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北京、杭州“動作頻頻”,帶來哪些文創新生態?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08 11:23:23

    ◎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近年來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園區,產業園區模式已成為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有力舉措。

    ◎杭州之江文化產業帶精準分析產業著力點,將“發展核”上散布的頭部資源聚力到數字文化產業,聚合已有資源,打造“之江數字文化產業園”。

    每經編輯 唐元    

    前幾日,我們聚焦了電競“熱”話題以及解析了三個文創企業的新布局。今日,我們為您帶來對北京和杭州文創新生態的觀察。

    北京的“服務中樞” 助力全市文化產業園區發展

    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近年來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園區,既有中關村軟件園、首鋼文化產業園等大型園區,也不乏77文創園、繁星戲劇村等“小而美”的特色園區,產業園區模式已成為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有力舉措。

    北京文化產業園區全國領先,離不開北京市相關部門所扮演的全市園區“服務中樞”這一重要角色。

    圖片來源:“繁星戲劇村”公眾號

    編織互聯互通的服務體系

    出臺扶持政策、創新服務方式,是地方政府發展產業的基本抓手。但是,政策舉措相互之間缺乏聯動,致使效果打折扣,更有甚者部門政策之間矛盾牽制,成為部分地區產業政策執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北京在為文化產業園構造服務體系時,注重了各項舉措間的互聯互通,相互聯動。

    金融服務一直是文創企業最為迫切的需要。2020年,北京市出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市級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園區“服務包”工作方案》,明確設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整合調動北京市“投貸獎”聯動政策、文創金融服務平臺和文創板兩個平臺等已有金融服務資源,打通文創金融服務領域的資源壁壘,提供“家門口”一站式服務。

    其具體做法是:打造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在一個物理空間內,有效整合各類金融服務和政策資源,面向有融資需求的文化企業提供政策咨詢、項目對接、金融業務辦理、投融資合作等一站式專業服務,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企業的資源分散、信息渠道不暢、融資對接困難、缺乏專業指導等問題。

    圖片來源:“77文創”公眾號

    “服務專班”+“服務管家”

    營商環境是地方政府發展區域經濟、招引產業項目的軟實力。北京市在促進文化產業園區發展中,注重高規格、全方位提供政務服務。

    《北京市推進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在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框架下,設立園區高質量發展專項工作組,負責統籌市區兩級力量,明確職責分工,整合政府和市場資源,制定發布規劃政策,督促重點任務落實。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市級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園區“服務包”工作方案》,還創新了“服務管家”模式,為文化產業園區配備市區兩級三個種類的服務管家,編制了一張精細化、專業化的服務網格。

    具體而言,北京市委宣傳部是“服務包”的“總管家”,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是“專項管家”,園區所在的區委宣傳部(或區文化產業促進機構)是本區文創園區的“服務管家”。

    “總管家”主要研究制定服務兩類市級文化園區發展的服務舉措和政策措施,統籌協調推動“服務包”的實施,接收“服務管家”反饋的園區發展訴求并逐項研究豐富服務包內容;

    “專項管家”主要負責為園區發展提供專項服務,解決行業性問題;

    “服務管家”則主要建立園區建設運營管理機構的“直通車”機制,定期走訪調研,收集園區訴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打通政務服務與企業發展“最后一公里”。

    杭州之江文化產業帶的“聚點成面”打法

    之江文化產業帶誕生于四年前。2018年,浙江省委宣傳部會同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杭州市委宣傳部編制《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規劃》,正式提出之江文化產業帶概念。

    之江文化產業帶以錢塘江(杭州段)為依托,以杭州市富陽區富陽大橋到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江段為核心軸線,依據現有文創產業基礎,以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影視文化產業、藝術創作產業和動漫游戲產業為重點。

    規劃之初,提出“到2022年產業帶實現增加值達800億元”,實際上,2020年,之江文化產業帶就實現了文化產業增加值890億元,發展模式卓有成效。

    “聚點成面”思維,助力產業聚合發展

    龍頭企業、頭部機構帶動產業鏈是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如何將呈點狀分布的企業(機構)連片成“面”,發揮產業集群效應?依托良好的產業基礎,之江文化產業帶應運而生。

    位于之江轉塘及緊鄰的富陽銀湖區塊是產業帶的“發展核”,區域內遍布著中國美術學院、浙江音樂學院以及西湖藝創小鎮、云棲小鎮、龍塢茶鎮等優質文創資源,以及阿里巴巴、西湖高等研究院等企業集團和科研機構。

    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學院”公眾號

    之江文化產業帶精準分析產業著力點,將“發展核”上散布的頭部資源聚力到數字文化產業,聚合之江文化中心、中國美術學院、浙江音樂學院以及西湖藝創小鎮、云棲小鎮、龍塢茶鎮等已有資源,打造了“之江數字文化產業園”。

    依托阿里巴巴、西湖高等研究院等企業和科研機構,建立以“文化+科技”為特色的全省數字文化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圍繞推進數字虛擬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建設創意產品打樣數據庫、知識產權專利數據庫、文化產品體驗測評數據庫、3D電影渲染數據庫等,探索建立國際互聯網數字文化研發中心。同時,依托杭州數字化基礎設施,籌劃建立電影學院和電子競技產業園區。

    圖片來源:“藝創小鎮”公眾號

    借力省級資源,提升輻射能級

    雖然之江文化產業帶在地理區位上均屬杭州市,但卻獲得了省級資源傾斜、共同建設,有效擴大了影響力。

    規劃上,2018年,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杭州市委宣傳部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將之江文化產業帶定位為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引擎,突出帶動輻射作用,并舉全省資源,按照參與全國乃至國際文化產業競爭的重大平臺、萬億級產業規格進行建設打造。

    在公共文化設施布局上,浙江省博物館、圖書館、非遺館、文學館等重要文化場館均圍繞之江文化產業帶規劃建設,旨在將這些重大硬件資源與其他文化創意項目相結合,形成浙江省文化樣板項目,進一步提升之江文化產業帶競爭力。

    歡迎文產工作者持續關注,同時希望智庫組織、行業協會、市場主體、研究機構等與我們密切聯系,提供更多前瞻性觀點和創新實踐案例,推動思想交流、產融對接、政企合作,實現信息溝通、要素匯聚、價值倍增。

    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聯系人:曹老師

    電話:(028)86612272;郵箱:313198732@qq.com

    獲取每期【完整版PDF報告】可通過郵箱:lengxueting@nbd.com.cn與我們聯系,或后臺私信“天府文創云”微信公眾號與我們聯系。

    封面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學院”公眾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