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17 22:31:20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馮俏彬認為,財政政策“加力提效”主要就是講由財政所支持的投資這部分,尤其是專項債建設這部分,要更加注重效益、效能、效率。面對2023年的經濟工作任務,一方面政府既要花錢,另一方面花錢的時候也要更加注重效益,把寶貴的財政資金花在刀刃上。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但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
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明年我國面臨的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如何研判我國經濟形勢?宏觀政策調控空間還有多大?積極的財政政策怎樣加力提效?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進行了專訪。
馮俏彬 受訪者供圖
NBD: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在這樣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2023年我國的經濟形勢?
馮俏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推動明年經濟整體好轉,所以預計明年的經濟形勢肯定比今年要好。在相關政策的支持配合下,在防疫方向確定的情況下,如果明年不再遭遇到非常意外的因素沖擊,經濟走勢和經濟狀況肯定比今年的情況要好一些。
預判明年的經濟走勢,要綜合看國內和國際的情況。從國際情況來看,現在全球的通脹還處于高位,各個國家的央行加息還會再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外需對我國的支持明年估計還是會受影響。一般認為,明年的國際經濟形勢并不十分看好,存在很多擾動因素。
從國內情況來看,核心還要看疫情的發展情況,現在疫情對中國經濟運行的影響仍然是第一位的,雖然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出臺了“二十條”“新十條”等優化措施,但是根據各個國家的經驗,疫情還會有一波甚至好幾波感染情況(但程度會越來越輕),這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和影響有多大,目前來看也還存在不確定性。
但是總體上來講,在“新十條”政策優化調整之后,中國目前的疫情防控已經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條道路距離光明越來越近,是一條更加適合現在病毒發展情況的道路。雖然疫情對經濟還是有沖擊,但是總體上講,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實際上是增強了,這對當下的經濟恢復至關重要。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來看,明年要推動經濟運行的整體好轉,基于此,我們預判明年的經濟情況可能是一個前低后高的趨勢,總體呈現恢復好轉的勢頭。
NBD:本次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與去年相比,強調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有何深意?
馮俏彬:“穩字當頭”和“穩中求進”這幾個字實際上都表明明年我國經濟仍然面對一些困難,所以一切工作要以穩為主。
這也是延續去年的經濟工作總基調,表明我們對未來可能面臨的沖擊進行了充分的預判,對經濟恢復當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要以一種不低于去年的強度來進行心理上和政策上的準備。
所以這既表明了現在“穩”的問題很重,也表明了明年的經濟工作目標就是要把這些不確定的因素轉化為確定,把現在意識到的問題和矛盾盡可能納入政策能夠提前應對的范圍之內。
NBD:會議要求,明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其中提到“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您認為我們的宏觀政策調控空間還有多大?
馮俏彬:政策調控空間很難去量化,它就像天氣預報系統一樣,有很多復雜的、相互作用的變量,隨時隨地處于變化之中。但是總體來講還是有一些可以把握的指標。
首先,利率就是一個肉眼可見的指標。從我國利率水平和國外主要經濟體比較來看,以前我們這方面的優勢很大,比如中國的利率比較高,其他國家的利率水平很低,我們的政策空間就比較大。但這一波國外加息上來之后,他們的利率水平也上來了,我們和他們之間的利率差距還有一些,但差距在縮小,也就是政策空間不如原來大了,但還是有一定的空間。
其次,從債務率的指標上來看,中國的債務率2021年底是47%,這個水平和很多國家在2020年之后通過實施大規模財政金融刺激政策而導致債務率高漲相比較,無論是距離警戒線還是國外的標準,都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這個政策空間也是有的。
但是也必須看到,現在的政策空間不像過去那么大了,這也是要高度重視的。所以必須要盡快地把經濟活動恢復起來,這樣才能夠使我們始終在面對各方面風險沖擊的時候有比較大的政策空間,有比較多的政策工具,做到應對自如。當務之急是要恢復經濟。
NBD: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您認為應該怎樣加力提效?
馮俏彬:剛才講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就是要推動經濟運行的整體好轉,在當前國際形勢并不十分穩定、國內疫情沖擊還沒有完全過去的情況下,要使經濟能夠盡快恢復到正常的運行軌道,需要政策的加持和助力。
而在政策上最重要的兩項政策就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兩項政策相比較,貨幣政策目前來看,市場上的流動性是充裕的,相對來講比較低迷的是企業和老百姓的貸款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依靠具有結構性特征的財政政策來發揮作用。所以今年的財政政策首先還是在積極財政政策譜系之內,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意味著擴大政府支出規模,加強對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主要就是財政支出要保持必要的強度。換句話說,就是財政支出的規模要比去年還要有相當的增長,這就是一個“加力”。當然,錢從哪里來,這里就涉及赤字的問題,可能赤字率方面也會相應地做一些調整。
“提效”主要是針對財政的專項債這部分,主要是因為今年專項債在使用過程當中轉化為實物工作量的時滯比較長,投資的項目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所以“提效”主要就是講由財政所支持的投資這部分,尤其是專項債建設這部分,要更加注重效益、效能、效率。這里面涉及很多內容,怎么樣去注重效益效能,包括誰去投資、投資范圍、資金結構、交易結構和監管等復雜的問題。
總而言之,就是面對2023年的經濟狀況和經濟工作任務,一方面政府既要花錢,另一方面花錢的時候也要更加注重效益,把寶貴的財政資金花在刀刃上。
NBD:會議提出,要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要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下沉,做好基層“三保”工作。能否請您具體分析下中央提這些內容的政策內涵?
馮俏彬:第一個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就是說明年的支出規模要比今年要有增加,我個人認為力度不會小。
第二個就是要提效,方式就是優化組合赤字、債務和貼息這幾種政策工具,最大限度提高效能。這種組合總體而言落到兩極上:一極是開創出一些資金的空間來,另一極是最大限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專項債相當于政府全部承擔某一個項目的投資資金需求,貼息則是用財政資金當引子錢,通過貼息擔保這種方式,去引導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一起去投入,從而放大資金的使用效益。
所以這兩個都可以落到資金的使用方式創新上來。不僅僅是財政自己投,更要帶動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帶動金融資本大家一起投,所以要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這些工具。
第三個是地方“三保”問題。目前來看,2022年相當多的地方財政很困難,一方面現在疫情沖擊還沒有完全過去,另一方面地方土地出讓收入下降,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很難得出明年地方財政會顯著好轉的結論。
但是為了使經濟社會能夠平穩運行,明年的預算是要提前安排下去的。所以這就涉及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優先保證基層“三保”支出需要,夯實經濟社會運行的基礎。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