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 2023-08-08 17:36:01
今年夏天,成都在國際舞臺上再次高規格“出圈”。
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舉行,世界見證了一場具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時代氣息、青春風采的國際體育盛會。
這段時間,運動員們在賽場上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瞬間,而在比賽間隙,他們也走上成都街頭,感受這座城市的“煙火”:他們前往春熙路,同IFS的爬墻大熊貓合影;也到人民公園閑坐,點上一碗蓋碗茶,感受“安逸生活”的精髓;也有人組團到荷花池市場,像本地人一樣砍價、掃貨——網友感慨,能找到荷花池這種寶藏地方,一定是在來成都前做足了攻略;而在深夜路邊的火鍋店、串串店,運動員們暢飲、歡笑、高歌,對鴨腸、豬腦花、折耳根也情有獨鐘。
當然,成都打動世界的,又不止這些隱藏在城市角落和平常生活中的煙火氣、幸福感。通過大運會,成都向世界呈現了自己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軟實力,也展現了其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底氣和信心。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焰火。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哈薩克斯坦科學與高等教育部部長薩亞薩特·努爾別克認為,不論是充滿中國文化元素的開幕式,還是賽事籌備,都展現了中國高水準?!督袢瞻突固埂肪W站指出,成都大運會“向世界展現出中國愿通過體育運動擴大國際合作、增進全球相互理解、彌合文化溝壑的堅定信念”。而在8月8日大運會閉幕之際的采訪中,國際大體聯代理主席雷諾·艾德評價,“成都大運會非常精彩,讓我們每個人都實現了夢想。”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賽事之外,全民運動已在成都蔚然成風,成為這座城市的活力名片。以體育為基點,成都撬動了一大消費市場。“這是城市與大運會間的相互成就。” 成都體育學院天府國際體育賽事研究院院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柳偉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大運會正在改變成都,從“辦賽營城”再到“興業惠民”,體育產業為這座城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成都,是近年來年輕人心中的創業熱土和“網紅城市”。如今,大運會的順利舉行,更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新興城市發展的無限活力和強大韌性。正如雷諾·艾德所言,“我們共同見證了一場了不起的盛會。”
成都大運會是繼2001年北京、2011年深圳之后,中國大陸第三次舉辦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也是中國西部首次舉辦世界性綜合運動會。
大運會花落成都,離不開強勁的城市競爭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成都的“運動基因”貫穿千年,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2世紀的古蜀王國時代。柳偉介紹,根據金沙遺址考古發現,射箭作為成都最早記載的運動項目在原始生產狩獵中被廣泛運用。
據成都市體育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古代,成都人僅靠射箭就已經可以舉辦一場屬于自己的運動會,商周時期由射箭發展而來的射禮,則可分為大射、賓射、燕射、鄉射,組織之嚴密,甚至可與古希臘奧運會相媲美。
隨著時光變遷,盡管很多曾在巴蜀之地盛行的體育項目無法再現,但體育基因早已印刻在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理中,成為成都歷史文明畫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開幕式主導形象的“太陽神鳥”,等距分布著12道旋轉的齒狀金芒,因此倒計時就從“12”開始。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于是,在成都大運會開幕式上,有了寓意參賽者的“錦繡前程”的蜀繡設計、騰空而起的“太陽神鳥”、40名臉戴三星堆“縱目面具”的“青銅人”,更有千年金沙“石磐”響徹全場。
格魯吉亞總理加里巴什維利盛贊開幕式,稱其精彩程度媲美奧運會。更有外國代表稱贊大運會每一個細節都恰到好處:“我可以再看一萬遍。”
大運會不僅讓世界各地的大學生運動員同臺競技,展示體育強國成績,同時也有助于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
“想用這兩套動作,在世界舞臺上,讓各界人士,看見成都,看見歷史文化,看見我們中國的特色。”中國大學生藝術體操隊教練韓婕告訴澎湃新聞,中國隊這次參賽的集體項目中,“五圈”以花木蘭為主題,融合了中國武術元素;而“三帶兩球”則為展現巴風蜀韻,配樂采用了經典民歌《康定情歌》。
7月30日,中國隊在3帶2球比賽。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7月30日,在藝術體操集體全能項目比賽中,“中國風”表演贏得了全場的歡呼,中國隊獲得大運會藝術體操集體全能項目冠軍。
美國運動員杜恩(左)在聯歡會現場與川劇演員互動。新華社記者 蔡湘鑫 攝
在運動員聯歡會上,代表西班牙參加武術比賽的Martinez在會場外表演了一整套武術動作。他的教練員Rodriguez說,這次來中國,就是想了解一些中國的文化,尤其是中國功夫。
美國運動員更是來到舞臺和川劇大師學起了扎馬步。“從來沒有參加過這樣盛大的歡迎會,真的是太夢幻了。”斯洛伐克網球運動員Stara Lenka向澎湃新聞感慨。
霍勒布和大運村互動體驗中心皮影戲專區的負責人趙洪合影。澎湃新聞記者 胡杰 攝
大運村里活動體驗中心的皮影戲,讓來自葡萄牙的霍勒布愛不釋手,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鐘的她,手機里存著不少中國元素的圖片。在收到一份皮影戲作為禮物后,霍勒布說,“我家里還有一個年齡小一點的妹妹,我準備回去教她。”
想讓運動員們帶回去的,還有手握火炬的大運會吉祥物“蓉寶”。這個夏天,“蓉寶”成為了繼“冰墩墩”之后,實力圈粉全球的新晉頂流。
“蓉寶”川劇變臉盲盒玩具。來源:紅星新聞
“蓉寶”面部構思參考了川劇的臉譜樣式,“蓉寶”的耳朵、眼睛、尾巴被設計成火焰形態。據《成都日報》報道,“火”這一天府文化中的重要標簽,是川劇吐火絕技驚艷的點睛之筆,還是成都人熱情奔放的象征。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成都,遠不止火鍋和大熊貓。”已扎根成都多年的比利時人迪特爾·法農克倫希望其他的外國朋友可以像他一樣過上“本地化”的生活。
比賽間隙,在錦里、東郊記憶、寬窄巷子、荷花池,在成都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大運會代表團成員們的身影。
“成都大運會帶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底蘊’。作為西部的大城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這個城市既古老又年輕。”8月3日下午,成都大運會賽事運行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國際大體聯夏季大運會主任趙晶如是說。
通過大運會這一舞臺,成都的文化、活力和創新得以再次呈現給世界,而對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市民而言,改變也是深刻的。乘著大運會的東風,運動已成為成都市民必不可缺的生活方式。
如果去成都的街頭走一走,會發現成都市民對體育運動的熱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公開報道顯示,大運會執委會曾特別提到2020年抖音統計的一個數據:成都人對于體育的關注度首次超過了麻將,對于最愛的體育項目籃球的關注度超過了火鍋。
7月21日,臨近晚上11點,成都三色路的夜市熱鬧非凡,攤位上一條條腦洞大開的廣告語無不彰顯著城市的個性和風采。一街之隔的Woodpark輕極限運動公園里,一群年輕人正腳踏陸沖板,靈活地甩出一條弧線,不遠處的錦江綠道上,還有不少沿河騎行的身影在夏夜的晚風里穿梭。
85歲的李明欽正在玩滑板。澎湃新聞記者 迪娜爾 攝
自北向南,從Woodpark輕極限運動公園出發,走1公里便抵達了愛心公園。85歲的李明欽正腳踩滑板,熟練地進行蕩板、轉彎。李明欽告訴澎湃新聞,“除非下雨,我一般每天晚上9點就會到這里,滑到11點再回家。”
一年前,李明欽騎行路過三色路附近時,看到一些年輕人在玩滑板被吸引,于是開始買板嘗試。“每天滑完后就覺得像充完電一樣,能量滿滿,心情也好。”李明欽表示,他很享受在板上自由自在的感覺,“我覺得年齡不是問題,在成都,有人93歲還在踢足球,只要方法科學得當,只要你喜歡,就能學會。”在城市的另一端,60歲的跑步愛好者“舵爺”,今年已累計跑步196天,總里程高達5649公里。
參與7月23日團練的天府樂跑團華陽分團成員合影。受訪者供圖
7月23日清晨,天府樂跑團華陽分團90名成員在成都興隆湖開跑。負責人范菇涼向記者介紹,當天正是跑步團每周組織的團練日。作為天府樂跑團1/16的華陽分團,目前的隊伍已壯大至700余人,令人欣喜的是,這項數字會在每一次的團練日后不斷增加。
傍晚時分,錦城綠道上人頭攢動,既有裝備齊全的職業車手,也有共享單車休閑選手,“到成都挑戰百公里騎行”成為騎友圈體驗戶外時尚運動的一大風向標。騎行走紅的背后,得益于去年1月全環貫通的成都環城生態公園,這條長達100公里的綠道成為騎行愛好者眼中的優質試練場。
在天府綠道上騎行的人群。來源:視覺中國
在成都市民圈子里,一度流行著“新鐵人三項”:環城綠道騎行、公共綠地露營、夜爬龍泉山看日出——龍泉山位于成都東部,站在觀景臺上,可以俯瞰東安湖畔的體育館,大運會開幕式在這里舉行的當天晚上,不少市民帶著孩子上山,欣賞開幕式綻放的煙火。
李剛是百公里綠道騎行的挑戰者之一。去年12月,他同騎友一起,從環球中心錦城公園出發,歷時7小時35分完成了103公里的騎行。繞城綠道沿途建有78個“一橋一景”景觀橋梁,串聯起桂溪生態公園、青龍湖公園、錦城湖等121個特色生態公園。在李剛看來,移步換景的體驗,是騎行最大的樂趣。
作為中國體育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運動,已然成為成都市民生活的新風尚,一個個富有活力的個體,成為支撐起這座城市的活力名片。
在成都,普通市民更是比運動員率先體驗到了賽事帶來的快樂。據成都市體育局相關領導介紹,為高標準籌備成都大運會,成都市近三年投入180余億元新建、改造了東安湖體育公園、鳳凰山體育公園等49個體育場館,場館數量和能級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大型體育場館達到31個,數量位居北京、上海、重慶、天津之后,列全國第五。
鳳凰山體育公園·足球場內景。來源:視覺中國
2021年,成都發布了《成都大運會場館開放惠民行動實施方案》,推動大運會場館應開盡開、分類利用。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成都全市大運場館對外開放時長7.63萬小時,免費或低收費開放509.48萬人次,累計舉辦各類賽事727項。
不止賽事場館,越來越多的運動空間也在不斷呈現。據柳偉介紹,截至2022年底,成都體育場地設施6.41萬個,已建成5000多公里天府綠道、植入體育設施1700多處,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突破2.4平方米,增幅居全國首位。
“大運惠民、共享辦賽”的大運會籌辦理念真正落到了實處,賽事籌辦具化為成都市民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體驗。成都體育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僅僅去年,成都就舉辦了全民健身活動6000場次。
大運會讓全民共享辦賽紅利的同時,也讓成都在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道路上,結結實實向前邁了一大步。近年來,成都以籌辦大運會為牽引,堅持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理念,全方位推動“世界賽事名城”建設。“成都與大運會間,做到了相互成就。”柳偉告訴澎湃新聞。
成都東安湖體育館。來源:視覺中國
蓄力已久的成都,其實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建設“三城三都”的構想,其中就包含世界賽事名城的建設。
2021年9月,《成都世界賽事名城建設綱要》發布,2021年12月,《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賽事名城建設規劃》(下稱“世界賽事名城建設規劃”)發布,為成都建設世界賽事名城規劃了更明晰的路線圖,其中提到,到2025年,將建成世界賽事名城,每年舉辦國際和全國賽事達到50項以上,體育賽事對相關產業的拉動效應超過300億元。
作為成都提出世界賽事名城建設目標后,成功申辦的首個世界性綜合運動會,大運會閉幕之后,能為成都留下什么?
“大運會的舉辦是成都加速躋身世界賽事名城的重要機遇。”柳偉表示,如何把握機遇,重點在于正確認識“辦賽”和“謀城”之間的內在關聯,充分利用好大運賽事的有形遺產和無形遺產,向世界展示成都的軟硬實力。
柳偉進一步解釋,新修和改擴建的體育場館、大運村、道路等城市基建,體育公園、天府綠道和社區運動角等城市公共服務供給,以及非遺博物館、標識紀念品等城市檔案和記憶共同組成的有形遺產,將為市民創造運動健身、休閑娛樂的運動新空間和消費新場景,將拉動城市旅游、交通、通信、餐飲、住宿等產業和文化創意等業態發展,進一步利民便民,刺激當地經濟增長。而大賽之下,日益提升的體育氛圍、城市美譽度、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價值,是賽事為城市帶來的隱形遺產。
成都國際馬拉松比賽航拍。來源:視覺中國
大運會之后,一項項體育賽事將接踵而至。2024年湯尤杯、2025年世運會正在穩步籌辦中,而ATP250成都公開賽、世界體育舞蹈節、鐵人三項世界杯等國際賽事,成都馬拉松、成都雙遺馬拉松、綠道國際自行車賽、綠道運動生活嘉年華等成都自主品牌賽事,以及中超聯賽、全國三人籃球超級聯賽等主場賽事將常態化在成都舉辦,共同構建起成都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四梁八柱”。
當下,大型體育賽事的經濟效應正逐漸顯現,成都市體育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柳偉向澎湃新聞介紹,現階段體育產業總規模比10年前增長了約5.7倍,2022年成都體育產業總產值達1005億元、增加值達385億元,比2018年分別增長59%、79%,正在為賽事名城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
成都城市風光。來源:視覺中國
站在大運會的起點,成都錨定目標,將對標國際一流、全國領先的著名體育城市,構建與世界賽事名城定位相匹配的現代體育產業發展格局。
《成都市“十四五”體育產業建圈強鏈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展望》提出,2025年,成都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500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2%,全市體育消費總規模突破800億元,成為國家體育消費示范城市。
“天府之國”遇見大運盛會,是一場世界青年與一座中國城市的“雙向奔赴”。體育競技賦予了城市新的活力,擁有2000多年歷史底蘊的成都,正不斷釋放出多面魅力,向著高質量建設世界賽事名城闊步前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