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7 13:51:45
記者從業內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了解情況獲悉,從去年開始,就已經有多家機構上報讓利型基金的實施方案,或有超過20家頭部機構參與其中,呈報的方式有所不同,當前仍未有監管發布具體實施細則。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近日,業內盛傳有關讓利型基金或將獲批的消息,此類產品管理費或將跟隨業績表現進行調降。這與此前市場中已出現的浮動費率產品調費模式不同,后者針對超額收益部分另外計提部分管理費用作為激勵,前者更像是一種風險補償機制。
記者從業內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了解情況獲悉,從去年開始,就已經有多家機構上報讓利型基金的實施方案,或有超過20家頭部機構參與其中,呈報的方式有所不同,當前仍未有監管發布具體實施細則。
有受訪者表示,此舉對行業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觀察,但至少能迎合普通投資人對于績差產品的補償訴求,而公募基金當前的發行難、持營難問題也亟需得到解決。
投資者紛紛吐槽,公募基金再遇壓力
在國內利率寬松和二級市場估值回調作用下,某家基金公司上半年新發一只股票型基金,劍指醫藥復蘇。在利好研發及盈利反轉有望的預期之下,本想著基金能夠大賣,結局卻很慘淡。
公司內部人士小張(化名)在7月7日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表示,渠道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最后募集的結果卻是2-3億元的規模。“拿往期業績預判未來,是目前很多投資者的心態,賣不動。”
他表示,目前一個產品能募10億甚至就能說是爆款。不禁要問,為何公募發行如此慘淡,投資人到底在擔心什么?事實上,不僅是有強反轉邏輯的行業主題基金不好賣,公募基金整體的新發受阻明顯,賺錢效應差是關鍵因素,不少投資人認為,自己投資基金不僅要面臨虧損,還要倒貼錢給基金公司充管理費。
寧愿不投就是必然結果。其實,有關于基金收取管理費的探討,業內一直眾說紛紜,雖然與主動管理的業績沒有直接關系,但普遍認為,業績差就不應該收取管理費,哪怕是調整管理費用也能給人以安慰。
不過,專業機構對于管理費的收取本就有所區別,特別是一些被動指數型產品的費率明顯低于主動管理產品,而一些“抄作業”的基金經理,亦或是在組合業績沒有明顯超額收益的基金被很多人吐槽,要求其降費。
但實際上,受限于個人能力圈差異、基金風格要求以及A股板塊輪動等因素疊加,必然使得一些主題性投資無法長期保持業績領先,食品飲料、新能源,甚至包括今年以來的AI+等,往往在行情回落的時候,引來無數質疑的聲音。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來自持有人要求基金公司減費降費的呼聲越來越高,但以降費作為解決之道似乎有些“偏門”。
機構試圖主動讓利?業內再探降費思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研基金公司時發現,機構與投資人的認知差異十分明顯,前者是基于基本面的中長期投資邏輯,后者是基于賠錢就該有補償的憤慨。
但面對市場,基金公司其實在做一定的妥協,監管也在配合機構盡力改善,以期正確的投資觀念早日在業內樹立起來。“從去年開始,我們已經在探索降費的思路,也在監管的指導下,探索讓利基金的實施方案。”7月7日,有公募界人士在同記者交流時表示,很多基金公司都參與了進來。
據了解,去年陸續有公募基金向證監會報送了有關讓利基金的實施方案,從實施的方式來看,形式較為多樣,有的是與業績掛鉤,即業績達到一定程度約定管理費,隨業績的持續向好給予機構更多管理費的收取空間;也有機構報送的是與時間掛鉤,比如時間越久管理費越低。
但總的來說,各家報送的方案差別較大,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細則。另外一位公募界人士在7月7日同記者微信交流時提到,雖然形式不同,但都屬于讓利型基金,在批復的順序上或有先后。
倘若如此,那意味著未來讓利型基金的合同類型將有多種形式,或不單以一種投資、管理類型統一執行。華南亦有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去年已經報了一批,近期又報了一批,“應該是管理規模排在前20名的機構都有參與。”
7月7日,有公開消息稱,此前多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上報的合理讓利型基金或將獲批。并提到,將以特定形式管理模式進行,管理費按照業績分檔收費。前述部分受訪者表示,確有相關方案報送,但是否以特定形式管理有待監管進一步明確,并稱具體的實施方案細則或在近期公布。
業內已有浮動費率產品,執行目標有所不同
事實上,公募基金當中早已出現以“浮動管理費”收取的產品,也是基于業績的波動對管理費進行浮動收取,但與當下業內提及的“讓利型基金”有所不同。
前者更像是PE、VC管理人針對基金投資收益收取Carry的形式類似,多與附加管理費有關,當年化收益超過一定比例時,在超額部分劃設一定比例返給管理人。
以中金優勢領航一年持有為例,針對A、C類份額,在本集合計劃份額持有人贖回確認日和集合計劃最后運作日至清算結束日的任何一天,對A類或C類份額期間年化收益率超過8%以上部分按照20%的比例收取業績報酬。
以銀華回報為例,附加管理費是在每個提取評價日計算并提取,需滿足當期封閉期收益率超過1.25%,當個提取評價日提取附加管理費前的基金份額累計凈值必須超過以往提取評價日的最高基金份額累計凈值、以往開放期期間最高基金份額累計凈值和1的孰高者。
可見的是,采用浮動費率的產品中,多是在以實現收益的基礎上再累加部分收益作為管理費計提,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7月7日,有浮動費率說明的產品共有61只(統計初始份額,不含券商資管),從中長期業績來看,確實有不少產品成績優異,甚至翻倍。
以五年期業績來看,截至2023年7月6日,61只產品當中有26只收益為正,7只產品收益率超過50%,金鷹民族新興期內收益率達183.76%,若剔除成立不足2年的基金,高收益產品的占比更高。
當然,這樣的浮動費率方案業內看作是一種激勵措施,而讓利型基金的費率浮動或更多是一種風險補償,兩者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前述有公募界人士坦言,倘讓利型基金實施細則推行,未來帶給行業的影響有待觀察,但至少能迎合普通投資人對于績差產品的補償訴求,也可看作是對管理人的鞭策。
說明:61只浮動費率基金1、3、5年期業績匯總,來源:Wind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0172055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