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養活中國,哪些省份挑大梁?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1 12:58:37

    每經記者 程曉玲    每經編輯 王月龍 劉艷美    

    CFF20LXzkOymsS40Lny5WTdm1niaLCWwZWqdcTbpzRs8FzsZ9elFkvOKqibW8MFXKjhVZZzdicjcJf6qHjNiayCg9A.jpg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誰來養活中國?2023年剛開局,從中央到地方,重磅動作不斷——

    全國層面,繼2月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提“農業強國”后,近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列入今年工作重點,并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等;

    聚焦地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超20個省份明確提出“建設農業強?。▍^)”,更有不少省份首次將這一目標納入當地一號文件高位推進。

    14億人的“飯碗”能不能端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幾個農業大省能否挑起大梁。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河南、四川兩省以全團名義提交多份建議,分別聚焦種業、耕地等關鍵領域尋求國家層面的相關支持。

    在這場全國超半數省份參與的“強省”競逐中,“開局搶跑”的川豫能否率先破題?

    CFF20LXzkOymsS40Lny5WTdm1niaLCWwZZsmZ5qFUg0W05VFLhWqVIia2YOh4h4c6urrlPW22e94AiadDibcQD9dNQ.jpg

    圖片來源:新華社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前五省份總產量占近半

    時隔14年,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再次提上日程,一個現實背景不容忽視:我國糧食產需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處于緊平衡態勢。

    一方面,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鎮化推進,糧食等重要農產品需求仍將呈剛性增長態勢;另一方面,受氣候變化、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等因素影響,糧食增產難度進一步加大。

    早在2009年,我國就曾發布專項規劃,提出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產能。過去十多年間,我國糧食產量跨上三個千億斤臺階,其中,從1.1萬億斤到1.2萬億斤用了2年時間,1.2萬億斤到1.3萬億斤用了3年,而從2015年突破1.3萬億斤至今,在這一臺階上已保持8年之久。

    CFF20LXzkOymsS40Lny5WTdm1niaLCWwZGGF4aUfVJno6k31grMcqOLCjXWeC38Mo774VeYrHQeqw1gftjjdx8Q.jpg

    隨著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相繼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這也意味著我國糧食產量將加速向1.4萬億斤邁進。

    糧食產量邁向新“萬億”臺階,哪些省份將挑起大梁?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歷年數據,全國31個省份中,黑龍江、河南、山東、安徽、吉林產量穩居全國前五位,五省總產量占全國近半壁江山,可謂舉足輕重。

    2022年,全國實現糧食產量68652.8萬噸,上述五省糧食產量分別達到7763.1萬噸、6789.4萬噸、5543.8萬噸、4100.1萬噸、4080.8萬噸,總產量超過全國的41%。

    CFF20LXzkOymsS40Lny5WTdm1niaLCWwZdK8XLq56bsRZWnz0GQgu2C0vLsYqXk2WdrKb3GOGjGbDyZnhXNR5Ew.jpg

    從增量看,相比2021年,全國共有23個省份實現糧食增產。其中,河南由于此前洪澇災害造成減產,2022年恢復性增產245.2萬噸,增量最高;新疆、內蒙古、山東、山西、吉林緊隨其后,年增量均超過41.6萬噸。在去年糧食減產的8個省份中,黑龍江、四川、湖南、遼寧減產較多。

    相比“產量”而言,“產業”更能印證農業大省的綜合實力。其中,經國家層面認定的農業產業強鎮,成為各地農業產業發展、打響名片的重要陣地。

    公開數據顯示,自2018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啟動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以來,全國已公布5批共1309個農業產業強鎮。

    CFF20LXzkOymsS40Lny5WTdm1niaLCWwZSEoZozibq9LTexhTMlp8WuQL1NnvT9Pjt4GicLHP7UcLwq5ha8beLhBw.jpg

    其中,山東以89個鎮位居全國第一,四川83個鎮排名第二,緊隨其后的河南、江蘇分別獲批80個、64個鎮,黑龍江、湖北、湖南均獲批61個鎮、并列排名第五。

    經過多年培育發展,農業產業強鎮的帶動效應不容小覷——幾乎年年拿下“強鎮”數量冠軍的山東,同時也是全國首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過萬億元的省份;而獲批“強鎮”總數居全國前三的四川和河南,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也僅次于山東,位列全國前三。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河南種子企業數量全國第一

    得益于農業大省的強力支撐,我國糧食總產量已實現“十九連豐”,人均糧食占有量高出國際安全線20%,實現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與此同時,中國仍是全球第一大糧食進口國。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累計進口糧食14687.2萬噸,其中僅大豆進口量就達9108.1萬噸。

    糧食結構性短缺、長期依賴國外進口,核心問題就在于缺少高產的“種子”。

    CFF20LXzkOymsS40Lny5WTdm1niaLCWwZOLAsnKN5Z2Ltc2lG8X3C2JD6oKp1iarCODEwEBkiacLpX2PuLwx39bcg.jpg

    在此背景下,加速糧食“芯片”種子的升級培育,成為近年來我國三農領域的核心議題。相比往年,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亦劃出“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的新重點,并專節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對此,不少省份已經行動在前。

    比如全國第二產糧大省河南。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河南全省農作物種子企業數量約占全國8.7%,位居第一。但同時,河南省種企“弱、小、散”特征突出,與其種業大省的地位明顯不相匹配。

    “我省周邊的安徽、湖南、山東、北京、黑龍江、海南、甘肅均有種業上市公司,而我省在這方面還是空白。”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曾在《河南日報》刊文指出,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河南省登記在冊的種子企業有600多家,但具有育繁推一體化資質的只有7家,整體種子企業小而弱,市場占有率偏低。

    為打破這一局面,2022年初,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組建河南種業集團。當年12月,河南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建設“中原農谷”種業基地的意見》,明確支持河南種業集團在“中原農谷”種業基地落地,打造一批有核心研發能力的龍頭種企。

    同年底,河南秋樂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不僅填補了河南種業上市企業空白,也成為我國2012年以來唯一上市的農業種業企業。對河南而言,這算得上是一個重大突破。

    今年初,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基地,組建河南種業集團。

    為向上爭取更多支持,3月6日,河南代表團以全團名義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關于懇請國家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融入國家種業實驗室體系的建議》《關于懇請國家支持河南建設“中原農谷”的建議》。

    不僅如此,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省長王凱還分別在兩會期間多個重要場合就上述建議作出提議、懇請,全省上下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按照當地媒體的說法,“頂級平臺,也要有頂級的政策支持”。中央出題,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河南必須率先“答卷”。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黑龍江耕地面積全國第一

    相比動輒十年起的農作物種子研發周期,在“耕地”上下功夫見效相對更快。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曾在去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給出推演:中國14億人口,每天一張嘴,就要消耗70萬噸糧、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要滿足如此龐大的消費需求,每年的糧棉油糖菜播種面積大概穩定在23億-24億畝,如果按1.3的復種指數倒推計算,耕地必須保持在18億畝。

    然而,從現實情況看,要長期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并非易事。

    自然資源部公布的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耕地19.18億畝,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不過,自第二次國土調查以來的10年間,全國耕地地類減少1.13億畝,年均減少面積還略有擴大。

    我國耕地數量減少趨勢持續多年,人均耕地面積上也隨之遞減,從第一次國土調查的1.59畝/人到第二次1.52畝/人,再到第三次的1.36畝/人,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進一步看31個省份的耕地情況,2009到2019年的十年時間,全國僅內蒙古、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五個省份耕地面積增加,其余26個省份耕地面積減少。

    CFF20LXzkOymsS40Lny5WTdm1niaLCWwZKHHSY2DPxMKkJqBLpdjd4UwdWUP2uN7t7pag2kVBBwjr0BXxxGe5cA.jpg

    為守牢“天府良田”,四川近年來在耕地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面頻頻發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2月正式發布的《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中,四川明確提出,到2030年,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永久基本農田基本建成高標準農田等定量定性目標,“天府糧倉”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上述行動方案發布不到一個月,全國兩會期間,四川代表團以全團名義提交《關于支持四川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和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的建議》《關于持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力度的建議》,期望得到更多國家層面的相關支持。

    四川的積極姿態不難理解,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快人一步”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政策支持,或將成為助推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加速轉變的關鍵之舉。

    記者|程曉玲

    編輯|王月龍 劉艷美 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