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06 18:37:23
次新股為什么會更容易產生牛股呢?今天,且聽【新股雷達】研究員一一道來。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67165
來源:微信公眾號“道達號”(微信公號ID:daoda1997)
各位老鐵,最近有一只次新股可是賺足了眼球,從5月份的低點43.18元,一路上漲至今年年初的高點140.96元,最大漲幅達226.45%,這只股票就是中科江南。
2022年5月份以來,大盤整體走勢呈現震蕩態勢,中科江南能走出如此獨立行情,確實非常亮眼。當然,中科江南還有一個更值得關注的身份,那就是次新股。
【新股雷達】研究員在研究過多輪上漲行情后,發現漲幅居前的個股中都不乏次新股的身影(本文所述的次新股,指上市時間為1年內的新股)。
比如2022年4月底至6月底的上漲行情中,次新股在漲幅前100的個股中占比為19%,而次新股在全部A股中的占比為10%;在2022年10月底至12月初的上漲行情中,次新股在漲幅前100的個股中占比為15%,而次新股在全部A股中的占比為9%。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發現,在2022年的兩輪上漲行情中,次新股在漲幅前100的個股占比,顯著超出其在全部A股中的占比。
【新股雷達】研究員統計后發現,在每一輪的上漲行情中,次新股出現牛股的概率更高,更容易實現超額收益。
那么,次新股為什么會更容易產生牛股呢?【新股雷達】研究員認為,次新股兼具賽道紅利和交易優勢,因此容易獲得活躍資金的青睞。
在賽道紅利方面,次新股具備天然的時代感,往往屬于當下和未來的熱門賽道。而每個階段的新股則是各階段產業更迭在二級市場的映射,代表了每個階段最具時代感的產業風口。
統計每個階段的上市新股的行業分布,可以發現,上市新股較多的行業,往往是此階段行情的代表板塊與風口行業。如2005-2009年期間的房地產開發、工業金屬、電網設備等行業;2010-2014年的IT服務、軟件開發、光學光電子、計算機設備等行業;2015-2019年的汽車零部件、化學制藥、醫療器械、消費電子等行業;2020年以來的半導體、通用設備、汽車零部件等行業。
而交易優勢方面,次新股往往具備有流通盤小、換手率高、市值偏低等特點,繼而具備一定的交易優勢,在上漲行情呈現高彈性特征。
比如2014年以來的主板新股,上市首日自由流通市值在30億元及以下的新股占比25%,自由流通市值在50億元及以下的新股占比58%,自由流通市值在100億元及以下的新股占比約90%。主板新股在上市后一個月、兩個月和三個月的日均換手率(剔除上市首日)均在14%以上,遠高于2014年以來主板A股的日均換手率均值(3%)。
因此,在賽道因素和交易因素的共振下,次新股也就更容易誕生牛股。
次新股牛股輩出,那么我們該如何挖掘次新股中的牛股呢?【新股雷達】研究員總結了以下幾點,以供各位老鐵參考。
首先,在市場情緒低點附近上市的新股,在后市中往往表現更佳。一方面,新股首日表現和市場情緒正相關,情緒高點附近新股上市首日容易高開;另一方面,統計發現,情緒低點附近新股上市之后的一年內累計表現更好,情緒高點附近新股上市之后的一年內表現較差。
其次,新興賽道和科創板往往具有更大的彈性。比如2022年4月以來,最大漲幅超100%的次新股,以新興熱門賽道的科創板個股為主;從上市板塊來看,高漲幅個股中70%來自科創板,創業板和主板則分別占17%和13%。
再次,盈利高增長也是重要的驅動。統計發現,2022年4月以來,最大漲幅超過50%的次新股,相較于最大漲幅在50%以下的次新股, 2022年一季報和中報的盈利增速優勢都非常明顯。
最后,從市值角度看,市值小的公司在反彈和上漲中的彈性更大。比如在2022年4月底至9月底期間,最大漲幅超過100%的次新股,上市日平均市值為95億元;最大漲幅在50%至100%之間的次新股,上市日平均市值為121億元;最大漲幅小于50%的次新股,上市日平均市值為433億元。
老鐵們,【新股雷達】會對每只新股進行五大維度量化分析,準確率遠超競品。如果你想查詢某只新股,請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ID:daoda1997),在對話框中,輸入關鍵詞“新股雷達”,進行了解。你也可以下載每日經濟新聞APP,進入私人定制頁面,可免費查看新股雷達風險分區。
(達哥打新觀察團)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