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4 12:43:10
◎如何讓技術平穩實現商業落地也是產研界的關注焦點。會上,中信創投合伙人何銳表示,在實際的商業落地中,技術并不是單一的,也不是唯一的,要做很多不同角度的思考。君聯資本合伙人葛新宇表示:“今天看到這些領軍人物大部分都是技術出身……在人的方面,希望能夠繼續引入在商業層面、國際化層面、公司平臺建設層面的投入?!?/p>
每經記者 楊煜 每經編輯 董興生
4月22日,2023中國綠公司論壇暨企業綠色發展研究院年會在海南陵水舉辦,“新能源技術與材料”為會議討論的話題之一。
期間,多家研究所和初創企業帶著旗下核心技術登臺亮相,例如天牧光能的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青昀新材的閃蒸紡超材料、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的壓縮空氣彈射系統等。多項技術均取得國內相關領域的創新性進展。
另一方面,如何讓技術平穩實現商業落地也是產研界的關注焦點。會上,中信創投合伙人何銳表示,在實際的商業落地中,技術并不是單一的,也不是唯一的,要做很多不同角度的思考。君聯資本合伙人葛新宇表示:“今天看到這些領軍人物大部分都是技術出身……在人的方面,希望能夠繼續引入在商業層面、國際化層面、公司平臺建設層面的投入。”
會議伊始,浙江天牧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牧光能”)董事長劉向鑫率先上臺演講,該公司主要發展微型光伏逆變器、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等產品。
國內資本市場,在薄膜電池領域名聲最大的莫過于漢能集團,但天牧光能的技術路線與漢能有所不同。漢能主打銅銦鎵硒和砷化鎵兩條技術路線,劉向鑫談到的則是碲化鎘柔性薄膜電池。其中的區別之一在于,“砷化鎵非常昂貴”。
劉向鑫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上海藍魂環??萍加邢薰緞撌既恕⒍麻L姚皓帶來的技術是LNG(液化天然氣)液貨維護系統。姚皓表示,船舶行業對于碳減排方案已形成一個共識,即LNG作為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燃油為動力,但由于LNG超低溫液態天然氣的特性,對船舶在運輸、存儲、能量管理等方面都提出嚴格復雜的要求。
姚皓表示,據第三方統計,2021-2025年船用LNG儲能系統市場規模預測將達到451.1億美元,而法國GTT公司LNG儲能系統技術全球壟斷。姚皓表示,中國是多煤、貧油、少氣的國家,LNG的進口量突出,他呼吁政府、產業鏈、投資機構、科學家關注綠色船舶新賽道。
張新敬來自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主要介紹了壓縮空氣彈射系統的研究進展。據他介紹,壓縮空氣彈射主要用于無人機等領域,通過提供初始發射速度節省能量,能夠實現特殊地理環境下起飛,海上艦載無人機起飛,擴大飛行半徑和巡航時間。
張新敬表示,相比其他的彈射器,壓縮空氣彈射器結構簡單、適用范圍廣、成本低。在成本方面,目前很多無人機用的是火箭彈射,火箭彈射的單次彈射成本在2萬元左右,而壓縮空氣彈射的成本在2塊錢左右。張新敬表示,在無人機應用市場,預計壓縮式彈射器可能達到10億美元的市場份額。
張新敬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此外,江蘇青昀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昀新材”)的閃蒸紡超材料也引起與會嘉賓的關注。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青昀新材合伙人、首席運營官徐力博表示,由于閃蒸紡超材料同時具備防水透氣、質量輕、強度高等特點,可以應用在醫療包裝、工業包裝、建筑防水、醫療防護等領域。
以醫療防護領域應用為例,閃蒸紡超材料作為醫療防護服的理想材料,曾在2003年非典時期發揮重要作用。徐力博表示,面對全球新冠疫情這樣的特殊時期,這種材料被控制在國外廠商手里,首先會供應歐美市場,最后有余量的時候才會供應給其他國家。“但掌握在我們手中的話,再遇到像新冠疫情這樣的大范圍傳染性疾病,我們隨時可以擴大產能。”
此次會議除了多家初創企業,也有不少知名投資機構在場。盡管各項技術成果“百花齊放”,如何讓技術平穩實現商業落地也成為產研界的關注焦點。
會上,中信創投合伙人何銳指出,在實際的商業落地中,技術并不是單一的,也不是唯一的,要做很多不同角度的思考。君聯資本合伙人葛新宇表示:“今天看到這些領軍人物大部分都是技術出身……在人的方面,希望能夠繼續引入在商業層面、國際化層面、公司平臺建設層面的投入。”
那么,科技企業有哪些商業落地的經驗?
據徐力博介紹,商業化模式上,青昀新材選擇了“客制化”模式。他表示,閃蒸紡超材料可以制作成各式各樣的產品,也可以作為基礎材料,與其他多種特性的材料做復合,可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客戶需求,實現各異形態的交付。
徐力博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天牧光能劉向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享道,在設計公司發展路徑時,他認為公司技術水平再高也要先解決生存問題。“不能拿著投資只做技術團隊想干的技術,而是先從輕資產投入,從已經有市場的產品開始做;有了流水,即使沒有扭虧為盈,每年虧損也不多,團隊可以維持的時間也更長,有更多時間和資金積累把高附加值的技術做出來。”
此外,劉向鑫強調,高技術、投入周期長的發展路徑也要在早期先解決生產的核心瓶頸問題。劉向鑫表示,他對瓶頸技術的判斷是借鑒了其他同行發展的失敗經驗總結出來的;技術、產品所面向的市場則是技術和管理團隊多次探討、調研、測算、分析后得出的結論。
劉向鑫表示,現在公司仍在根據不同渠道收集來的市場信息,對業務潛在市場規模進行調整和擴充,“數據模型越做越精細,發展路徑的邏輯也越來越縝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