2021年同期相比,德國今年5月的出口額增長11.7%,達到1258億歐元,而進口額則增長27.8%,至1267億歐元。美國《華爾街日報》7月5日報道稱,這是1991年(即東西德統一后)以來德國單月進口首次超過出口。對出口和制造業的依賴已成為德國經濟的一塊軟肋。
《華爾街日報》稱,能源價格的飆升打破了德國的貿易平衡。這導致德國從俄羅斯和其他能源供應國進口的成本大幅增加。在截至5月份的五個月里,德國從俄羅斯進口同比增長54.5%,出口則下降29.8%。報道援引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保羅·多諾萬認為,德國進口貿易無礙,但出口貿易可能不足。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奧利弗·拉考的分析稱:“最近的宏觀數據表明德國在結構上對外部需求以及原材料、能源和中間產品的外部供應有多么依賴。”
德國聯邦批發外貿服務協會主席德克·揚杜拉表示,目前,出口主要受到與美國貿易增長的支持,“俄烏沖突的后果和國際供應鏈的中斷也將對外貿產生更大的影響。”總體來說,德國企業訂單越來越少。“如果切斷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形勢可能會變得更加嚴峻。因此,除了更多的自由貿易之外別無選擇,”揚杜拉說。
“德國工業原材料短缺加劇。”德國之聲7月3日援引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一項調查報告稱,6月份,74.1%的德國企業面臨中間產品和原材料采購瓶頸問題。約90%的企業稱未收到所需材料和初級產品,并預計“供應問題不可能在年內消失”。在汽車制造、機械工程等德國關鍵產業,存在供應鏈問題的企業比例尤其高。
圖片來源:新華社
目前德國新車積壓訂單創下歷史新高,但由于零部件短缺,汽車制造商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德國交通部(KBA)發布的5月乘用車新車注冊量同比下降10.2%。各品牌乘用車注冊量方面:大眾同比下降14.3%,寶馬下降12.8%,奧迪下降12.3%,梅賽德斯和歐寶則上漲。根據德國最大汽車集團大眾發布的最新數據,5月該集團在全球交付65.83萬輛乘用車,同比減少23.5%。在中國、西歐和北美市場,大眾的銷量均同比下滑24%左右。
與德國經濟結構相似的日本制造業也同樣遭遇能源和供應鏈危機,汽車制造業首當其沖。
日本央行7月1日發布的6月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結果顯示,大型制造企業景氣判斷指數較3月的調查下降5至9個點,連續2個季度惡化。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等物價高漲和中國部分城市封控引發的零部件供應短缺。判斷指數顯示,制造業全部16個行業中有12個惡化,汽車、生產用機械、電氣機械受零部件短缺影響顯著。
同時,日本在6月底公布的5月工業產出出現兩年來最大月度降幅。數據顯示,日本5月工業產出經季調后環比下降7.2%,汽車、電氣和通用機械等產品的產量大幅下降。日本八大車商的產銷量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其6月底聯合公布的5月國內產量合計為39.6433萬輛,較上年同期減少16.0%。豐田汽車同比減少28.5%,大發工業減少54.5%,馬自達也減少30.2%。
在銷量方面,日本汽車銷售聯合會7月1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6月,日本國內銷售的新車數量為208.6萬輛,較去年同期減少15%。這一汽車銷量為過去10年來最低。其中,普通汽車、卡車、公交車等銷量為128萬余輛,輕型汽車為80萬余輛,均較去年同期減少15%。
日本車企在海外銷售的汽車數量也有所減少。據《朝日新聞》6月29日報道,日本八大車商發布的今年5月的全球汽車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6.2%。這是繼去年8月以來,日本車企全球銷量連續10個月下降。
有日媒認為,日本車企在國內和海外銷量減少,從表面原因看主要是受能源價格上漲、全球芯片短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零部件不足影響,但從更深層次來看則是在全球能源轉型,電動車逐漸取代傳統汽車背景下,日本車企難以與新崛起的中美電動車企競爭的結果。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5月,中國汽車出口108萬輛,其中5月出口23萬輛。相比之下,1月至4月德國共出口汽車79.5萬輛,日本共出口汽車112.6萬輛。雖然缺乏德國和日本5月份的出口數據,但德國汽車出口近期遭遇停滯,4月份僅出口1.76萬輛,暴跌94%。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量有望超越德國,逼近日本。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201.5萬輛,幾乎較2020年翻了一番,僅次于日本(382萬輛)和德國(230萬輛)位居世界第三,并大幅超過韓國(152萬輛)。其中,新能源出口量達到31萬輛,同比增長304.6%。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海關總署出口數據預估,2022年全年汽車出口量接近300萬輛,出口量超越德國只是時間的問題。
強勁的出口數據背后,是中國車企制造產業鏈的強力支撐。數據顯示,中國2022年前五個月的新能源汽車出口數量達到17.4萬輛,同比增長141%。5月份,共有22340輛中國制造的特斯拉電動車出口到歐洲、澳大利亞、日本等市場。今年1-5月,特斯拉中國工廠電動車出口總量達96214輛,去年同期出口量為36753輛。
自主品牌方面,比亞迪7月3日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6月累計銷量646399輛,累計同比增長162%,其中新能源車銷量641350輛,累計同比增長314.9%,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車累計銷量已超過去年全年。
截至7月4日,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先后發布了半年交付數據,1月至6月蔚來交付新車50827輛,同比增長21.1%。小鵬上半年累計交付68983輛,是去年同期累計交付量的2.2倍。理想第二季度累計交付28687輛,同比增長63.2%。在中國近期推出新能源車消費刺激政策的背景下,中汽協預測,全國新能源汽車2022年銷量將達到500萬輛,同比增長42%。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昭東、宋毅)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