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16 00:49:34
如何看待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整體運行情況?下半年要穩住宏觀經濟大盤,重點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每經記者 劉艷美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070684
7月15日,備受關注的中國經濟半年報公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GDP為562642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二季度GDP為292464億元,同比增長0.4%,增幅較一季度回落4.4個百分點。
“二季度經濟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國家統計局表示,2022年以來,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多發散發,不利影響明顯加大,經濟發展極不尋常,超預期突發因素帶來嚴重沖擊,主要經濟指標在4月深度下跌,5月降幅收窄,6月企穩回升。
一系列扎實穩住經濟政策成效明顯,中國經濟克服超預期因素不利影響,呈現企穩回升態勢,穩住了經濟大盤,成績來之不易。
分省份來看,二季度,全國31個?。▍^、市)中,有26個地區生產總值保持增長。部分地區受疫情沖擊較大,上海、吉林二季度GDP同比分別下降13.7%和4.5%,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12.5%和7.6%,明顯高于全國水平。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政策效應顯現,我國經濟體量大、市場空間廣、發展韌性足、改革紅利多、治理能力強的優勢將進一步發揮,經濟有望保持恢復發展態勢。當然也要看到,外部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國內三重壓力猶存,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推動經濟持續恢復還要付出不懈努力。
如何看待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整體運行情況?下半年要穩住宏觀經濟大盤,重點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7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系教授陳憲、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海冰及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做客騰訊財經&城市進化論直播間,予以詳細解讀。
城市進化論:我們都知道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從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三駕馬車”目前處于怎樣的運行狀態?
張海冰:平時大家說的“三駕馬車”就是經濟學中講的三大需求:凈出口、投資和消費?,F在的情況是,出口很給力,投資在發力,消費很乏力。
從凈出口來看,6月份出口增速達到22.0%,上半年增速有13.2%,貿易順差又創新高,可以說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這一方面體現了我們國家全產業鏈的優勢,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動態清零的優勢。下一步我們還是繼續看好出口,但需要注意的風險是,如果西方市場出現衰退,可能會對外需有比較明顯的影響。
投資方面,目前我們各種穩增長政策還是以投資為主,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二季度增長4.2%,都保持正增長。在最困難的四、五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也是正增長,發力的態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短期來看,投資領域可能存在的風險,現在已經逐漸暴露出來了,就是房地產投資。上半年,無論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4%),還是房地產銷售面積(下降22.2%)和銷售金額(下降28.9%),都出現負增長態勢。最近,我們這種停貸、斷貸的事件也逐漸引起各大銀行、包括金融管理部門和更高層的重視。相信這個問題不是很大,我們通過各方協調可以得到解決,不會構成系統性風險,但是也應當引起重視。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投資更大的問題還在于不可持續性。我們已經經歷了快速工業化和快速城鎮化,高峰階段已經過去了。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房地產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還是廠房設備投資等,都不可能保持像前三四十年的高速增長態勢。投資在GDP當中的占比,也不可能長期保持百分之三四十的比例。
我們之前提出了一個比較首創的預警,就是要為投資規模下降1/3做好準備。在未來5~10年或更短時間內,我們的投資規??赡軙陆?/3甚至更多,要為這種轉變做好準備。
未來人口老齡化對于房地產的需求趨勢,大家都可以看得到了,很多人口流出的城市,房子已經出現明顯過剩。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無論是高速公路、高鐵,還是公路,從人口密度來看覆蓋率都相當不錯了,進步空間也有限。
在我們的研究當中還發現,某些省份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甚至已經超過當地GDP規模。也就是說,一塊錢的投資,已經不能創造一塊錢的GDP。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要將投資作為未來穩增長的抓手,可能存在一定風險。
最后看消費,無論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還是居民消費支出,表現都不是很好。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0.7%的負增長,二季度整體下降4.6%。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扣除價格因素影響,上半年實際增長只有0.8%,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還下降了0.9%。
表面上看,消費受疫情管控措施的影響比較大,有些城市可能對人員流動有限制,公共場所都封閉了,影響比較大。但實際上,消費更多是受居民收入增速和收入預期影響。我們未來的增長動力結構在發生變化,以投資穩增長不可持續,這種情況下消費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但目前來看,消費這方面的轉機還沒有出現,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圖片來源:新華社
城市進化論:今年上半年疫情對于整個經濟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進一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
陳憲:統籌疫情防控、穩定經濟增長,現在處于首要地位。這兩年多來可以看到,經濟增長的最大變量就是疫情。疫情反復時,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民生困難相對也更大。一旦疫情趨緩,經濟馬上就會反彈,民生也就好一些。這就說明,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好的,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處理好疫情防控跟經濟增長的關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把防控端、經濟端研判一下,現在的痛點、難點到底在什么地方。比如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上海疫情暴露出來的產業鏈協同問題,難點、痛點到底怎么緩解?再比如接觸性服務業有很多小微企業,它們抗打擊能力是很弱的,在供給端、需求端、民生端要綜合研判,找到痛點、難點,再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另外,要嚴肅處理防控當中出現的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F在有些專家認為下半年經濟增速可以達到5.5%,甚至還有說可能到5.5%-6%。我同意這個說法,但前提是我們的經濟和民生要回歸正常、回歸常態。
城市進化論:其實現在從消費端和投資端來看,都遇到了對未來的預期、對未來信心的問題。下一階段拉動消費和投資,特別需要注意什么?
張海冰:消費這一塊,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很多紓困和幫扶措施。但我們分析后發現,這些政策基本都不是鼓勵消費政策,而是就業幫扶政策。
比如你開一家奶茶店,給你減免一點房租或緩繳社保,讓奶茶店可以開下去,員工也得到了就業機會。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消費者不進店消費、沒有客流,這種情況下繼續開下去,實際上是繼續失血,對小微企業等維持生存是不利的。
我們要拉動消費,關鍵是要有客流,要讓消費者敢上街、敢進店,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消費者的收入情況和收入預期。近十多年來,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一直處于緩慢下行狀態。收入增速下行,會影響到人的預期。再疊加前幾年房價上漲對消費的擠壓,無論對日常消費還是可選消費,都產生了不利影響。
加上這兩年疫情影響,居民收入情況可能更加嚴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呼吁消費政策能夠真正從需求端發力,就是從消費補貼的角度應當步子再大一點。不光是說現在部分地方出臺的消費券措施,在需要的時候,還應當從全國層面對低收入群體、包括受疫情沖擊比較嚴重的一些行業群體,對他們的收入進行補貼,提升消費信心。
低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是很高的,因為他的收入有時候是入不敷出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得到一些補貼,會很快把錢花出去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或稍有改善。在這種情況下,對消費的拉動或消費激活,是真正有效的政策。
再從投資的角度來講,一定要正視投資增速不可持續的問題。我們疫情之前和一些專業機構做過一些調查,各地在發專項債過程中都覺得很困難,困難在哪兒呢?就是沒有項目,項目荒。很多地方為了完成申報任務或拿到資金,就會出現部分項目“注水”的情況。
現在我們也在努力挖掘新基建領域的潛力,比如儲能、充電樁等,這是非常好的,也是調整經濟結構所必須的,但它的體量相對來說還比較小。什么東西能頂上來?還是要靠消費。
我們要建設統一的國內大市場也好,暢通國內國際大循環也好,都必須消費更多發力,讓消費更多增長。短期來看,消費要真正從需求端去發力,改善居民收入狀況和收入預期。長期來看,穩消費、促消費,要有適當的體制和機制保障,提高居民收入,包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等,都是促消費的長遠措施。
圖片來源:新華社
城市進化論:市場主體是我們經濟大盤的“細胞”。對于企業來說,下半年如何應對挑戰和機遇?
陳憲:現在講到企業,大家都知道很艱難。除了前面說的要改善外部環境、放松外部約束,對于企業自己,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活下去。
怎么活下去?我們首先還是要給企業信心,現在又到了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時候。雖然現在短期矛盾很集中,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沒有變的。比如出口超預期的增長,還有很重要的外商投資數據,這都說明中國經濟中長期向好,企業要有信心。
中國經濟還在進行很多結構性調整,企業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應該怎么順勢而為,就是產業發展放在什么地方,發展的重點在什么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增長還是很快的。
另外,在有信心的條件下,活下去的具體辦法,就是拿到現金流。尤其對于科技型企業和“0到1”的企業,是有條件的、手里是有籌碼的,因為各種創投資金、產投資本還是很活躍的,也是有錢的。這個時候哪怕降低一點估值、便宜一點出讓股權,也要拿到現金流,不然你怎么活下去?
城市進化論:市場主體當下確實面臨著發展上的壓力和困難,我們也看到,今年上半年一系列金融政策也在持續為市場主體提供助力和幫扶。同時為了增加流動性供給,金融機構也在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方面的支持力度。然而前幾天,央行也多次進行了3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結合今天看到的宏觀數據,釋放出什么樣的市場信號?
張瑜:30億元的投放操作其實并不是首次,在2021年年初的時候用過。大家可能認為這是央行整個貨幣政策變化的前置信號,因為確實在2021年的操作當中產生了這樣的效果,資金面快速收斂,資金利率回歸政策利率附近運行。
但我并不認為需要過度關注30億。因為本身在目前的央行框架當中,價格比量重要。流動性整個量的管理,包括降準工具,我們現在都不能完全算作貨幣政策轉向或者不轉向的操作,更多是一個流動性管理工具,其實還是價格、利率更重要,因為是最終交易的核心。
不過,我認為流動性在整個三季度確實會逐漸回歸常態化。
短端5-7月資金端銀行間利率非常便宜,只有1.6%、1.7%的水平,大家覺得非常寬松。但我對這個寬松的定義是“被動寬松”,因為這段時間經濟需求本身比較弱,沒有人用錢嘛,錢都淤在銀行間,是被動流動性淤積的結果。
三季度,我們認為流動性也是“被動收緊”, 慢慢經濟復蘇了,咱們也慢慢放開了,人流、物流、貨運流已經在做一些邊際優化。整個信用擴張數據,也看到企業中長期融資貸款開始有一些修復。原來淤積的水,多多少少隨著經濟好轉,大家慢慢“喝”下去一些,水位下來了,利率自然就上去了。
但是再往后,會不會有主動收緊的風險?我的主觀判斷是傾向于收緊的概率比較小,一是因為經濟結構修復得不夠均衡,投資占比依然較高、消費服務業占比較低。另外,通脹的高度雖然有了,但是通脹的寬度是不夠的,比如說PPI單邊回落、大宗商品最近價格掉得很兇,同時核心服務業的通脹也是上行偏緩慢的,所以通脹范圍也不夠大。
圖片來源:新華社
城市進化論: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下一步國內利率政策會不會有新的改變?
張瑜:這個問題先要看美國加息的背景是通脹,現在美國通脹率是9.1%左右,雖然看高度感覺跟1980年大滯脹時有點小差距,當年頂點是14.8%;但是看寬度,已經跟1980年差不多了,超預期的通脹風險在增加。
對于美聯儲加息,現在的一致預期是7月、9月,年底包括11月、12月,就是未來美國還有四次美聯儲議息會議,大家的一致預期是75BP、50BP、25BP、25BP的加法,我個人感覺每一次都有超預期的可能。如果通脹比預期要高,美聯儲加息不比市場預期高,如何制伏通脹呢?
所以我們現在認為美國通脹是不是一定見頂了、到拐點了?我覺得這個判斷太早了,還是應該對美國通脹的風險保持充分警惕性。
在國內“傳染性”上,前幾次我們跟美國貨幣政策大反向的時候,就是我們這邊偏穩增長、偏寬松,美國那邊偏緊,比較典型的像2015年、2018年,基本上三年一小次。當時會被動一些,因為那個時候匯率不夠有彈性,現在匯率彈性夠開,貨幣正獨立性可以因為匯率彈性加大而得到更好的呵護和保證。
最后到對國內貨幣政策的看法,我認為還是以內為主?,F在匯率在6.7、6.8左右,距離前期敏感位7.2,還有可以接受貶值或彈性加大的空間。只要內部需要,我們用匯率彈性去保護或捍衛國內貨幣政策獨立性,這個問題是不大的,因為目前還是有戰略縱深的位置。
城市進化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了全年5.5%左右的增長目標。怎么看下半年經濟走勢?
張海冰:二季度經濟度過了非常艱難的時刻,下一步,我們還是應該在服務業領域進一步發力。今年來看,三大產業中,農業是很穩的,工業增長也不錯,相比之下,服務業面臨更大的困難。
上半年第三產業的增長是1.8%,二季度則下降了0.4%。第三產業是承載就業最大的產業,就業影響著大家的收入,收入影響著消費,消費又反過來影響GDP增長。下半年希望疫情防控措施更加科學化,讓居民能夠上得了街、進得了店,能夠把錢花出去,讓困難群體也有錢可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下半年的穩增長局勢將是非常有利的。
陳憲:上半年實現正增長確實很不容易,尤其是中國經濟的核心區域都受到疫情影響,最早是珠三角,然后是上海、北京。
前面的數據已經出來了,我們現在更多是往后看,要實現全年5.5%的目標,下半年增速要8%以上了,確實有點難度。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還是要考慮疫情防控的科學化和精準化。你至少使得三季度跑到6%、7%,四季度再跑到更高一點,全年的情況才會好一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