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年度報告 | 2022十大潛力之城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31 13:07:08

    漫長寒夜中,也并非沒有光亮。以下我們盤點了這一年發布的近700篇文章,梳理這期間出現的十大潛力之城。他們也許并非中國城市塔尖的存在,甚至有些在過去的歲月中藉藉無名,但他們用自身的努力,在這一年找到了航行的方向,為中國城市發展進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每經記者 楊歡  劉艷美    每經編輯 楊歡

    Gzxcoowtfp1672461863236.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070704

    本年度最后一條推送如期奉上?;赝磳⑦^去的這一年,也許不會被懷念,但也不能輕易被翻篇。

    俄烏沖突、能源危機、氣候變化、主要經濟體加息……巨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再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我們見證了炮火下的頓巴斯,盤點“金融核武”的威力,細數“咖啡滅絕”的可能……

    就在幾天前,聯合國預測印度人口數量將在明年4月中旬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人口大變局時代,萬億城市正在洗牌,有的城市“錢場人場”皆得意,有些城市則不得不面對黯然謝幕的結局。

    當然,還有這場始于20年的疫情。過去一年,居家、封控、屯菜成為大多數人的日常,健康碼行程卡成為手機里必不可少的小程序。消費疲軟旅游業被動轉向……好在新的變化正在出現。

    你心中還有多少個不容磨滅的年度瞬間?是重慶山火中的英雄背影,高溫之下的苦中作樂,還是最大淡水湖“縮水”的世紀之問,亦或者返鄉路上的富士康人、攝像頭前的網課少年。

    漫長寒夜中,也并非沒有光亮。以下我們盤點了這一年發布的近700篇文章,梳理這期間出現的十大潛力之城【猜你想看:年度報告|2021年十大焦點城市】。

    他們也許并非中國城市塔尖的存在,甚至有些在過去的歲月中藉藉無名,但他們用自身的努力,在這一年找到了航行的方向,為中國城市發展進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覺醒之城——石家莊

    石家莊,一個幾乎被遺忘了的北方省會城市,在今年狠狠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作為河北省會和交通樞紐,石家莊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曾是中國最大的醫藥工業基地之一,第一批國產青霉素就產自這里,連花清瘟生產商以嶺藥業也坐落于此。

    不過,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經歷國企改制、環境整治、技術升級、結構調整后,石家莊傳統工業逐漸失去優勢,新興產業又未能跟上,GDP排名也一降再降。

    去年這個時候,石家莊市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發展仍然是石家莊面臨的最大問題,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我們已經無路可退。”如今其經濟排位從去年末第40名躍升至三季度末第35名,短短幾個月便前進5個“身位”。

    今年被視為石家莊實現經濟騰飛、經濟總量過萬億的關鍵一年、支撐之年。年初印發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實現經濟總量過萬億行動計劃》中,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列為首要任務,并提出到2025年力爭綜合經濟實力重回全國前30強。

    12月26日開始,全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石家莊站至北京西站部分高鐵運行時間壓縮,每天有10對60分鐘直達列車在兩地間開行,標志著石家莊正式融入環首都一小時交通圈。石家莊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了,只要取法乎上、奮起直追,“小透明”也能變成“大黑馬”。

    機遇之城——嘉興

    嘉興的知名度,首先來自于其“上海小弟”的標簽。翻開地圖,嘉興地處滬杭之間,北接蘇州,南望寧波。對于這樣的地理位置,你可以說嘉興左右逢源,區位優越;也可以說它是強鄰環伺,大樹底下不長草。

    今年,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支持嘉興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把嘉興的城市地位推向了一個新高度。如嘉興市委書記陳偉所言,這樣的定位對嘉興來說,是一場系統性的重塑,將指引嘉興推動城市加快實現由“立足全省域”向“放眼長三角”的躍升。

    10月,《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發布,明確由上海及無錫、常州、蘇州、南通、寧波、湖州、嘉興、舟山在內的“1+8”城市構成。嘉興從“見證”上海建設全球城市,轉向“支撐”上海大都市圈建設全球城市。11月,嘉興與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共同獲批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要知道自去年以來,包括深圳、西安、成都、重慶等地都提出過相關申請,一眾強者站上PK臺,小城嘉興順利入選。

    11月30日,通蘇嘉甬高鐵正式開工。原本只是滬杭高鐵和滬杭鐵路中間站的嘉興,將由通道城市變身成長三角多座萬億級城市間東進西出、北上南下的高鐵樞紐。如此,上海也不再是嘉興唯一能抱的“大腿”,杭州、寧波、蘇州這些“近鄰”也可嘗試協作。時間窗口已經打開,對于嘉興來說,選擇越多,機會就越多。

    收獲之城——南昌

    在2010年之前,南昌和合肥處于同一起跑線,但在那之后,兩地差距越拉越大,2020年,合肥進入“萬億GDP俱樂部”,但南昌GDP幾乎只有對方的一半。不同于合肥“最佳風投城市”般聲名鵲起,南昌的產業“豪賭”持續多年,才有了回聲。

    從質疑、觀望到堅定技術發展,VR產業一路走來飽受爭議。2016年,是公認的“VR元年”。彼時,北京、福州、青島等城市押注VR產業,紛紛設立相關產業基地,但定位均停留于區一級。南昌則“高調”擠進VR新產業賽道,在全國率先打響城市級VR產業“第一槍”。

    從宣布打造全球首個城市級VR產業基地,到成為世界VR產業大會永久舉辦地,再到如今引育華為、阿里、微軟、高通、紫光等一批VR頭部企業,VR及相關企業營業收入在全國市場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并帶動江西整體電子信息產業營收規模居中部第一……

    南昌VR產業,可以說是一個“從無到有”、換道超車的經典城市案例。今年11月,工信部批復組建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落地南昌。隨著國家層面的“蓋章”認可,南昌虛擬現實產業也將邁上新的發展階段。

    改命之城——南寧

    有人說,南寧是“弱省會”的代名詞。論名氣不如桂林,論工業不如柳州,經濟實力薄弱,缺乏產業支撐,自然也難以擔負起帶動廣西發展的重任。

    對于廣大的中西部省份而言,已經無需贅言一個“強省會”的重要性。舉全省之力支持省會做大做強,早已成為各個省份不約而同的選擇。南寧,也在這股“強省會”崛起大潮中,迎來逆天改命的機會。

    2019年,廣西印發《關于實施強首府戰略的若干意見》,正式開啟“強省會”建設之路。也是在這一年,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重要節點城市的南寧,站到了聚光燈下。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2022年8月,平陸運河正式開建,它連通西江干流與北部灣港,不僅將“給南寧帶來一片海”,還有望打通廣西水運的“任督二脈”。不遠的將來,南寧將成為一座通江達海的城市,區位格局為之一新,也離成為中國面向東盟的“橋頭堡”更進一步。

    當然,一座城市的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有過硬的產業實力支撐,這也是南寧最大的短板。而南寧選擇的突破口,正是眼下炙手可熱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根據《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將建設南寧新能源汽車城,“打造面向東盟的南方新能源汽車出口制造基地”。一個強大的南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令人期待。

    騰飛之城——鄂州

    從“重客輕貨”到“客貨并重”,我國航空物流正迎來重要窗口期。作為其中一枚關鍵落子,今年7月,備受矚目的鄂州花湖機場正式通航。于機場本身,花湖機場定位為“貨運樞紐、客運支線”,是我國、乃至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由順豐與湖北省出資共建,該機場也是我國第一個社會資本、企業進入機場的項目。

    作為湖北“一號工程”,花湖機場還寄托著全省的希望。鄂州緊鄰武漢,花湖機場也一直被視為武漢“第二機場”,與天河機場一道,構成湖北航空客貨“雙樞紐”格局。不同于北京、上海、成都等主打客運的雙機場城市,這一“組合”,也成為全國首個客貨分場經營的航空“雙樞紐”。

    隨著疫情逐漸放開,航空貨運規模預計呈現較好的增長態勢。明年鄂州花湖機場計劃完成40條國內國際貨運航線的轉場,開通至日本大阪、德國法蘭克福的國際航線。根據規劃,到2025年,鄂州花湖機場將開通10條左右國際貨運航線、50條左右國內航線,貨郵吞吐量達到245萬噸。

    同處中部,憑借“貨運為先,以貨帶客”的清晰思路,鄭州過去幾年已成為“航空貨運大戶”,又提出要做強“空中絲路”。隨著花湖機場加入戰局,中部航空樞紐再迎強者之爭,更大范圍的城市競合格局正在生變。

    突圍之城——常州

    在強手如林的江蘇,“蘇錫常”一度是深度捆綁的最強實力擔當。不過,隨著南通GDP跨過萬億門檻,“蘇錫通”取代“蘇錫常”的聲音開始多了起來。但與外界想象中不同,低調的常州,其實已經悄然躋身新能源汽車“準一線城市”。

    這源于城市的前瞻眼光,也離不開“敢賭”的魄力。早在2013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尚未形成氣候,常州就在布局十大產業鏈時,將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等零配件產業納入其中。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游的鋰電產業作為破局之道,常州新能源產業開始一路狂奔——

    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大龍頭企業中,有4家布局在常州;動力電池年產值位居全國首位,占全國1/3、江蘇2/3;擁有理想、比亞迪等4家整車企業,新能源整車產量撐起江蘇“半壁江山”……以強勢龍頭為主導,并拉動形成集聚效應,常州實現“從無到有”,打造出國內領先的產業集群,并朝著在全球有影響力的“新能源之都”目標突圍。

    一座城市和一個人一樣,必須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有定位。眼下的常州正信心滿滿,全力沖擊“兩個超萬億”目標:即到2025年產業規模超萬億元、資本市場新能源常州板塊市值超萬億元。

    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這是常州最大的“時與勢”。在沖刺GDP萬億之城的決勝之年,常州必將加速奔跑。

    動力之城——宜賓

    隨著全球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速,低碳、零碳化成為工廠發展的重要目標。今年11月,《2022企業氣候行動案例集》在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上正式發布,中國電池企業寧德時代的宜賓工廠作為“全球首個電池零碳工廠”入選。

    宜賓地處川、滇、黔三省交界,金沙江、岷江在此匯流成長江,因而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城”。自然環境優越,水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寧德時代宜賓工廠80%以上能源來自于可再生能源水電,每年可減少40萬噸碳排放。

    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作為傳統工業重鎮和典型資源型城市,以白酒和煤炭為主的“白+黑”主導產業,曾是拉動宜賓經濟發展的“雙引擎”。但隨著這兩個產業逐漸過剩,宜賓迫切想要改變這種局面。

    關鍵的變量來自“無中生有”的新興產業。從2019年引入寧德時代,其在宜賓的投資不斷加碼,目前簽約落地產能已達235GWh,全部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產業基地,宜賓相當于用四年時間走完了別的城市十多年的路。

    作為宜賓1號新興產業,動力電池產業在起步之年就展現了強勁發展動能,預計在2023年,有望突破1200億元,到2025年將實現產值5000億元,這意味著僅此一個產業,將讓宜賓未來的經濟總量,每年都能跨越一個“千億級”臺階。繼“酒都”之后,宜賓燃起了中國“鋰都”的夢想。

    時運之城——榆林

    城市競爭,是一場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發展眼光乃至時運周期的競爭。在這輪能源價格的狂飆突進中,“煤”運亨通的榆林經濟仿佛開了掛,開始挑戰中西部非省會“第一城”的地位。

    榆林有54%的地下含煤,約占全國儲量1/5?;仡欉^去,榆林經濟走勢始終與煤炭行情息息相關。2021年,榆林煤炭產量達5.5億噸,占全國13.5%。這一年,榆林GDP首次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到5435.18億元,名義增速高達32.9%,也將與中西部普通地級市之首——洛陽的差距縮小到僅僅12億元。

    2022年前三季度,榆林GDP達4609.44億元,洛陽為4340.6億元,榆林一舉反超269億元。照此趨勢,榆林成功“登頂”已是大概率事件。

    不過,煤炭撐起榆林的經濟脊梁,也帶來不可避免的路徑依賴。在“雙碳”目標驅動下,能源結構變革已是大勢所趨,對于像榆林這樣的資源型城市來說,“轉型”二字是關乎成敗的關鍵。

    “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和文化強市。”榆林已經為自己描繪了藍圖。高碳城市如何走出一條低碳發展之路,是擺在榆林面前的又一場時運,也是最重要的一道課題。

    馭勢之城——濰坊

    2022年,預制菜成為消費市場頂流,也讓“中國菜都”濰坊脫穎而出。

    “全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作為北方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濰坊以占全國1‰的淡水、1.7‰的土地,貢獻了全國7.2‰的糧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19‰的農產品出口額……豐富的資源優勢,讓濰坊順勢殺入萬億級預制菜賽道。

    啟信寶數據顯示,濰坊共有預制菜企業1186家,排名全國第一。2022年4月,濰坊發布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打造“中華預制菜產業第一城”的目標,力爭到2024年全產業鏈規模突破3000億元。

    不過,作為僅次于濟青煙的山東“第四城”,這并非濰坊實力的全部。它真正的經濟引擎,還在于強勁的制造業。

    目前,濰坊擁有濰柴這樣的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9家,居全省第三;山東省級單項冠軍123家,居全省第一。在工信部公布的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山東3個集群入選,濰坊動力裝備集群正是其中之一。說濰坊是一個低調的實力派,毫不為過。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馭勢者獨步天下。”眼下,在龍頭企業歌爾帶動下,濰坊又將元宇宙列為新經濟、新產業的重要突破口,意欲打造“元宇宙技術創新與產業之都”。

    力爭2024年踏入“萬億俱樂部”,5年內躋身全國大中城市30強。濰坊的天花板有多高,仍未可知。

    搏擊之城——大連

    按照區域增長極理論,經濟增長通常是首先出現在一些增長部門或地區,然后通過“極化效應”與“擴散效應”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放在全國來看,東北地區亟需這樣一個具有引領效應的“增長極”,大連無疑是最有希望的那一個。

    作為東北唯一的計劃單列市和首個沿海開放城市,大連GDP一度位列全國前十。不過,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幾輪搖擺中,大連形成對石油、煤炭等重化工業的依賴,高新技術產業又發育不足,逐漸被甩在時代的腳步之后。過去十年間,大連GDP始終在7000億量級徘徊。

    截至2021年底,我國共有GDP萬億城市24個,東北掛零。大連雖仍以7825.90億元領跑東北城市,但距離萬億城市尚有一定距離。但沉寂已久的大連,正展現出積極進取的嶄新姿態。2021年底,大連喊出一個久違的口號——三年挺進“萬億GDP城市”。

    用當地媒體的話說,這是一次城市的頂層設計,“如果不能盡早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大連就會在新一輪城市發展中喪失機遇。”

    為此,大連明確以工業發展引領全面發展,今年前三季度二產占GDP比重提升至46.03%,較2019年提升10個百分點,成為近7年最高點;爭建創新型城市,舉全市之力高水平規劃建設英歌石科學城;搶抓RCEP機遇,在全國市級層面率先出臺行動方案,前三實際利用來自RCEP其他伙伴國的投資5.59億美元,同比增長203.7%……

    扛起振興東北的重擔,大連唯有全力一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業績披露 GDP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