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0 22:37:47
每經記者 張靜 實習記者 夏子博 西安 每經編輯 賀娟娟
6月10日,第三屆金融四十人曲江論壇舉辦,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在會上提出一個問題:中國有沒有可能用“一帶一路”的建設為維持開放的經濟秩序發揮關鍵性作用?
黃益平認為能否發揮作用的核心在于,一是中國能不能堅持多邊主義的方針,二是保持開放的立場。
黃奕平在會上通過三部分進行分享:第一,國際經濟秩序發生了什么?第二,為什么中國要堅持多邊主義和開放的國際經濟秩序?第三,從“一帶一路”的角度來看,有什么樣需要改進或者做的更好的地方?
黃益平認為,人類歷時到現在200多年,已經形成過兩次的全球化浪潮。第一次是從1860年到1914年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有兩點比較重要,第一點,為什么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會在1860年左右開始?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緊跟著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紡織業規模效益出來了,有過剩的產品可以賣了。另外一方面鐵路、航運成本降低、貿易成本降低,使貿易成為可能。
第二點,為什么可以做國際交易呢?
國際交易做不起來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國際的政府來維持市場秩序。而在第一輪全球化當中,是英國建立了一套公共秩序。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國際秩序就沒有了,國際經濟交易也做不下去了,其中的一種解讀是德國對英國維持領導的國際秩序提出了挑戰,不滿意,所以第一輪就結束了。
黃益平認為第二輪的全球化是從1971年美元和黃金脫鉤開始。如果說第一輪的全球化主要是技術革命,第二輪的全球化就是政策改變導致的,美元的浮動匯率和一系列的經濟政策,使得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易變得非常容易。
第一輪國際經濟秩序主要由英國創造,第二輪則以美國為主?,F在來看,這樣的體系似乎再次發生了一些變化。
第一件事情,2018年特朗普政府開始和一系列的國家展開貿易戰,這和他原來領導的開放的全球化的貿易投資體系是不一致的,有的人說也許全球化就結束了。
第二個事情,在2022年2月份,美國領導30多個國家對俄羅斯進行金融制裁,重要內容是國際金融支付體系和美元的“武器化”,也就是說,美元本來是一種國際的公共品,但一下子就“武器化”了,美元的風險溢價上升了,這是對過去的秩序是一個挑戰。
美國安全顧問沙利文曾表示,中美關系中他們改變不了中國,也不可能消滅中國,但他們認為可以在市場中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和產業政策的作用。
具體是怎么做的?芯片法案就是一例。美國提出來“小院高墻”政策,在一些關鍵領域不跟我國打交道,甚至強迫海外的公司搬回到美國去。
黃益平表示,美國的政策立場已經發生改變,而在他領導下的經濟秩序亦有可能發生改變。黃益平曾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話:“世界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我們現在看到美國為保護主義辯護,中國試圖捍衛一個開放的市場開放體系。”
“而在這個節點上,我們怎樣選擇至關重要。”黃益平說道。
黃益平表示曾聽美國智庫專家表示當今世界已經沒有像過去那樣可以為所欲為的超級大國了。像沙利文這次發言的時候講到,他們不是跟中國“脫鉤”,而是要跟中國“去風險”。
雖然美國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完全由自己說了算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美國說將來就要用產業政策發展科技、發展產業,有一個專家說首先最難受的是英國,因為英國也是一個領先國家,英國脫歐以后完全沒有這樣的實力和美國、中國、日本去競爭,用產業政策、用大量的補貼來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我舉這個例子的意思是,雖然我們現在看到一些不太好的傾向,但這個世界真的可能是改變了。”黃益平進一步解釋道。
中國在世界上最大的優勢就是中國的經濟和其他很多國家都聯系在了一起,這是我們看到一些發展中國家,甚至一些發達國家不愿意完全和中國脫鉤的原因。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如果中國脫離其他國家,自身經濟也會變得越來越困難。而且在前沿科技的創新方面,如果中國不能保持和世界高質量的交流也將帶來一些挑戰。
倫敦有兩位學者的研究發現,在過去10年中國在很多前沿領域技術創新和發展是非??斓?,不但數量很多,質量增長也非???,但2018年以后一些領域的創新增長的速度有所放緩。
為什么有的國家創新能力強、有的國家創新能力不強?黃益平認為主要有四點。
一是知識產權保護,二是一個國家的開放度。黃益平強調,在當今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完全靠自己來發明開發所有的新技術,要開放和交流,包括知識的交流、人才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三是公共研發機構的作用。有一些基礎的科研需要有這些機構來發揮很大的作用。四是民營企業的作用。在國內民企在創新當中的比例超過70%。
“現在我們講雙循環,國內經濟循環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國際循環依然重要,我們必須要繼續堅持多邊主義,這甚至是事關我們長期發展的問題。”黃益平表示。
“一帶一路”能否推動堅持多邊主義?
“一帶一路”能否幫助中國一起推動堅持多邊主義,捍衛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系?對于這個問題,黃益平認為是有可能的,“一帶一路”10年中取得了很多成績,還有可以進一步探討和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一是“一帶一路”對今天中國對外經濟交流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因為中國面對的一些挑戰,中國要繼續和很多國家如美國和盟國打交道,開拓了一片相對來說新的合作領域。最初提出來“一帶一路”就是要開拓新的合作空間,本來中國的經濟關系更多集中在發達國家,現在要開拓新的領域。現在看起來,在多邊主義的框架下,“一帶一路”的價值更加凸顯出來。
二是中國要考慮將來需不需要一些最基本的政策框架。中國跟各國打交道是堅持不干預,只是經濟上打交道,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一帶一路”國家他們跟中國打交道會形成一些共識性的東西,或者有一些問題將來需要改進,這么多國家不太可能變成一個緊密的經濟組織,也不太可能成為一個機構來統一協調。所以中國可能需要一個最基本的政策和共識。
“比如融資援助是一種做法,借錢做項目是另外一種做法,將來有沒有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框架很重要。”同樣,中國現在要在一些新的國際秩序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更需要搭建一個清晰的溝通框架,這對于中國推動下一步建立新的國際秩序會很有幫助。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靜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