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3 06:40:42
每經AI快訊,一則某券商解散自營團隊的傳聞攪動了市場。盡管這一消息被迅速證偽,仍有人旗幟鮮明地指出,如今券商自營“優勢不再,風險常存”,已具備“消失的契機”。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對券商自營輕言放棄,未免太過武斷。 券商自營業務,也并非“券商自己炒股”這么簡單。每年5月左右,各家券商都會根據監管指引,由董事會根據相關風險指標確定自營規模、持倉構成等指標。這也意味著,券商在開展自營業務時具備一定的風險控制能力。事實上,隨著今年市場行情回暖,不少曾在2022年壓縮自營規模的券商,都把倉位相繼調升了回來。 作為一項傳統牌照業務,也是近年來券商各條線的重要利潤增長點,券商自營業務不應輕易縮減。不過隨著行業不斷發展成熟,券商應盡量避免方向性投資,而是做好合規風控,通過多空工具降低回撤及自有資金投資風險。例如高盛就逐漸將重資本業務“做輕”,其自營投資的一大重要作用為對沖做市業務風險,而非單純追求盈利。(證券時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