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2 22:16:49
每經編輯 何小桃
4月12日,多個關于“生小孩”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發關注。其中#專家稱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引發關注。
根據報道,4月11日晚,在一場線下活動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出席并作主題演講。在演講中,陳文玲表示,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
經濟學家:
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
據新浪財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國務院研究室原司長、商務部專家陳文玲在演講中表示,“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
在她看來,按照經濟學家貝克爾的行為經濟學說,子女也是消費品,而且是長周期的消費品,是可以帶來長久回報的耐用消費品。“所以,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你沒有長周期的耐用消費品,他的價值是超過你購買其他消費品的價值”。
而在評論區,陳文玲的言論并沒有得到年輕人的支持。網友表示:“年輕人不好騙了”,“建議專家多生少說”,“消費品?有娃的沒娃的當娃的聽了都沉默了”……
與此同時,經濟學家馬光遠去年說過的一段話也引起討論。
他當時表示,在中國經濟好的地方,大家都愛生孩子,經濟不太好的地方,不愛生孩子。“有擔當、有責任、有經濟實力的人一定要多生孩子,這是改變中國經濟預期的一個關鍵。”
媒體評論:粗暴的“勸生”
反而把年輕人都嚇跑了
4月12日,陳文玲的言論登上熱搜后引發廣泛關注。
澎湃新聞發布評論指出,雖然專家高舉經濟學家的理論招牌,可這段話說到底,更像是重復一個老掉牙的說法——養兒防老。角度說辭雖然不同,核心意思無非是,生孩子不只是付出,在“消費”孩子的過程中,還有持續的回報和收獲。而長周期加耐用,可能就是說老了還能享到兒孫福吧。
評論表示,這種以經濟學視角解讀生孩子,即便在理論上能夠自圓其說,卻很難達到“催生”的效果,招人反感也是可以想象的。就像有網友感慨的,這都不拿人當人看,人都變成“消費品”了,生再多有什么意義呢?而且這完全是父母視角,當孩子聽到自己成了“耐用消費品”,誰的心里會舒服呢?所以專家這番自以為高明的發言,真是誰聽誰別扭。
另外,北京日報評論指出,雖然國家鼓勵生育,但沒有強制生育,更是通過各種政策調整解決生育的后顧之憂。相比之下,專家一句“年輕人不生小孩就不對”與政策不符,并且缺乏與年輕人的共情;“子女是長周期耐用消費品”的比喻,則是典型的引喻失義,是對生命延續和傳承的誤讀。
而紅星新聞評論則表示,粗暴的“勸生”,可能起不到勸的作用,反而把年輕人都嚇跑了。如果真要勸生,不妨先弄清楚年輕人為什么不生。“勸生”的言論應該站在人的角度,考慮人的想法,把人當成人。要潛移默化地從觀念上引導、培養年輕人的生育意愿,也要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育環境,讓他們能自主自愿地生,無所顧慮地生。
把孩子當成工具、消費品的觀點,別再傳播了。
“生孩子”連上多個熱搜!
另外,今日(12日)
關于“生小孩”的話題
連登多個微博熱搜
關于“生孩子”這件事
大家各持己見
有網友表示
“28歲差點丁克的我,
居然想通了生孩子的意義”
“生孩子不是投資項目,
而是玩一場養成游戲”
“正視自己的生育價值,
不要為別人生孩子”
有網友認為
養寵物比養孩子輕松多了
只要考慮寵物的吃喝拉撒
但養孩子則面臨住房、
生育、教育等諸多現實壓力
也有網友表示
“生不生都好,別后悔就行。”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認為,適齡群眾生育意愿降低與獨生子女成長背景、婚育觀念變化、養育成本升高、生育與個人發展之間存在矛盾等諸多因素相關,是一個影響較大且復雜的社會問題。
“不能簡單地去否定年輕人的選擇。”董玉整表示:“我們應該客觀、全面地看到造成這種現象的多種原因,在此基礎上尋求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符合各方現實需求的有效方案。”
編輯|何小桃 杜波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浪財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