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1 12:28:53
每經記者 張靜 實習記者 李樂 西安 每經編輯 賀娟娟
6月10日,在第三屆金融四十人曲江論壇上,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就“一帶一路”塑造中國經濟地理新格局從貿易出口數據、“一帶一路”發展等多方面展開分析。
魯政委表示,相對于去年末、今年初的預期來說,到目前為止,我們的貿易出口數據客觀來說是超預期的。從主要的發達經濟看,我們對美國的出口出現了明顯地放緩,但是對于東盟以及后續對俄羅斯的出口都出現了明顯的上升,所以他們交替成為抵消對美出口的力量。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我們對于阿拉伯國家出口實現了30%到40%的增長,遠遠超過了對于全球出口的增速,成績非常耀眼。但說到其他的經濟體,大家覺得收入不是很高。我們要關注的是,沙特阿拉伯這些中東國家很有錢,并且他們重工業、輕工業的基礎都不那么好,而我們在這方面實力雄厚,這個市場空間不容忽視。
另一方面,對于“中國經濟要通縮了,美國突然不要我們的東西了,我們東西賣不出去就是通縮了”這一觀點魯政委表示,這不是一夜之間和我們全部都脫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也不是馬上完全脫鉤,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同時,我們對美國出口的減少,可以通過對非美國家出口的增加來作為補償。
從“一帶一路”國家看,按照不同的地域區域進行區分,今天論述的“一帶一路”重塑中國的經濟地位,更多是從陸上絲綢之路角度分析,其中中歐班列起著重要作用。
回顧全球化的歷史,就是貿易和投資驅動的歷史,其背后核心是長距離的運輸工具和長距離的通信工具的發展,魯政委指出只有這兩者都存在的時候才有全球化,才有驅動全球化的貿易和跨國公司。
從運輸工具的發展看,從漫長的資本主義萌芽前期的馬隊馬幫的時代,有了所謂的陸上絲綢之路,后來蒸汽機、輪船的問世,再到如今高鐵的出現,實現了長距離、大運量的穿山越嶺的運輸,這些毫無疑問是會非常重要地改變經濟地位。據中歐班列的統計數據,2021年國內已經有91個城市開了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個城市,運輸成本是空運的五分之一,比海運低8%到20%,時間只是海運的四分之一,時間更短、成本更低。
不僅如此,得益于陸上中歐班列的快速發展,不僅能夠有效地改變經濟地理,中西部地區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同時在“雙碳”目標下,很多省區的經濟產業格局已被改變,全球應對氣候變暖得到進一步加強。
“過去的一年,借助于中歐班列,歐洲大量從中國進口有色金屬、進口化工產品,不僅運輸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同時帶給中國的中西部地區新的產業轉入、新的就業機會,深刻改變了經濟地位,我們要緊握這樣的發展機遇。”魯政委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靜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