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13 23:19:50
◎2020年初,劉小忠曾在門店門口聊起如何在關停期解決房租和員工薪酬壓力。三年后,當時的門店已經退租,再聊起這個讓人又愛又怕的行業,以及“圍城”里的生活時,壓力變成了不能中斷的個人社保和日復一日的生計。
◎旅行社是很看資源的行業,餐飲、大巴車、景區、緊俏的酒店等都是資源,合約一簽就是3~5年。只有把資源拿在手里,未來市場恢復時才能持續發力。
每經記者 楊卉 每經編輯 梁梟
12月13日,神舟國旅燈市口門店經理劉小忠等到了所屬文旅部門的業務恢復公告。細細算來,從2020年春節初次叫停業務,到今年12月7日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一共是1047天(不含12月7日)。不能帶團的時候,劉小忠下過工地,也干過銷售,旅行社反而成了副業。
隨著各地文旅部門陸續推出更新政策,越來越多的旅行社開啟了復工模式,但客流量、市場熱度都還未達到預期。業內普遍認為,在目前市場觀望情緒較重的背景下,至少要到明年才能有所好轉。盡管恢復仍需時日,走過寒冬的旅行社已經自發走在了創新的路上,加速洗牌進程。熬過這個冬季,黎明就不遠了。
12月13日中午,正準備午睡的劉小忠瞥到手機上一則來自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消息,一骨碌從床上爬了起來。疫情這三年,能讓旅游人如此興奮的消息并不多,這次,劉小忠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
對于在官方“登記”的正規旅行社,能否帶團、團隊是否可以跨省,都需等地方文旅局的消息。因此,盡管12月7日之后疫情防控政策有所調整,部分旅行社仍處于待機狀態。
盡管12月7日至今還沒有游客找到劉小忠,但這幾天,很久不坐班的他每天都會早早打開電腦,反復刷新官方網頁。按照劉小忠的判斷,近幾日就將有更新政策出臺。
確如他所料,“即日起,恢復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經營在京團隊旅游、進出京跨省團隊旅游及‘機票+酒店’業務。”短短幾行字,劉小忠反復看了好幾遍。從上述通知消息來看,此次調整不僅涉及在京團隊,跨省游也被一并放開,“算是一步到位了”。
整個下午,劉小忠都處在興奮的狀態里,一邊回憶這幾年的經歷,一邊為復工作準備。但喜悅的同時,他也清楚地意識到,近期疫情在社會面上仍舊存在,大部分消費者的重心在出差、家庭、醫療等方面,旅游暫時要被“放一放”。
“就像臺風來時會下暴雨一樣,一口氣下完就好了。”劉小忠預計,元旦及春節前后會有所好轉,到2023年的2月、3月,隨著春暖花開,旅游市場復蘇會更明顯。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869899
和還沒開單的部分旅行社相比,哈爾濱的旅行社從業者李蕾(化名)的情況要好些,但也只是“稍微”好些。
12月7日晚,李蕾接到了可以接團的通知,并在12月8日將這一消息分享給了客戶。到12月11日晚,李蕾所負責的業務條線上,大部分訂單還沒有約定出行日期。“和以往比,情況肯定是在變好的。但確實沒有很大的量進入,甚至還不如做活動的‘雙十一’。”
李蕾告訴記者,出一趟團,從導游到司機、酒店、餐廳等都是彼此綁定,有一環不暢都會影響整個鏈條。近幾年旅游業斷斷續續,連馬迭爾冰棍(一種哈爾濱特色冷飲)的銷量都被影響了……
冬天還要過多久?李蕾分析當前的市場情緒認為,起碼要到明年才能好轉。不過,今年冬天或許也是疫情給旅行社帶來的最后一個困難時期。熬過這個冬天,即使游客還在觀望,只要有咨詢,能帶起流量和熱度,大家就可以回歸崗位。最起碼,未來已經出行的團隊不會被突然叫?;蚋綦x了。
半路被叫停,是旅游人三年來最大的心理陰影。劉小忠說,回憶起當時的忙亂場景,仿佛還是昨日。
2020年正月初二,劉小忠帶著緊張赴約的兩批游客奔赴首都機場。一旦超過當時規定的最遲出發時間,這趟旅程可能就無法成行。兩撥游客,一部分去南美,其余去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好在出行時間都是上午,劉小忠順利幫助游客開啟了旅程。此后前往巴厘島的一行六人就沒有這個好運氣,最終選擇退訂。
去年10月,市內游剛恢復不久,劉小忠帶了兩個去往延慶的團。在返程路上,劉小忠接到了因疫情暫停業務的電話。隨后,這道“門”一關就是大半年,直到今年5月才陸續恢復。
李蕾的旅行社也差不多,一年時間里最多工作半年。在連續錯失兩個夏季草原和暑期市場后,李蕾意識到,一切都是不確定的。旅行社的員工散了回,回了散;開始還能拿到基本工資,后期就是漫長的停薪留職。李蕾同時負擔兩個孩子和房貸,若非家庭成員還有收入,她就要投身生鮮超市了。
2020年初,劉小忠曾在門店門口聊起如何在關停期解決房租和員工薪酬壓力。三年后,當時的門店已經退租,再聊起這個讓人又愛又怕的行業,以及“圍城”里的生活時,壓力變成了不能中斷的個人社保和日復一日的生計。
一旦生存成為不能回避的現實,再多的熱愛也很難不被動搖。
“從2020年春節中斷到這個月7日,一共是1047天。”電話那端,劉小忠不猶豫地報出這個數字,感嘆當時的場景歷歷在目。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66319
劉小忠說,這幾年也有很多人問過他:“你怎么不轉型?”“為什么不換個別的工作?”在他這個從業十幾年的老旅游人看來,擇一事就要終一生,何況此前的經驗也能看出,等疫情這個因素散去后,旅游業還是有發展空間,值得為之期待和堅守。
剛剛暫停業務時,劉小忠窩在家里看了兩個多月的書。平復心情后,他欣然接受了從坐辦公室到“工地鏟灰”的轉變。畢竟現實情況不可逆,早點適應就早點受益。
不能帶團的時候,劉小忠就去工地做安裝監控的活,也干過銷售,甚至還上過一段時間朝九晚五的班。若有客戶找上門,當日的“工地行”就暫停,安排完發團事宜再回去工作。幾年下來,旅游已經成為了副業。
明年是劉小忠拿到導游證的第20年,經營旅行社的第16年。他告訴記者,期待明年可以重新返回熟悉的職場,迎接春暖花開。
疫情之前,站在風口上的旅行社已經野蠻生長了很久。“提質升級”“精細化”的口號喊了好幾年,但同質化嚴重的產品也供不應求。來錢容易的日子里,很少有人愿意創新。
轉機來得很快。隨著深度游成為趨勢,走馬觀花的方式已經很難讓消費者買單,還愿意堅守的旅行社自發開始創新。
2021年,已經把業務半徑縮減到國內,甚至是北京市內的劉小忠決定,借助建黨100周年的契機開發紅色旅游線路。不到兩年時間,劉小忠累計跑了126處紅色景區;2021年夏天走訪頻率維持在每日1至2個場館;集中精力研究某一個紅色場館時,除了周一例行閉館的日子,他能做到六天“全勤”。
劉小忠在紅色景區作講解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那段日子里,劉小忠幾乎走遍了北京市內90%宣傳紅色文化的展覽、場館、景區,成功把自己曬成了“電線桿”。有時空蕩蕩的香山革命紀念館里就只有他一個游客。跑得勤了,他和北大紅樓(現名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的售票員、安檢員交起了朋友。隨著了解逐漸深入,原本就是導游出身的劉小忠,有時還會忍不住在展館中義務為參觀的觀眾講解。
劉小忠的部分紅色場館走訪記錄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除了看展,參加培訓、買書、設計新線路之外,今年劉小忠的旅行社還組織了幾十期紅色騎游活動,包含多條紅色騎游線路,單場活動人數約20人,累計參與游客超500名。在劉小忠看來,紅色旅游和騎游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并沒有那么重要。通過這些嘗試,在出境游暫停、跨省游還未恢復的前提下,旅行社成功找到了轉型的方向。未來市場恢復后,新業務也能繼續做下去。
從從業者個人經歷來看,雖然大環境不好,但還能“扛住”。但從企業的視角看,不能堅持“背水一戰”的旅行社,就必然被淘汰。
李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疫情以來,身邊因資金不足倒閉的旅行社不在少數。她所在的公司還投資了景區、酒店等產業,也一直未能實現盈利。此外,退訂單時還需墊付資金實現無損退款,有時高峰期單日就能退上3000單。人員開支、水電、續簽項目;加上給在線旅游平臺的廣告費,老板已經搭進去了不少錢。
不賺錢還要繼續投,旅行社為什么這么“頭鐵”?用李蕾的話說:“不能因為天旱就不下種。”她表示,旅行社是很看資源的行業,餐飲、大巴車、景區、緊俏的酒店等都是資源,合約一簽就是3~5年。只有把資源拿在手里,未來市場恢復時才能持續發力。
(文中李蕾為化名)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80682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