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2 16:15:48
◎2022年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接連開展股份回購并注銷。日前,中國石油也表現出了回購股份的可能性——公司宣布,董事會已批準自身提請股東大會給予董事會回購股份一般性授權。
每經記者 楊煜 每經編輯 文多
近日,“三桶油”接連披露年報,合計創收近7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伴隨業績不斷拔高,“三桶油”的估值重塑也引起投資者關注。
據Wind數據,相比于沙特阿美、??松梨凇⒂?、道達爾、殼牌等五家國際石油公司,中國石油(SH601857,股價5.92元,市值1.08萬億元)和中國石化(SH600028,股價5.62元,市值6738億元)體現出高營收、低凈利、低PB的特征,估值水平相對較低;中國海油(SH600938,股價17.04元,市值8105億元)的盈利能力則相對突出,ROE和PE水平在“三桶油”中處于領先位置。
在此背景下,股份回購成為“三桶油”的共同選擇。2022年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接連開展股份回購并注銷。日前,中國石油也表現出了回購股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仍是關鍵抓手,降本增效、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關鍵詞在“三桶油”年報中重復出現。
從營收規???,八大油氣公司中有兩家中國公司排進前三,分別為中國石化(3.32萬億元)和中國石油(3.24萬億元),僅排在沙特阿美(4.2萬億元)之后,其余公司的營收水平均在3萬億以下。
但在凈利潤方面,“三桶油”與頭部公司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殼牌三家公司位列前三,相比之下,“三桶油”中利潤最高的是中國石油,約為1494億元,相當于殼牌公司的一半,排名第四;中國石化約為661.53億元,在實現盈利的7家公司中排在最后。
再到凈資產收益率指標上,除英國石油公司因虧損而指標為負外,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1.35%和8.49%,排在第六和第七。此時,中國海油反而脫穎而出,其凈資產收益率達到26.29%,位列第三。前二名分別是沙特阿美和??松梨凇?/p>
凈資產收益率較低的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在市凈率排名中也較為落后,市凈率分別為0.79和0.86,排在最末兩位。中國海油的市凈率達到1.36,明顯高于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但仍未擠進前三,在八大油氣公司中排名居中。
東海證券近期研報指出,橫向對比,我國上市石化國企資源儲量和產能具備國際競爭力,開采成本近年來也有所改善,但公司ROE長期偏低導致企業估值受損,PB估值處于較低水平。
該研報表示,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加深、與中東等地區合作愈加緊密,我國石油石化企業海外優質油田開采原油比重有望進一步提升,繼而降低桶油成本。從賬面現金以及資產負債率角度看,國內的石油石化國企仍有較大的產能擴張及外延式的發展空間。
為增強市場信心、穩定公司股價,進行股份回購是上市公司的常用手段。
就在年報披露同時,中國石油宣布,提請股東大會給予公司董事會回購股份一般性授權的議案獲審議通過。此一般性授權將授權董事會(或由董事會授權的董事)在有關授權期間回購不超過公司已發行A股數量10%的A股股份及/或不超過公司已發行H股數量10%的H股股份。
去年3月,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中國石化董事會曾審議“提請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回購公司股份”議案。在各項審議程序通過后,在A股和H股兩個市場同步實施上市以來首次股份回購。
此外,2022年9月~11月,中國海油同樣陸續回購港股股份并實施注銷。談及回購理由,中國海油也表示,該等回購事宜可提高本公司之每股資產凈值及/或每股盈利。
不過,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仍是關鍵抓手??v觀“三桶油”2022年年報,在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道路上,“三桶油”有著共同的關鍵詞:降本增效、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
據前述東海證券研報,對標開采成本,近年來伴隨技術革新,我國石化上游勘采業務完全平均桶油開采成本不斷下降,但仍與國際石油公司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中國海油的開采成本相對較低,與國際水平相比也處于相對靠前位置。另一方面,估值也與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相關,如道達爾更名為道達爾能源,致力于能源轉型;??松梨诤喜⒒ぜ跋掠螛I務,進一步簡化其業務結構等。
在技術創新方面,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和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三桶油”共有7家下屬企業入選,其中中國石油3家、中國石化3家、中國海油1家。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在相關會議上表示,提升科技創新力是示范企業的核心內容和關鍵所在,通過創建工作,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要力爭做到研發投入強度超過行業平均值2倍。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