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18 19:21:48
◎“本次新政降低二套房貸首付對市場肯定是有幫助的,也會加強一部分人的買房意愿,因為首付的同時也降利率了,但可能關鍵還是月供支付能力背后的收入預期問題?!?/p>
◎“目前進入樓市傳統銷售淡季,市場驅動力現疲軟,預計二手房市場會進一步探底,預計在樓市利好落地和9月銷售旺季來臨之后,市場能有所好轉?!?/p>
每經記者 黃婉銀 每經編輯 魏文藝
8月16日晚間,克而瑞福建發布消息稱,經向銀行確認,自8月16日起,為了支持改善性客戶購房,廈門二套房貸首付比例由50%降至40%,針對第二套住房貸款利率:商貸利率最低由LPR+80基點調整至LPR+60基點。
廈門本地房地產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確有收到廈門降低二套首付的消息。“去年廈門也有針對二套首付調整的政策,但業內和市場反應都不大。”
就在前一日的8月15日,據央視新聞報道,福州、廈門、成都、沈陽等多個城市擬于近日調整優化限購政策,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限購取消后,當地首套、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可進一步降至20%、30%,有望激活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房地產市場交易活躍度。
自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以來,多地積極研究調整限購、限售等限制性政策。7月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召開企業座談會,表示要進一步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等政策措施。
克而瑞福建表示,遵循高層的樓市調控指導,此次廈門落實政策在國內居前,首次主力針對改善性客戶購房需求調整,有1套住房貸款未結清,再次購房首付比例下調10%,隨即推出二套房貸利率大幅下調,“首付比例下調+利率下調”組合拳出臺,可謂誠意滿滿。
來源:克而瑞福建
如在廈門本市無住房,一筆住房貸未結清的,再買首付比例為40%(原政策則為50%)。新政策之下,首套房貸最低為3.7%(LPR-50BP),二套房貸最低為4.8%(LPR+60BP)。
以一套總價200萬元的房子為例,原政策首付需要100萬元,調整后首付下降10%至80萬元,差額約20萬元。據此,如房屋總價越高,則首付差額越明顯,一套500萬元的房子首付差額可達約50萬元。
記者注意到,去年底廈門還調整過島外限購政策,即在廈門工作和生活的非該市戶籍無房家庭和個人可在島外限購1套房,島內限購政策不變。
今年3月,廈門再次對限購、限售政策進行調整,廈門戶籍的單身人士可以購買第二套住房,廈門戶籍二孩以上家庭可以購買第三套住房。限售方面,則是從過去的拿到產權證之日起2年限售,調整為網簽之日起2年限售。
福建資深地產評論人、好房測評局負責人吳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本次新政降低二套房貸首付對市場肯定是有幫助的,也會加強一部分人的買房意愿,因為首付的同時也降利率了,但可能關鍵還是月供支付能力背后的收入預期問題。
7月份是今年下半場的開局月,但廈門樓市的熱度卻持續下滑。
據克而瑞統計,7月份廈門一、二手商品住宅成交量價雙雙下跌,共成交2469套,環比下跌近三成。“當前市場持續疲軟,市場繼續鞏固筑底行情。”
具體來看,7月廈門商品住宅共成交984套,不足千套,環比下跌45.6%;成交面積約10.46萬平方米,環比下跌48.2%;成交均價35884元/平方米,環比下跌11.7%。當月僅新增供應6.44萬平方米,環比下跌78.3%。
來源:克而瑞
二手房市場表現更為低迷,成交量已經“4連降”,在近一年中處于低位。7月廈門二手住宅共成交15.34萬平方米,環比下跌11.8%,同比下跌35.4%;成交1485套,環比下跌13%,同比下跌35%。
克而瑞指出,當前廈門二手房市場供需雙方信心均持續下滑,買方購房意愿低,賣方價格一再下探,中介門店客戶稀少,交易量大幅下滑。“目前進入樓市傳統銷售淡季,市場驅動力現疲軟,預計二手房市場會進一步探底,預計在樓市利好落地和9月銷售旺季來臨之后,市場能有所好轉。”
來源:克而瑞
吳寅補表示,廈門島內新房市場現在主要是用控總價的邏輯去做價格調整,具有景觀、學區等屬性的新房價格還比較堅挺。相比之下,二手房價格調整比較大一些。
“即便1-7月島內已經賣了將近3000套房子,這個成績已經超過去年成交的總和,但島內市場依舊嚴峻。因為如果按已開盤項目庫存、未預售/待拍這幾類房源計算,預計島內下半年還有約7000套庫存。”
【每經房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Real-estate-Circle】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