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9 22:33:13
同時,粉巷財經注意到,該時間點也是地方新領導班子換屆完成后,馬不停蹄力促的2023年開門紅大單,動作快力度大,足見地方干實體經濟的決心。
光伏巨頭開年重磅動作,目前光伏行業最大擴產產能,耐人尋味的時間點,數次合作的西咸新區,452億大單是信號,更是風向。
每經記者 張靜 張文瑜 西安 每經編輯 賀娟娟
作為全球光伏巨頭,隆基綠能(601012)的任何動作向來惹人關注。
1月18日,隆基公告宣布與西咸新區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欲投資建設年產100GW單晶硅片項目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總投資額452億元,開年便拋出大幅擴產計劃。
就在不久前,隆基還宣布將其西咸新區年產15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的規劃產能調高至29GW,而時間再往前推,隆基陸續在西咸投資落地了中央研究院、光伏產業園系列項目。
以上項目宣布的時間節點也非常有意思,剛好是在陜西兩會結束的第一天,目前全國各地拼經濟火力全開,去年底南方各地包機搶外貿訂單刷足了關注,省兩會定調下,陜西開年則拿下光伏市場的最大擴產項目,看點更足。
同時,粉巷財經注意到,該時間點也是地方新領導班子換屆完成后,馬不停蹄力促的2023年開門紅大單,動作快力度大,足見地方干實體經濟的決心。
光伏巨頭開年重磅動作,目前光伏行業最大擴產產能,耐人尋味的時間點,數次合作的西咸新區,452億大單是信號,更是風向。
隆基和西咸新區的緣分不淺,且合作十分緊密。
最早的一筆投資是隆基綠能光伏產業園,總投資超過263億元,建成后將是全球最大的單晶光伏電池生產基地。
此后,隆基又投資了被譽為“光伏大腦”的秦創原光伏創新中心·隆基中央研究院,旨在為下一代高效電池產業化提供研發技術支持和專利儲備。據了解,去年7月25日,中央研究院在西咸新區已正式投用。
去年,隆基再次宣布在西咸新區投資年產15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就在不久前,15GW規劃產能調高至29GW,并全面導入HPBC電池技術。
此次,隆基擬在西咸新區投資實施年產100GW單晶硅切片及5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合計總投資約452億元,達產后年產值約1200億元,實現稅收約60億元,帶動就業1.5萬人,實現每年發電約1330億度。
技術層面,該項目將采用隆基自主研發的世界領先電池技術,與行業內通用技術形成代際差距,以技術創新引領全球能源轉型發展,與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科技孵化的調性高度契合。
而該項目也是全球生產基地建設最大、光伏史上最大的擴產項目,加上此前的29GW,隆基在全球的光伏落地產能中,西咸新區將是重要的一級。
如此大規模的制造項目,尤其是光伏這類生產成本較高的新能源項目,往往這對地方承載、服務效率和營商環境要求極高。如此次計劃投資的項目預計均為2024年3季度首線投產,2025年底達產,即中間不到兩年時間。
粉巷財經注意到,隆基綠能持續在西咸新區追加投資,且給出如此高強度的時間節奏,正是得益于“西咸速度”與優質的營商環境支撐,極大提高了企業進場效率和降低了企業成本。
一個細節是,據西咸新區相關人士介紹,中央研究院自簽約至投用僅用時4個月,電池項目自簽約60天實現開工建設,150天完成43萬㎡的主體建設,2個月完成300余臺設備的安裝調試并投產。
“中央研究院項目打造了隆基全球生產基地建設履約品質、服務效率標桿項目,此次452億元的大單要不到兩年時間完成,也是企業對西咸新區服務品質和效率的認可和信任。”地方區域觀察人士稱。
值得注意的是,隆基公告新投資的時間節點也頗有深意,剛好是陜西省兩會閉幕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拼經濟”共識的當下,粉巷認為,“開年大單”也釋放出陜西主動出擊,動作快力度大,2023年全力拼經濟的信號。
此外,公開報道顯示,陜西省委書記趙一德、省長趙剛,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方紅衛,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王琳,副省長戴彬彬等省市主要領導均出席了此次簽約。
眾所周知,隆基是本土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投下開年大單,足見省市兩級,以及西咸新區對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重視和支撐,是西咸效率和速度的縮影。
隆基計劃西咸再投452億元大單,也是信號。
作為全球光伏巨頭,同時為A股上市公眾公司,參考隆基此前在各城市的布局,涉及到如此大體量的投資,且是高技術含量的核心主業相關項目,隆基向來審慎和嚴苛。
諸多投資落地的考量因素背后,除了地方營商環境和政府服務效能質量,粉巷財經注意到,產業上下游的協同和產業配套亦是隆基注重的重要關鍵因素之一。
顯然,西咸新區近幾年沉下心來,專注和潛心發展實體經濟,堅持和長期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注重區域高質量發展和長期獲益的心態和打法,打動了隆基。
外界普遍印象,西咸新區這幾年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迅猛,首先是產業布局高精尖及附加值極高,比如代表性的灃東新城先進制造業,灃西的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空港的臨空經濟,以及涇河新城的新能源光伏。
其次,上述產業鏈上,龍頭企業和大項目的扎堆落地,以及上下游配套企業和項目的聚集。如首批北交所上市企業同力重工、日立能源為主體聚集的先進制造業,三一重工重投的智能制造,本土則有秦川機床為鏈主的高端數控機床,圍繞隆基的光伏產業鏈。
其中光伏產業,是西咸新區重點打造3條主導產業鏈之一,在涇河新城布局了光伏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正圍繞光伏新能源產業上下游及核心配套設備、材料建設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
目前,光伏產業上下游已配套了諸多重點產業項目,隆基此次投的單晶硅切片及高效單晶電池項目,此前的光伏產業園系列項目和中央研究院總部,陜煤研究院新能源材料產業園和新能源核心材料一體化研發生產基地項目,拉普拉斯光伏及半導體工藝設備研發制造基地,創普斯磷酸鐵鋰產業園等。
粉巷財經粗略計算,以上項目總投資近千億元,頭部企業,核心重點項目,且均是大體量投資,耦合地方布局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的雄心,其實已經具備了放大互乘及產業虹吸效應。
隆基再下452億元大單,也意味著西咸新區專注實體經濟和戰略新興產業,已經開始“變現”,兌現為成如隆基這樣大公司和大項目的投資。
其次,隆基此次繼續加碼西咸新區,背后也是其科創載力和能力的看好。西咸新區是陜西最大科創平臺秦創原的建設總窗口,這種高規格、戰略,高舉高打的科創平臺,能在人才、資本、技術和創新上給予企業的綜合支撐,是西咸新區獨特和差異化的競爭力。
隆基此前將支撐光伏技術研發創新的中臺,中央研究院落在西咸也是如是邏輯,452億元大單中包括單晶硅切片及高效單晶電池項目,是強技術項目,需要秦創原這樣的專業科創平臺支撐,此對龍頭來說,有絕對的吸引力。
事實上,452億元大單背后,除了是西咸專注和長期做實體經濟和產業最終變現的結果,更深層次在于,反映了開發區增長方式的“變調”的風向,即真正的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各種國家級開發區的設立初衷,在于以更靈活的體制機制,以及差異政策優惠來驅動地方經濟發展,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開發區模式也的確造就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繁榮。
但早期開發區的增長模式,其重要的驅動力政策招商,天花板有限,且紅利已經過去,依靠政策優惠所形成的競爭優勢已經被消解和拉平,且造成開發區同質競爭、資源浪費、發展質量粗放等弊端。
當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基調,剛剛結束的陜西省兩會亦定調,要講究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深度,著重強調了創新驅動和產業發展。
粉巷財經注意到,西咸新區的增長方式已經是在依靠產業招商和發展,以及創新驅動,經濟的高質量已經領跑開發區了。
產業發展上,即前端圍繞產業布局和招商,抓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高的高質量大項目、好項目投資落地,后端政府做好營商環境優化、資源精準對接與優化配置,來驅動新區高質量發展。
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11月底,西咸新區共簽約213個項目,總投資2411.85億元。世界500強14家,中國500強22家,50億元以上項目13個,10億元以上項目58個,以上模式已然是常規操作了。
而且,粉巷財經觀察發現,這種模式已經成為良性循環的發展模式,即新區做好實體和產業,“變現”為高質量企業和項目的落地,這些龍頭又助力和帶動地方產業上下游聚集,形成具有強吸引力的優勢主導產業。
同時,西咸新區本來就是國內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立區以來西咸一直在探索和建設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的綜合功能,秦創原是難得機遇也是舞臺。
借助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的增長方式已經在向創新驅動型經濟變調,數據顯示,2022年西咸新區新增科技型企業1033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137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90家,技術合同交易額135億元,分別是2021年的1.8倍、2.4倍、2.5倍和1.2倍。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112%,新增孵化器15個、專業服務機構32個。新增基金7只,總規模61億元,累計達17只、107億元。
其實,隆基作為全球新能源技術附加值最強,最知名的巨頭企業,選擇再重注西咸,亦是秦創原總窗口創新驅動的最好佐證。
在粉巷看來,隆基投資不僅是縮影,其實更是信號和風向,452億元的是省市兩級包括西咸新區“拼經濟”、高質量經濟發展的信號。
且與多地尋求外資拉訂單不同,這次拼經濟的動作是從內部尋求增長,亦是地方經濟具備內生動力的體現,優質本土企業催生出大單項目。此前,陜西預計全年GDP增長4.5%,總量將超過3.2萬億元,粉巷有理由對陜西未來經濟保持樂觀信心和期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