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5 12:22:14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機器人發展經歷了實驗室技術積累階段,工業機器人先行,目前正逐步走向“具身智能”時代。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作為標志性產品,在2023年5月發布會上展示了精準的控制、感知能力,獲得廣泛關注。行業內代表性機器人產品還包括波士頓動力Atlas、國內的小米CyberOne、優必選WalkerX等。人形機器人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商業化落地有望加速。
馬斯克樂觀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的需求,可能會遠遠超過汽車的需求。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應用面臨兩大主要難題:一是產品功能簡單,智能化水平不足;二是成本高昂,距離商業化落地仍有一定距離。
另一方面,工業機器人痛點在于開發交付門檻較高,需要專業工程師手動編寫代碼、反復調試后,才能匹配產線特有的任務需求,高昂成本極大阻礙了工業機器人的普及。在AI大模型趨勢下,工程師可通過大模型自動生成代碼指令完成機器人功能的開發與調試,用日常對話的方式來指揮機器人。2023年初,谷歌推出視覺語言模型PaLM-E,并運用到工業機器人上,根據環境變化尋找行動方案,無需任何人類引導。2023年阿里巴巴將千問大模型接入工業機器人,成功用對話操控機器人工作。在工業領域內,機器人能夠與人類直接對話,加速應用實現及潛在應用領域滲透率飛躍,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機會之一。
根據IFR、中國電子學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609億元,全球占比45%,為第一大市場。2022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28萬臺,2011年~2022年復合增長率為26%,十年間銷量擴增十倍。
從政策導向看,2023年1月工信部發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其中提到2025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受益機器替人及機器人政策導向,預計2022~2025年我國機器人銷量復合增長率為14%。
中信證券分析指出,科技企業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具有強大的技術積累,可深度賦能機器人產品和技術創新。同時,科技企業擁有豐富的成功商業化經驗、廣泛的用戶基礎與品牌沉淀,有望推動機器人商業化落地進程加速與滲透規模提升。
點評:在工業機器人領域,AI能夠增強機器人適應差異的能力,有助于機器人在工業領域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國產機器人產業鏈有望在自動化、智能化的浪潮中,憑借產品性價比優勢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人形機器人相較工業機器人結構更為復雜,運動模塊成本占比高達整機的50%,未來產業化將催生運動模塊相關零部件的需求。
這里,通過整合天風、安信、國信等10余家券商最新研報信息,為粉絲朋友帶來4家公司簡介,僅供參考。
1、江蘇雷利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微電機模塊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擁有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研發基地以及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公司緊密圍繞“多應用領域”戰略,目前已經形成以品種豐富的電機產品為主導,配套相關精密結構、驅動控制設計和制造方案解決的綜合業務能力,產品覆蓋家電、汽車、醫療等下游多個重點領域,未來有望在高端醫療器械、儲能電子水泵等高景氣賽道快速提升份額。
——國盛證券
2、步科股份
公司擁有從機器物聯網到人機交互、控制、驅動和執行等一系列較為完整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控產品線,已進入機器人、醫療影像設備、機器物聯網等行業。公司在人機界面和伺服系統產品擁有較好的市場占有率。未來隨著中國智能制造的持續推進,國內工業自動化控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并且隨著公司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以及產品在下游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公司市場份額將穩步提高。
——中原證券
3、中大力德
在機器人關節小型、集成、高功率密度趨勢下,公司的智能執行單元表現亮眼,2022年營收同比大幅增長108.7%。2022年公司機器人用伺服電機實現批量供貨,伺服驅動器實現小批次生產,產品版圖進一步完善,機電一體化實力進一步增強,助力公司在工業機器人以及未來更加智能、輕量的消費級機器人領域實現長期增長。
——開源證券
4、埃斯頓
公司充分發揮公司海內外協同效應,不斷增強兩大核心業務模塊,在產品開發、營銷策略、生產運營和精益化管理方面持續提升,加大研發投入,擴大市場規模,提升品牌影響力,比如推進Cloos和埃斯頓研發、供應鏈的資源整合;另一方面,公司支持行業頭部客戶海外拓展,未來機器人產品、通用自動化核心部件產品會隨著客戶海外拓展進行市場布局,共同推進全球化業務布局。
——海通證券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5451257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