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0 22:32:37
每經特約評論員 張敬偉
上半年,消費市場最大的亮點莫過于新能源汽車。數據顯示,6月份,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分別完成了59萬輛和59.6萬輛,同比均增長1.3倍。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產銷規模均創新高,市場滲透率達到21.6%,預計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或達500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可是消費者發現新能源汽車的保費價格也水漲船高。有消費者表示,去年底購買了一輛售價20多萬元的新能源汽車,首年保費6200元,在當年沒有出險的情況下,今年續保費用已漲至7200元。另有消費者算賬,原價16.8萬元的合資新能源車折后落地價格為14.3萬元左右,新車車險保費為5182元。但是去年這個價位的新能源車的保險價格為4000元左右。
新能源汽車保費價格水漲船高,和燃油汽車的保費價格形成鮮明對比,自然會成為消費者的槽點。不過,盡管保費價格高企,但是新能源車的綜合成本還是遠低于燃油汽車。成本核算下,消費者似乎也能忍受保費價格的槽點。
消費是穩住經濟大盤的主陣地之一,新能源消費堪稱消費領域的亮點。筆者認為,為確保全年經濟運行維持在合理區間,必須保持新能源車消費的熱度。而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既是原油價格上漲使然,也和國家促進新能源車消費的政策導向相關。
去年4月,財政部等三部門發布《關于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有關政策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今年7月,商務部等17部門發布《關于搞活汽車流通 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就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提出多項具體舉措。比如,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政策到期后延期問題。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出臺下鄉支持政策,引導企業加大活動優惠力度,促進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消費使用。
一方面是國家出臺種種舉措刺激新能源車消費,另一方面卻是新能源汽車保費價格水漲船高,這顯得有些不合時宜。當然,消化消費槽點,要有系統思維。新能源汽車產業,包含著政策面、供給側和消費端三方博弈,達到利益平衡實現多贏才是正理。
從政策面而言,免征購置稅提振新能源車消費是穩住經濟大盤的現實舉措,但從長期而言則是有序引導新能源車逐步替代燃油車。新能源車替代燃油車,中美歐等主要經濟體都給出了時間表,從市場容量、滲透率、消費者接受度看,中國都走在全球前列。中國有新能源車市場優勢,有龐大的消費潛力支撐,也有技術領先的造車新勢力。不過,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優勢,除了促銷費的政策紅利支持,也要形成更強的政策倒逼,加快燃油汽車企業向新能源轉型。
除舊布新,甚至壯士斷腕,都是必要的。新能源車產業競爭,是全球性課題。不僅是汽車產業的迭代升級,也是促進清潔能源轉型的契機,更是新一代互聯網技術賦能自動駕駛的機遇。因此,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是政策賦能的短期刺激,還需著眼于長遠,形成有序推進的戰略舉措。
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的亮點和新能源車保費價格高企的槽點,既符合市場邏輯,也隱含著新能源車技術和質量亟需升級的問題。
就前者而言,新能源汽車保費價格水漲船高,是因為新能源汽車出險率、維修成本、賠付率都比燃油車要高。中國銀保信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整體出險頻率較非新能源汽車高3.6%,家用新能源汽車出險率較非新能源汽車高9.3%,家用新能源車型的案均賠款較非新能源汽車高2.7%。所以,新能源車保費價格高企,是符合市場邏輯的。畢竟,保險公司也是要追求合理利潤的。
就后者而言,新能源車保費價格水漲船高也意味著新能源車質量有短板、技術有瑕疵。譬如電池,技術更新還在迭代之中,中國消費者追求高續航,電池技術、質量和消費者訴求間就存在著短期內難以解決的矛盾。此外,還有一些高科技技術的運用,由于互聯網技術更新換代快,就會帶來營銷宣傳和消費體驗的不匹配等問題。
只有消弭除疵,新能源車產業才能行穩致遠。中國新能源車產業,市場規模大,起步較平穩,技術也領先,但要精益求精,在全球新能源車產業大比拼中才能贏得最終勝利。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