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08 11:23:10
◎從直播到社交,再到相親產品的打造,映宇宙精準把握用戶需求,“沒有永遠追求規模上的第一,而是追求團隊在這個過程中的良性和健康發展”。
◎借助“小而美”的眾多產品的語言體系、社交方式、商業邏輯形成矩陣,用星星之火實現行業燎原之勢,是映宇宙的核心競爭力。
每經編輯 唐元
解析文創企業新布局。今日,我們為您帶來對映宇宙的觀察。
我國網絡直播行業自2005年起步,2016年迎來爆發,并于2019年進入整體成熟期。疫情刺激下,直播經濟與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直播電商高歌猛進、邁入萬億元時代。
伴隨市場成熟,我國直播用戶顯著增長。截至2021年底,國內網絡直播用戶達7億人,網民滲透率已超過68%。艾瑞咨詢顯示,2021年國內直播市場規模超過2200億元。
直播內容從單一的秀場直播向電商、教育、文體、社交、財經等多領域滲透。部分細分賽道,如電商直播出現爆發式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22年中國電商直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上升至15073億元。
映宇宙(原名:映客,2022年6月15日正式更名)所屬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成立,公司總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2015年5月,核心產品映客直播上線,開創國內移動直播新紀元。
2018年映宇宙在香港上市,成為港交所娛樂直播第一股。目前,集團在北京、長沙、廣州、???、香港五地設有子公司,員工總數超3000人。
映客以“矩陣式產品”發展戰略,孵化出多款現象級音視頻社交產品,包括在線相親產品“對緣”、興趣社交產品“積目”等,連續兩年躋身互聯網百強企業。
2022年6月15日,映客正式更名映宇宙,希望把線下人和人之間交互的無縫感在元宇宙里通過新的產品去創造。
圖片來源:“inkeverse映宇宙”公眾號
映宇宙最早從產品“映客APP”起家,是直播行業的開拓者,在用戶中建立了廣泛認知。2019年開始布局多元化產品,進入社交、相親領域,如今已處于上述細分賽道的領先地位,逐步建立起了全場景社交平臺矩陣雛形。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時期:
(一)起步期。2015年5月,“映客直播”App開啟相關業務,于同年11月吸引注冊用戶超過100萬人。
(二)深耕期。不斷打磨垂直產品,開設音樂、電臺、交友、戶外、二次元、電商等多個頻道,并在中國直播行業率先開啟“直播+綜藝”、“直播+迷你劇”的模式。有效擴大用戶群體,2016年底注冊用戶近1.5億、月活用戶3000萬、主播人數3000萬,2017年注冊用戶數達1.95億人;2018年成功上市。
(三)矩陣期。為應對市場沖擊,映客2019年明確“互動娛樂+社交”的發展戰略,開發陌生人社交,收購Z世代社交產品“積目”等,不斷豐富產品矩陣,其視頻相親產品“對緣”,位于賽道第一梯隊。
圖片來源:“映客”公眾號
從發展脈絡看,映宇宙是中國互聯網公司里唯一沒“燒過錢”的公司,自誕生第一年即開始盈利。映宇宙秉持的商業底層邏輯是——產品做得“小而美”,能夠完成商業閉環,用穩定的現金流、利潤支撐公司持續發展。
從直播到社交,再到相親產品的打造,映宇宙精準把握用戶需求,“沒有永遠追求規模上的第一,而是追求團隊在這個過程中的良性和健康發展”。
借助“小而美”的眾多產品的語言體系、社交方式、商業邏輯形成矩陣,用星星之火實現行業燎原之勢,是映宇宙的核心競爭力。
圖片來源:“映客”公眾號
成都是全國聞名的網紅打卡地,成都人包容、創新,喜歡追求新鮮事物,樂于嘗試,為直播業發展繁榮奠定了市場基礎。不管是成都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近年來紛紛加大直播業務布局。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3日,四川省共有超過1648家直播電商相關企業,其中成都超過1000家,占比超60%。
成都還有著完善的扶持政策。如武侯區針對注冊資金在1000萬以上的直播電商MCN機構,給與20萬元到100萬元不等的一次性獎勵扶持,并在稅收和基礎設施配套上享受政策優惠。
基于映宇宙的成長脈絡分析,直播行業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能力建設:
(一)找準優勢賽道,深耕垂直領域
不管是剛起步的成都公司還是謀求進一步發展的本土企業,在直播賽道的選擇上都需要清晰明確的市場定位,直播內容不宜大而全,應從垂直入手,通過在某個細分領域的淬煉總結,實現后續產品的開發運營。
以映宇宙在相親領域的案例分析,基于中國出生率急劇下降,90后、00后婚姻觀念改變,社交信息不對稱導致年輕群體生活圈子進一步緊縮的現狀,映宇宙從一線城市年輕人群面臨的適婚對象的痛點入手,利用互聯網工具,通過線上視頻化,加速用戶彼此了解,快速篩選匹配,提高線下約會成功概率。這便是映宇宙啟動相親賽道后,打造相關業務的主要邏輯,成功在相親市場開辟了一個新領域。
直播企業可從細分賽道切入,利用互聯網工具和平臺,以高效率、低成本方式找到市場痛點,解決用戶需求,便捷用戶體驗,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建立情感連接,增強用戶黏性
行業升溫掀起全民直播浪潮,成都直播企業想要乘勢發展,需要加深與用戶之間的情感紐帶。
一方面加強觀眾與主播之間的情感連接。運用后臺數據,分析主播直播話題用戶參與度,強化粉絲喜好交流,策劃引導直播新話題。
另一方面加強觀眾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接。擴大粉絲互動,加強直播間活躍度,持續提高用戶粘性,可獲得較高變現價值。
(三)完善直播基地,招攬高端人才
《2021年直播產業人才報告》顯示,直播人才招聘需求主要集中在新一線與二線城市,二者職位數占比分別是36.73%和23.44%,高于一線城市的21.39%。南方城市職位數占比達59.04%,明顯高于北方的40.96%。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為“網紅第五大城市”的成都,崗位需求也排在前5位。
高質量直播、頭部主播才能吸引更多用戶留駐,成都直播企業需要進一步完善直播基地打造,提供更好的環境支持,達到直播“人、貨、場”的聚集目標。
直播業態發展的日益完善,為求職者帶來更多崗位機會。圍繞直播業態的就業鏈條,正走向高度職業化和專業化,知識化、高端化將是直播行業未來態勢。
同時,除著力主播、助播等核心人才培養之外,應系統性增設選品、腳本策劃、運營、場控等新興輔助崗位人才培養,整體提升直播行業專業化水平。
歡迎文產工作者持續關注,同時希望智庫組織、行業協會、市場主體、研究機構等與我們密切聯系,提供更多前瞻性觀點和創新實踐案例,推動思想交流、產融對接、政企合作,實現信息溝通、要素匯聚、價值倍增。
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聯系人:曹老師
電話:(028)86612272;郵箱:313198732@qq.com
獲取每期【完整版PDF報告】可通過郵箱:lengxueting@nbd.com.cn與我們聯系,或者于本期資訊完整發布后,后臺私信“天府文創云”微信公眾號與我們聯系。
封面圖片來源:“映客”公眾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